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学通论新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423438
  • 作      者:
    吕大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8.12
收藏
作者简介
  吕大吉(1931-2012),男,1931年9月生于四川省达州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著作有:《巴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批判》、《洛克物性理论研究》、《宗教学通论》(主笔兼主编)、《人道与神——宗教伦理学导论》、《西方宗教学说史》、《宗教学通论新编》、《宗教学纲要》、《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四卷本,与牟钟鉴、余敦康、张践合著)、《从哲学到宗教学——吕大吉学术论文选集》、《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总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与高师宁合著)、《哲学与宗教学研究》。译著有:[英]夏普著《比较宗教学史》(与何光沪、徐大建合译)、[英]大卫·休谟著《人类理智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宗教学通论新编》是对吕大吉先生主编和主笔的甚宗教学通论》(1989年初版)的完善和发展。《通论》曾是我国宗教学术界建构范畴体系、填补空白的理论巨著,哺育了一代学人。1998年,吕大古先生根据原有内容结构及学科新发展对该书重写,从内容到体系结构都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删节和补充,是为《新编》。此次重印,作者又对《新编》进行了文字上的修订,增加了附录部分。
  《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宗教学通论新编》以真理为师,博釆众长;作者提出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的原则,对各种形态的宗教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宗教学通论新编》主体分“导言”、“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宗教与文化”四部分,理论新颖,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作者的“宗教四要素说”以及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等学术观点,成一家之说并广有影响。
  该著自出版以来先后四次获国家学术大奖:1990年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2年获第1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新中国第1届);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成果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一等奖(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与会并颁奖)。《宗教学通论新编》至今仍是宗教学术界无法替代的一部通论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宗教学通论新编》:
  按照社会功能学派的说法,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在于它能维系社会的稳定和一体性。可是,能发挥此种社会功能者,不止宗教一家,其他许多社会文化现象亦可发生同样的作用。为了区别起见,就必须从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工具和方法上寻找各自的特殊性。用他们的话讲,宗教之所以是宗教,就在于它是以某种象征体系和价值体系来发挥其社会功能,而哲学是以概念体系,政治是以法权体系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的。即使我们接受这种理论,宗教社会学家仍然必须进一步回答:宗教的象征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它为什么就能发生如此这般的社会功能?这就是说,必须进一步探索宗教社会功能的内在根据,即宗教的本质。所谓象征体系和价值体系无非就是神或天命之类。宗教之为宗教,正是在于它用神或神的诫命作为人们崇拜敬畏的象征性对象,从而发挥其固有的社会作用,所以,宗教社会学最后仍然把神的观念作为宗教社会功能的内在根据和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基本标志。实际上,离开了神的观念,宗教社会学家就不能谈宗教及其社会功能;或者,所谈的对象就不复是真正的宗教,而是其他的社会文化对象了。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杜尔凯姆仍然认为宗教是与对神圣的事物的信仰和行为相关联的统一体系,岸本英夫也得在其宗教定义之后加上附加语,承认宗教在发挥其最终解决人生问题的功能时,常常是通过神的观念进行的。
  要把握宗教的本质,规定宗教的定义,看来还是要返回到以神的观念为中心的第一种主张上去。把宗教确定为信仰和崇拜神的体系、从总体上看是正确的。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概念或术语来表述神更为恰当(例如,是用“无限物”、“终极物”、“超自然力量”之类抽象的哲学概念,还是用“神圣的”、“比人更高的力量”之类术语),那是可以继续讨论的另一个问题。不管宗教学者使用何种术语,它所指的仍是那种超人的神圣的东西。“比人更高的力量”、不是“神”又是什么!自然界中哪有比人更高的存在!所谓比人更高的力量实质上仍不过是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许多西方宗教学者津津乐道所谓“无神的宗教”,而且把佛教和儒教归入此类。其实,就是从传统的西方宗教神学着眼,这种说法也得作很大的限制和修正。孔子本人崇天畏命,而对天和天命的崇拜,恰恰是中国神道观念的基础和核心,从殷周以来,一直是中国宗教崇拜的正统。释迦牟尼宣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槊寂静,在理论上似乎否定了永恒不灭、常住不变的神或灵魂实体,但其六道轮回的教义,却又在逻辑上必然肯定接受此种轮回的业力主体,这实际上等于承认灵魂不灭;至于涅槃境界,即被认之为佛教修炼的最后归宿,在佛徒的理想中显然是某种永恒的、超自然的神秘境界,灵魂在此并非消灭于绝对的无,而是免除轮回不已的痛苦得到永恒的安息。早期佛教中,佛尚未被神化,后来佛被神化了。佛教徒心目中的神与其他宗教中的神虽有细微的差异,但本质上并无原则的区别。释迦牟尼之后,佛教事实上逐渐演变成了典型的神道宗教。瓦哈在其《比较宗教学》一书中就对所谓佛教是无神宗教之说表示异议。
  历史上是否有过标榜无神的宗教呢?确也有过。18世纪的英国自由思想家约翰·托兰德所主张的“自然宗教”,就是以对自然、自然规律的崇拜去代替对神的崇拜。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孔德的“人道教”和卢那察尔斯基的“造神论”和“社会主义宗教”,都可以说是“无神的宗教”,因为它们都是公开否定神和上帝的存在的。但是,惟其如此,他们不过是借着宗教之名、行反对宗教之实,绝不是真正的宗教,而是真正反宗教的哲学体系。保留宗教的名称,只是无神论不彻底的表现而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把托兰德、费尔巴哈与佛陀的原始佛教混为一谈。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之点似乎并不在于历史上是否确有无神宗教的存在,而是如何理解和确定作为宗教崇拜对象的“神”的概念。世界上各种主要的大宗教,其崇拜的神都具有强烈而浓郁的、与人同形同性的人格性,如果以此为准来衡量一切形态的宗教,就可能会发生所谓例外的情况。但如果像许多宗教学者所主张的那样,对“神”概念作广义的理解,视为某种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把宗教理解为与此有关的信仰体系,或者对所谓神的“人格性”作更科学的规定,那么,对于宗教含义的上述理解显然便会有广泛的适用性。
  当然,关于宗教的定义如果仅限于此,还是不够充分的。对宗教的科学规定,不仅应该指出宗教是信仰和崇拜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体系,而且应当力求揭示此种力量为什么能成为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它们又如何表现于人们的观念之中,从而把宗教与其他意识形式区别开来。
  ……
展开
目录
写在新版之前的几句话
再版序

自序
导言
第一节 宗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构成
宗教学与宗教观
宗教学的形成及其历史条件
宗教学的发展与分期问题
回顾之后的反思
反思之一:“宗教学”的名称问题
反思之二:宗教学的内容和体系构成问题
岸本英夫论宗教学的内容
本书对宗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构成问题的理解
宗教学要具体研究宗教构成的基本要素
宗教学要研究宗教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
宗教学要研究宗教史
宗教学包括宗教哲学
第二节 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
宗教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
宗教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
认真借鉴近代西方比较宗教学的成果

第一编 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要素和类型
第一节 宗教的本质
宗教本质论的多元化趋势
第一种意见:以神为中心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第二种意见: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作为宗教的基础和本质
第三种意见:以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对上述三种意见的比较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恩格斯对宗教的规定
恩格斯论断只涉及宗教观念的本质,而非关于宗教的完整定义
第二节 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宗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 本书关于宗教的定义
宗教四要素说的宗教定义
本书之宗教定义的理解与应用
宗教四要素说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基本内容,把宗教与
非宗教明确区分开来
宗教四要素及其层次结构为宗教分类和宗教学的范畴体系
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节 宗教的分类
宗教分类在宗教研究中的意义
地理学的分类
人种学一语言学的分类
进化论的分类
现象学的分类
本书采用的宗教分类及其原理
宗教要素的结构性分类
宗教发展的历史性分类
第二章 宗教的观念与思想
第一节 灵魂观
灵魂观念的含义

第二编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章 宗教的起源
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
第三章 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
第四章 世界宗教

第三编 宗教与文化
第一章 概说宗教与文化的一般关系
第二章 宗教与政治
第三章 宗教与道德
第四章 宗教与艺术
第五章 宗教与科学

附录 宗教的未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