面目三变
在中国禅宗史上,有一位了不起的比丘尼(俗称尼姑)禅师,名叫了然。同样,在日本,也有一位了不起的比丘尼禅师,她的法号恰恰也叫“了然”。她那惊心动魄的求道史,感人至深。可以与慧可断臂求法的壮举相媲关。而她的面目三变,更像是凤凰涅磐。
了然尼师生于1797年.是日本历史上著名武士信原的孙女。小小年纪,她便震惊了贵族社会——因为。她有着一张异乎寻常的美丽容颜。
由于她出身高贵、才貌双全,17岁时被选入皇宫,成为皇后的贴身侍女。在皇宫,了然出众的才华与花容月貌,很快为她赢得了皇后的欢心。皇后经常爱怜地抚摸着她娇好的脸颊,如梦似幻地说: “我从你的面容,看到了我的少女时期。”同样,了然也从皇后的脸上,看到了自己辉煌的未来——尊贵典雅,雍容华丽。这天生丽质。似乎早已为她的人生之路铺满了香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了然前程似锦之时,皇后突然得了重病,不久便驾崩了。了然所有美好的梦想都成了苦涩的回忆,辉煌灿烂的希望变成了破灭的泡影。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皇后生前那张端庄美丽、高傲尊贵的脸庞,在死亡来临之际,因极端的恐怖而严重扭曲,变得丑陋不堪,如同恶鬼一般狰狞……
难道,我最后的结局,也是这样一张充满痛苦与绝望的面目?
难道,这就是人生最真实的面目?
了然不寒而栗。恍惚中,她仿佛看到自己如花的容颜渐渐枯萎,长出深深的皱折粗糙如老树皮……她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悲怆与苍凉。由此,了然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不是么,高贵的皇后,也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折磨,最终也要化作一捧泥土;美丽的容颜,终将凋零……经受了如此大起大落的命运,了然决心出家学禅。参破人生的幽暗,洞悉自己的本来面目。
但是,了然的想法理所当然地被长辈们否决了。并且,他们还自作主张,包办她的婚姻,为她定了亲。了然一个弱女子,只能以自己的生命来抗争一一绝食,放弃生命,让一朵鲜花在无声的叹息中随风逝去……
家人被震住了,只好作出了让步,答应了她的出家要求,但有一个条件:作为武士,他们的家庭不可言而无信。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的婚事,不能毁约,若出家,必须等她生下3个孩子之后。家人的算盘是:等她真的有了孩子,必然要牵挂未成年的子女,出家为尼的心思就会动摇。
到25岁那年,了然的第三个孩子降生了。这就是说,她达到了家人制定的条件!
长发飘落,一个俏丽的责妇,变成了清静梵行的比丘尼。
当时,江户的铁牛大师誉满全国。了然行脚来到铁牛禅师的寺院,请求收她为徒。铁牛禅师看了她一眼,断然拒绝了。原因是她长得太美了,美得令人可怜,美得令人。悸。铁牛大师是老船长,自然不会晕船,但他不敢保证自己的弟子们不会眩晕。万一美色当前,弟子们邪念顿生,毁坏道心,岂不是自找麻烦!
了然不死心,又去参拜白翁禅师。白翁禅师更干脆,一刻也不让她在寺院里停留,立即将她赶了出去。理由嘛,当然还是她的容貌。白翁禅师直截了当告诉她:你的美貌,只会给你所在的寺院带来祸害!
如花的容貌,以往是令人羡慕的资本,如今却成了求道的障碍!在撒下一串晶莹的泪珠之后,了然毫不犹豫地将一块烧红的烙铁贴在了自己娇嫩的脸上……
古往今来,世界上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花容月貌,化作了一缕青烟!
曾经最美丽的容颜,变成了最丑陋的面目。
白翁禅师被了然惊天地、泣鬼神的决心深深打动了,立刻将她收入门下。了然时常用一面小铜镜审视自己这张打上烙印的脸,以警示自己发愤参禅,寻找自己真正的本来面目。她在镜子背面写下一首偈子:
昔在皇宫烧兰麝,今入禅林燎面皮。
四序流行亦如此,不知谁是个中人?
后来,了然参禅开悟,豁然参透人生的本来面目。作为日本历史上少有的比丘尼禅匠,作为一个觉悟了宇宙真谛的智者,她,由于心慈而面善,因为心中平静如水而面色格外安祥。她的脸上,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智慧的光芒……
此时,那毁容的烙印,反而成了圣洁的标志!
第六则
风动幡动
六祖慧能携禅宗衣钵南归之后,因为受到名利之徒的追杀,就在广东四会、怀集一代的深山之中隐匿了16年。这16年,是苦行的16年,是修行的16年,更是对佛之心法艰苦实践的16年。
浮云天地阔,冷暖曷须争。
智慧形骸外,心同死水情。
岭南春来早。远处的村落里过年的鞭炮声,催得山中野梅灼然开放,把一束大好春意尽情地抒写在荒野之中。六祖慧能感到显身出世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沐浴着早春明媚的阳光,步出深山,来到南海。
南海是岭南最繁华的大都市,名流荟萃,商旅云集。当 年达摩大师泛海,就是从这里踏上了中华大地,播撇下禅的种子:而今,他的五传法孙——慧能,也将从这里开始大张法席,广泛传播禅之心法, 花五叶,从而使禅,这人类文明的瑰宝,益发光辉灿烂,其影响一直到如今。
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这天,是正月初八。
慧能看到法性寺(今光孝寺)高高的旗杆上幢幡高挂,迎风招展,心中一阵兴奋——他知道,寺院里幢幡升起,五色彩带飘扬,是表示有重大法事活动:今天单升幡旗,则表示寺里有高僧讲经。
慧能跟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缓缓走进法性寺。
这法性寺,是南国规模最大的寺庙,尤其是寺中的戒坛,可以说是天下司名。在僧众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早在南朝刘宋时期,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建造了这座戒坛,并预言,250年之后,将有肉身菩萨在坛上受戒。在他建坛80年以后,另一位圣僧专程从印度带来了一株菩提树,栽种在戒坛旁,他还立碑刻文,170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菩提树下大开法席,普度众生。
250岁的戒坛依日庄严,170年的菩提树枝繁叶茂,绿荫匝地,高大参天。它们还在企盼着肉身菩萨的到来么?
慧能的嘴角泛起一缕神秘的微笑。
大殿里,僧俗四众井然有序地盘坐在蒲团上,等待着印宗法师开讲《涅檠经》。这时,大殿内 片宁静,大殿外五彩缤纷的幡旗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中,尽情地招展,自由地飘舞,煞是好看。蔚蓝的天空,因它绚丽的色彩而生机勃勃;古老的寺庙,有它的曼妙飘扬而意趣盎然。许多人都被这奇妙的景象所吸引,扭头观望。一位青年僧人大概过分投入、过分陶醉了,不知不觉里喃喃白语道 “春风吹得幢幡动,赤橙尽染艳阳天……”
一个老年和尚不客气地打断他的沉吟,呵斥道: “年轻人,一天到晚心随境转,只知吟诗作赋,禅机却一窍不通。什么风吹幡动,应该说是幡自己在动。”
……
展开
什么是禅
有人间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大同禅师说:“可惜了一杯茶。”
这就是禅,禅者的态度,禅者的智慧。
一位弹僧向赵州请教:“怎样参禅才能开悟?”
百廿高龄的老赵州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来,边向外走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内急。”
刚走到门口,赵州忽然又停止了脚步,扭头对禅僧说:“你看,老僧一把年纪了,又被人称为古佛,可是,撒尿这么一点小事,还必须亲自去,无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禅僧恍然大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
唐肃宗问慧忠国师:“你跟随六祖慧能学到了什么禅法?”
慧忠指着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说: “陛下,您看空中那片白云,是钉着的呢,还是挂着的呢?”
云,因其没有挂碍,没有羁绊,所以能够自由舒卷,任意飘游,随时变化。同样,禅无定法,因此而自由,而活泼,而生动。所以,禅者的生活,洒脱,逍遥,自在。
黄檗禅师对马祖道一的禅风十分敬佩,于是他的师父百丈怀海问他,是否要继承马祖?黄檗大摇其头:“我若继承马祖,会葬送我的儿孙!”
对于这样的话,百丈却大加赞赏:“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黄檗故意向师父提了一个有违禅理的遗题。
百丈招招手,说:“你走近一些,我来告诉你。’
黄檗那样问话,是要挨师父的巴掌的。然而,他却一个箭步过去,反而闪电似的给了百丈一个耳光!
更奇怪的是,百丈不但不恼,反而拍掌大笑: “莫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棒下无生忍,当机不让师。禅,超佛越祖,历久弥新,风流千古。
禅者,就是这样生机勃勃,意趣昂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