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像狼一样守望孤独,善于思考,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向成功的路
狼在孤独中生活,它们不停地思考,不断地积累自己生存的经验和智慧,不管会遭到怎样的诋毁和谩骂——凶残、绝情,它们凭借独有的孤独的力量,勇敢地生活着。
如果说爱因斯坦是借助其孤独性格走得最远的话,那么世上还有数不胜数的孤独者是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爱因斯坦渴望的孤独实际上是一种宁静、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他一生追求孤独,在孤独中完成了伟大的事业,甚至连他的事业都是孤独的,他的科学理论和哲学高深莫测,就像他本人一样不容易理解,但假如不是他这个“孤独的旅行者”,世界科学会不会达到现在的高峰就很难说了。
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孤独创造完美,混乱制造麻烦。”世界上很多的科学家、艺术家,就是在其孤独的性格下,以敏感、多疑和善于思考取得非凡的科学成就,创造出众多的艺术珍品。
孤独的人都非常独立,而科学和艺术常常需要的就是独立精神,所以他们能够取得成功决非偶然。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必先坚定自己,要想坚定自己,必先清理自己,尤其是不为不同意见和非议所左右,不向偏见和传统势力低头。只有这样才可能坚持真理,才可能达到遥不可及的科学彼岸。
三、孤独是打破世俗的利器
像狼一样生活的人拒绝与世俗为伍。
对于庸俗的人,孤独的人绝对不与之交往,孤独的人的朋友大都是同一圈子里的人。
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因为孤独而突破庸俗的人。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出众的才华使她在40年代初名震文坛,并一生享有盛誉,甚至在伊人亡故多年后依然掀起追星狂潮。
一代才女张爱玲一生孤独,最后逝于美国公寓里数日后才被发现,虽一生遭受诸多不幸,但她的性格和人品却备受世人尊崇,张爱玲的隐忍态度一直是令人敬佩的,一代才女委身于人已令人惋惜。突遭情变后,胡兰成又在<今生今世》中大肆渲染他们之间的交往和情变,一身傲骨的她选择了隐忍。当时,张爱玲曾去温州看望胡兰成,那人已与一个有夫之妇同居,面对倾心所爱的人的公然背叛,张爱玲选择离开温州,进而离开上海,即使她反感于胡兰成对两人恋情的过多渲染,张爱玲也仅仅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胡兰成书中讲我的部分,缠夹得奇怪,他也不至于老到那样,不知从哪里来的引用我姑姑的话,幸而她看不到,不然要气死了。后来他来过许多信,我要是回信,势必出‘恶’声……面对花心男人的作派,张爱玲也只是用一个“缠夹”之词来形容。
张爱玲太明白人生的来龙去脉,所以她将世事看得清冷透彻,试想一个人要“澄清”自己感情生活中的思想,是多么的不易。张爱玲选择了隐忍,她的一生也许是寂寞甚至凄然,但关于她的人格却是无可指责的,张爱玲的不辩解,从反面映出胡兰成至少是一个不自重的人。
张爱玲的不再计较,是她的孤独性格所决定的,也是她在最深层的对那段情感和关于情感的一切的放弃,同时也继续着她的旅程。
因为孤独的个性,张爱玲成了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却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大众读者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
像狼一样孤独,可以塑造我们内在独有的品质,可以让我们更加宁静地思考,也可以让我们突破世俗人生的泥潭,正如那些伟大的人,孤独成就了伟人,同样孤独也可以成就我们每一个人。
展开
——孤独狼,爱因斯坦的精神写照
冲动、狂暴、伤感与抑郁,在疯狂中死去。
——痴狂的蛇,拜伦式性格
洞穴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它的寂静。
——卡夫卡,游离子人世的老鼠
生命是一个奥秘,它的价值在于探索。因而生命的唯一养料是冒险。
——不羁的鸟,圣女贞德的理想
至少此刻我觉得是温暖的,只要你别挡住我的阳光。
——随性的猪,瓮中的哲学家第欧根尼
或许是才华,或许是美貌,或许是手段,他们有天赋和渴望让自己置身于出类拔萃的生活当中。
——三棱镜下的蝴蝶,艺术与奢侈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