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802117X
  • 作      者:
    申荷永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作者简介
  申荷永,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家资格,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方向博士生导师。
  曾出版《心理场论》、《心理教育》、《理解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灵性:分析与体验》等专著。
  曾获国际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奖(1996);瑞士爱若思(Eranos)基金会圆桌研讨会主讲(1997);组织并主持了第一届(1998)与第二届(2002)“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试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有效的心理分析理论,包括方法与技术。这种心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在个体临床的水平,起到基本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心理的发展与创造,增进心理健康,发挥其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心理分析还可以在认识自我与领悟人生意义的水平上,获得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感受。
展开
目录
序言
Foreword
引论 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第一章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
一、“心理”与“理心”:心理分析的含义
(一)“心理”之内涵
(二)“理心”之妙用
(三)“分析”之意境
二、心性与体验:东方的传统
(一)洗心与感应
(二)诚心与中和
(三)明心与见性
三、理解与分析:西方的渊源
(一)心灵与情爱:莎爱克与斯芬克司
(二)心灵之演变:苏格拉底与后继者
(三)心灵之寻思:奥古斯丁与忏悔录
四、整合与发展:心理分析的融会
(一)心理分析与心理学
(二)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
(三)对于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体悟
五、灵性与创造:心理分析的意义
(一)安其不安:“医心”与心理治疗
(二)安其所安:安心与心理教育
(三)安之若命:明心与自性发展
第二章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一、弗洛伊德印象
(一)俄狄浦斯的化身
(二)单纯固执的性格
(三)工作、爱情与希望
二、精神分析的背景
(一)历史文化的准备
(二)学术思想的发展
(三)精神医学的实践
三、精神分析的理论
(一)潜意识与心理结构
(二)抵抗与压抑
(三)性与神经症
四、精神分析的方法
(一)自由联想
(二)梦的解析
(三)移情与暗示
五、精神分析的个案
六、精神分析的发展
(一)阿德勒与荣格:分裂中的发展
(二)安娜·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
(三)霍妮与弗洛姆:社会文化学派
(四)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理论
(五)克莱因与温尼科特:对象关系理论
第三章 莱格与分析心理学
一、卡尔·荣格印象
(一)石头情结IO
(二)探索神秘
(三)隐居中的智慧
二、荣格思想的背景
(一)荣格与弗洛伊德
(二)荣格与“斐乐蒙”
(三)荣格与维尔海姆
三、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集体无意识
(二)原型
(三)原型意象
(四)情结
(五)人格类型
(六)自性化及其发展
四、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一)词语联想方法
(二)原型象征与释梦
(三)积极想像技术
五、荣格的个案分析
六、分析心理学的发展
(一)荣格身边的追随者比
(二)分析心理学的传播
(二)派别的出现与发展
(四)国际分析心理学会
(五)分析心理学在中国
第四章 心理分析与心理分析家
一、真人与真知:心理分析家的素质
(一)感受真人的气质
(二)三种原型的思考
(三)体会真知的意义
二、参学与领悟:心理分析家的训练
(一)个人的心理分析历程
(二)专业的心理分析训练
(三)理解与体验中的发展
三、善心与安爱:心理分析中的伦理
(一)关爱与诚信
(二)伦理与守则
(三)能力与发展
第五章 心理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一、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
(一)无意识水平的工作
(二)象征性的分析原理
(三)感应性的转化机制
二、催眠、自由联想与积极想像
(一)催眠与心理治疗
(二)自由联想的发挥
(三)积极想像的发展
三、梦的分析与梦的工作
(一)理解梦及其运作
(二〕释梦的三种水平
(三)释梦的三种方法
四、移情、投射与共情
(一)移情与反移情
(二)投射的方式与方法
(三)其情的方法与作用
五、“沙盘游戏治疗”
(一)“沙盘游戏”的演化
(二)“沙盘游戏”的内涵
(三)“沙盘游戏”的运作
第六章 心理分析的实践与体验
一、分析与治疗
(一)关于麦克:初始印象
(二)北斗七星:心中的方向
(三)初始的梦:内在的富有
(四)长夜的诗:黑暗与黎明
(五)麦克意象中的中国人:移情的作用
二、治愈与发展
(一)遭遇米诺陶:阴影与情结
(二)相处在迷宫:共情的作用
(三)转化的线索:至诚与感应
三、自性与整合
(一)内在儿童与心性成长
(二)心理分析与现实生活
(三)安之若命与自性整合
心存感激,安之若命(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