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唯一的
电视上,D教授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比尔的四年级男生,每天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没精打采地到学校。功课不好,人缘也不好,同学都不喜欢他,他也懒得搭理别人,他的老师对他毫无办法,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也不太在意。学期结束时,老师要给同学们写学期报告,她翻看了比尔以前的报告记录,二年级的老师写的是:“比尔很可爱,同学们喜欢跟他玩。他很活泼,妈妈生病了,对他的情绪似乎有影响。”三年级的老师写的是:“比尔学习情况糟糕,注意力不集中,不太与同学说话,妈妈死了父亲不太管他.”这位老师看到这里,痛苦得流出了
眼泪,她说:“我错了,我没有好好地教学生。”
圣诞节快到了,班级准备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举行一个派对,同学们要带礼物来交换。大家用漂亮的包装纸将礼物包装得美轮美奂,还系上了蝴蝶结。只有比尔的礼物是那么寒碜,只是用超级市场上的黄色纸袋包着,再用粗糙的绳子随便绑了一下。他觉得反正没有人会在乎他的。当他拿出他的礼物来时,同学们都嘲笑那难看粗俗的包装。出人意料的是。老师第一个将他的礼物拿起来,拆开。比尔张大眼睛,不相信地看着老师。这是一串镶了小石头的项链,一端还吊着一个小香水瓶。但项链上少了好几颗石头,同学们对这串坏了的项链指指点点,老师似乎对这一切都不以为然,她像在用最高级的香水一样,小心地打开那小香水瓶,蘸了一点抹在脖子上。这时,比尔对她说:“你闻起来有我妈妈的味道。”老师哭了,比尔也哭了。
圣诞节过后,回到学校,老师改变了她教学的态度,以前她教的是“语文”、“数学”,而现在她教的是“学生”,每天她很用心地看每一个学生的作业,用“心”与他们交流,特别是在比尔的作业上,她看到的是“比尔”,而不再只是作业。比尔开始在课堂上发言,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他的成绩越来越好,与同学的关系也有改善,六年级时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他上中学前,写了一封信给老师:“你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一位老师,谢谢你!”中学毕业时,他又写了一封信给老师:“到目前为止,你仍是我所遇到的最好的一位老师。”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在比尔高中毕业及大学毕业都收到同样的信.有一天,老师收到一封比尔博士写来的邀请信及一张婚礼请帖,上面写着:“老师,你仍是我所遇到的一位最好的老师,我的父亲去世了,请您代表我的父母来为我主持婚好吗?”婚礼当天,老师戴上那串掉了石头的项链为比尔主持婚礼.
这个故事让我泪流满面。
同一晚上,我听到了另一个故事。在美国,没有孤儿院,只有领养家庭,这种制度很不好,有的小孩在18岁正式被领养前常常会经过十几、二十个养护家庭,对小孩的心理及心灵常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一个3岁小女孩米亚在经历了一打以上的领养家庭后,来到养母洛丝家,米亚开口对洛丝说的第一句话是:“妓女。”洛丝吓了一大跳,但她并没有打退堂鼓,她了解米亚并不明白她说了什么。她将米亚深深地拥入怀中,每天晚上她都亲吻米亚,告诉她说:“米亚,我爱你。”米亚从来没有回答什么,只是看着她。直到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当洛丝照常亲吻米亚并对她说“米亚,我爱你”时,米亚小声地回答洛丝说:“我也爱你。”
听完这个故事,我再一次流泪不止。
我流泪,是因为从小我的价值就是我的分数的价值、行为的价值。换个说法,我成绩好,我听话,我乖,我讨人喜欢,那么,我就有价值。
我流泪,是因为我看到每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赚多少钱,房子多大,官衔多高,学问多好,换句话说,只要人有钱,有地位,有好名声,他就有价值。
我流泪,是因为我仍然用这种尺度来丈量人的价值。而别人也是用同样的尺度来看我的价值。
所以,我们一碰到考试就想逃跑,一碰到竞争就焦虑,一看到比我们强的,我们就妒忌……
所以,有人要自杀,有人要抨击他人,有人杀人。有人不断地生病……
有一次我去一所高中演讲,有一个老师对学校班际间的竞赛很不以为然,因为学生们为了得到第一名,与别班的同学争得你死我活,而且锱铢必较。如果赢了,就很高兴,如果比别班差就很难过,很生气。他说,这种竞赛成了恶性的,伤自尊的,同学们和老师的心胸都变得狭隘了。说实在的,我太了解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了,因为不只这些同学是它的牺牲品,你与我,每一个人都在竞争中长大,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说实话,我是连“良性”竞争都反对的.在我看来,只要是竞争,它就没有良性可言,一旦有竞争,就必要有个胜负。一旦有胜负,就会有价值的判断。所谓的价值判断,指的就是好与坏,高与低,赢与输,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团体,一个社会是需要价值判断,因为它帮助我们分辨哪些是可取的,是进步的,是值得去努力的,哪些是要改变的,舍弃的,改进的。但是人们最大的困难是,人对自己对别人的价值是一种混同的看法,那就是,你、我等同于行为、外貌、学问、财富……所以,当比尔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到学校来时,老师、同学不喜欢他,因为那脏兮兮的外表让我们判断了他的价值,比尔就是脏兮兮的。我们不喜欢脏兮兮,所以就不喜欢比尔.想想看,不被喜欢的比尔又怎么会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呢?又怎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呢?
当老师翻看比尔过去的学期评语时,她才认识到比尔的脏兮兮、不好好学习是有原因的。那时她才开了“眼”,看到了比尔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行为与外表,从此她的教学是针对着比尔这个学生,而非比尔的分数、学习态度、与同学的关系。至此,老师从心里接受了比尔的价值,比尔的价值就是比尔这个人。
同样的,在米亚的养母洛丝眼中,米亚是唯一的价值,虽然米亚对她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妓女”,她仍接受她是米亚,而不是将她等同于一个说脏话的小孩,纵然米亚整整一年没有回应洛丝的“我爱你”。洛丝也没有判断米亚是个不会感恩的小孩,没有因此而讨厌她,在洛丝的眼中,有价值的是米亚这个孩子,而是她的行为或态度。
再来听一听这样的声音:
……
展开
她嫁给了一个大她27岁的男人,给3个已懂事的孩子当继母。她会扮演好哪一个角色:妻子?继母?还是心理专家?而每一步,她都是用生命去体验。
张宝蕊的童年很苦。她出生于台湾一个贫寒的军人家庭。父亲很早就癌症缠身,兄弟姐妹多,全靠母亲给人做保姆供养生活。她从小就是个问题少女,性格内向,非常自卑,从来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为了逃避家人的争吵、逃避充斥脏话的环境,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孤独地流浪。从中学到大学,她无数次地想到自杀。17岁那年,她鼓起勇气,走进了心理咨询中心。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心理辅导老师,这位老师陪伴她度过了孤独而痛苦的青春期。
也就是从那时起,她选择了做心理辅导员,直到现在,她从未间断过看心理医生。她说,她从心理医生那儿学会了自我认识、自我觉察,进而自我成长。记者:您在给别人做心辅导的过程中,最深的感动是什么?
宝蕊:常常感动以致流泪。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我在一家老人院兼职做心理辅导员。长期照顾一位中国老太太,她是植物人,卧床已经10多年。我天天去陪她,和她讲话,给她讲故事、唱歌,两年半从不间断。一天早晨,奇迹出现了,当我再次问候她时,她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我完全震惊了。别以为看不见听不到,其实她在用心感应着一切!
记者:有没有过失败咨询经验?
宝蕊:当然有。在台湾圣功女中做心理辅导员期间,我担任校总务主任。有一个学生和我非常亲密,很乐意向我倾诉知心话。她的家境不好,父母离婚,于是她经常逃学。学校终于不能容忍了,决定开除她。校长征求我的意见,我左右为难,作为心理辅导老师,我最清楚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能抛弃她,如果继续给她做心理辅导,她会有很大改变;但是她是学生,又不能违背校规。当我决定开除她时,我哭了,我知道从此之后,我将失去她的信赖。果然,离校后,她给我来了一封信,只写了一句话:“我恨你!”看完信后,我痛哭失声……如果是现在,
我会处理得更好,我发誓以后只做专职辅导员,再不兼职行政工作了。(张宝蕊眼中泪光闪烁,看得出,这件事在她的心里投下了很深的阴影。)
记者:您36岁才结婚,而且一嫁就嫁到美国,还做了3个孩子的继母,有压力吗?
宝蕊:压力很大。孩子们开始很反对我和他们的父亲结婚,对我很排斥,但我相信能做好一位母亲。我有6个兄弟姐妹,为了抚养孩子,我母亲付出了很多磨难和艰辛。从小我就发誓长大了不要结婚,不生孩子。但是很奇怪,我却很喜欢别人家的孩子,我在当老师的时候总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抱着独身主义原则直到36岁,在我先生的强烈进攻下土崩瓦解。正好我不想生孩子,而他有3个孩子,我很庆幸一下子就拥有了3个孩子。我很爱他们但并不讨好他们,我聆听他们接纳他们,同时也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到3个月孩子们就接纳了我。现在,孩子们已经和我融为了一体,拥有他们已经足够,所以我自己没有再生小孩。
记者:您先生比您大整整27岁,但看得出,年龄并没有给你们造成障碍,你们非常恩爱,您也常说,先生是您最好的朋友,结婚13年,仍然保持着初恋情侣的幸福感觉,是否有什么秘诀?
宝蕊:哎呀,你不知道,最初的10年过得多么辛苦!刚开始到美国,和他相处很困难。在我台湾的家庭里,大家早已习惯了以硬碰硬,不是你吼我,就是我吼你。所以在他面前,我总是“NO!NO!NOt!”他终于受不了了,我们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