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同于随理行的经部宗,此派不主张建立自证现量;对根识三缘的界定与唯识宗的主张不同,此派主张“极微尘集合的一一中已成根识”;认为“极微尘为假有”,即极微尘在此境上而寻求得到假义边的根中安置。此派承认外境有,但具体分析中又不同于经部宗,认为是假有中的安立。总之,中观自续派的“二谛观”最为详尽复杂,它对“二谛”的细致分类,所表达的思想是想融通“空有”而综合的真理观。
关于中观应成派对“二谛”的抉择,主要是从“所知性”方面来划分二谛,并强调二谛的体性为一,而在表现方式上是相反的。具体分别从“遮蔽性”、“无明烦恼”和“名言中建立”三个方面来说明世俗谛的建立及其含义,对正、反世俗谛的划分,应成派认为自己教理中就“名言”也不认为有正世俗谛,而就“世间一般认知”的角度,认为世俗谛可分为正、反两类。中观应成派对胜义谛的强调不仅在于殊胜智慧所伺察到的量,而且还包括殊胜智慧本身,对于胜义谛认为可从空性中划分种类,如十六空、四种自性空、补特伽罗和法无我二种空等等。可以说,中观应成派的“二谛观”,从形式上来看比中观自续派大大简化,仅强调从所知性来划分世俗谛,并以“名言中也无自性”的原则,认为再无正反世俗之说,而且在认识论上是反对自续因的建立,以及自证分的认知方式。因此,中观应成派的“二谛观”,即真理观是仅限在认识论的部分,再无扩大化。
总之,由上所述,各宗派对“二谛观”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延伸,不仅是对“真理观”的认识及认识方式的转化,还有关于“空、有”,“真、假”,“实、虚”,“有相、无相”,“清净、污染”,“正、反”等多层面、多方面的理论认知问题,由此也出现了从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自续派、中观应成派等各派见不断否定之否定,以及批判之继承的错综复杂的逻辑思维展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