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学纲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040131161
  • 作      者:
    吕大吉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宗教学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以真理为师,博采众长;在吸取国内外宗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的原则,对各种形式的宗教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如“宗教四要素说”以及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等,已成为一家之说并形成广泛影响。《宗教学纲要》以吕大吉所著《宗教学通论》(荣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等奖等奖项)及《宗教学通论新编》为蓝本,重新编写而成;主要可供高等院校哲学和宗教学专业教学使用,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和社会读者的最新读本。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一、全面了解历史,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二、培养和树立社会成员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对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四、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宗教有关的国际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秩序
第二节  宗教学的历史、性质和内容构成
一、宗教学发展史概述
二、宗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构成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宗教学的态度、理论和方法
一、科学的态度: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三、借鉴近现代比较宗教学的合理成果
第1编  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要素和逻辑结构
第一节  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
一、以信仰对象(神)为中心
二、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为核心
三、以宗教的社会功能为基础
四、对上述三种宗教本质论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
二、《反杜林论》对宗教的规定
第三节  本书对宗教定义的规定
一、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二、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三、“宗教四要素说”关于宗教的定义规定
四、对上述宗教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  宗教观念
第一节  灵魂观念
一、灵魂观念的涵义
二、灵魂观念产生的原因
三、灵魂观念的演变
四、围绕灵魂观念的宗教行为
五、从灵魂不朽的信仰到宗教的来世生活论
第二节  神灵观念
一、神灵观念的性质和涵义
二、宗教的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影
三、神灵的种类
四、神灵世界的结构
第三节  神性观念
一、神性的涵义
二、天命观念
三、神迹观念
第三章 宗教经验
第一节 宗教经验的涵义
一、宗教经验是信仰者对神圣物的精神体验
二、宗教经验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 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和类型
一、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
二、对神圣物的依赖感
三、对神圣力量之神奇和无限的惊异感
四、罪恶感和羞耻感、安宁感和获救感
五、自觉与神遭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
第三节 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
一、理论的引导
二、道德的净化
三、药物的使用
四、宗教的修习
第四节 宗教经验的实质
一、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比较
……
第四章  宗教行为
第五章  宗教体制

第2编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六章  概说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七章  原始社会的氏族一部落宗教
第八章  世界史上文明古国的国家一民族宗教
第九章  世界宗教

第3编  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十章  概说宗教的社会化功能
第十一章  宗教与社会经济生活
第十二章  宗教与政治
第十三章  宗教与道德
第十四章  宗教与艺术
第十五章  宗教与科学
第十六章  宗教与哲学

第4编  现代社会的宗教及其发展趋势
第十七章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宗教的演变
第十八章  宗教的未来
阅读参考书
外国人名中英文对照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