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其实我们都爱钱
《上海财富月刊》发行人吴愿:"钱是本书,书是本钱。"
我爱钱,我们都爱钱,但是很难说出口,当然更难写成书。没有人赞成我们应该爱钱:学校不教、老师不提、父母不谈、宗教不论、爱情不包、书本不见。结果就让我们这些绝大多数拼搏一世的;人哪!在温饱欲求上,前赴后继的人哪!为顾三餐,求平安明日饭,苦苦追寻的人哪!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鼻青脸肿,终其一生也只落得个撒手时刻的一次快活而已。
真不够意思。我说这个世界,怎么就没人说实话呢?现在,我说实话:我爱钱,从小就爱钱。你呢?你也爱钱。但是你知不知道你为什么爱钱?我知道我为什么。我爱钱的原因是:钱可以让人快乐。人快乐,我也就快乐,所以我爱钱。
有钱,才有支配钱的能力,我可以鼓励人、帮助人、资助人、招待人……让别人因为占我的小便宜而得意开心;让原本贫困的夫妻不为百事哀鸣;让急需周转的有为青年,像我一样可以得贵人相助;让世界知道,有钱不一定非得要依凭横财;让人们知道,富有不一定非得要面目可憎;让我自己的心可以得到轻、松、清、静。
我是真的很爱钱,而且觉得"爱钱真好"!一个人如果爱钱,就会珍惜所有;如果承认爱钱,就会坦然面对;如果爱钱而赚钱,就会用得其所;如果爱钱又用钱,就会心怀感激。钱被感恩,就会常来。
现在的你有钱吗?你有过钱吗?我?我是一直很有钱的。
我是有钱人
我从小就"有钱"。
我是在台北的台大医院出生的——有钱人的大医院。
襁褓时期,我就是小老板——我爸是大老板,我当然是小老板。
幼儿园我念"再兴",当时它是一所私立的贵族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们的家长多半不是大官,就是巨贾。
在那个汽车不普及的年代,我每天上课是坐人力三轮车去的——我们家的私人三轮车,还有个车夫叫"老罗"。
在电视不普及的年代,我家有一台可以关上两扇木质卷门、长着四只脚的电视机,它的牌子是"日立"。
在音响不普及的年代,我家有电唱机——"哥伦比亚",它的商标是一只听着大喇叭的狗。
在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我家就有黑色铜转盘,号码只有三位数的"九一九"电话。
在一般公立小学的学费只是几十元的时代里,我念的小学,一学期就要交三四百元。
我每天都带着不一样的进口铅笔盒、各式新奇文具去上课,因为我家自己开的书店就卖这些东西。下课之后的活动是:去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厅"吃巧克力冰淇淋,到"隆记"吃饭,到"太阳饭店"喝奶茶,到"公园号"喝酸梅汤,到"快乐池"、"逍遥池"洗上海浴——快乐逍遥。
假期里,我总是到罗东去玩,每个街上的人都认识我——那个书店的"小老板"。
学踢踏舞,我穿着专程去西门可定做的舞鞋。
每天晚上,我都可以吃"克林冰果室"的手工红豆牛奶冰。
至于口袋里的零用钱,只要靠嘴巴甜、乖巧懂事就能得到。万一零用钱不够(其实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或者想要额外多一点钱花的时候,只要背一首绝句就有2毛,一首律诗就有5毛,一首长诗就有1元! (我从来没吃过亏,我会先数清楚字数,不会上长短诗的当。现在主持节目能够倒背如流、引经据典,就是那个时候的成果——可见爱钱真是好事。现在想想,背诵每一首诗所为我创造的价值都应该乘以10万倍。)我感觉我是个有钱的小孩——钱虽然不在我的口袋里,我还是觉得我有钱。
我没有时间没钱
一直到我10岁,父母离异,我寄住在亲友家中。我聪明懂事又会说话,待遇自然还是不差,每个周末都在中山北路的"美军顾问团联谊社"吃炸明虾,星期天去"青潭"玩人工海浪……
初中三年,我依然念"再兴",住校三年。当年,这是少数的全校都装设空调的学校,包括宿舍。而且值日生只管擦黑板,因为有工人会负责扫地拖地,瓷砖地板随时都干净明亮到可以躺在上面念书。尽管家境在这个时候变了,但是来不及影响我的"有钱",因为我已经交好的同学、朋友个个都有钱。
高中我念公立的"成功高中"。考试帮人作弊,我就得到定做的卡其制服;下课后,去"中华商场"后排的皮鞋店帮忙招呼生意,我就可以免费得到定做的亮皮金边白马靴;只要负责找女舞伴,我就有跳不完的舞会;帮咖啡厅画橱窗海报,我就可以换得牛排套餐,外加打电动玩具的铜板;帮建设公司的总经理洗车,我就可以吃高级餐厅的川菜;画建筑墨线图还可以额外赚到零用钱。
后来进了大专,念艺术学校的好处是:活动繁多。活动多的好处是:都有公费让我吃吃喝喝,可以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好处是:可以拿冠军得金牌。拿冠军的好处是:有奖品、有奖金、有优待。优待多的好处是:过得很"有钱"。
我在念大专的几年中,跑遍了金马台澎,全部公费。还坐着商务舱去了欧洲与非洲的11个国家:游山玩水看世界,同时还可以领薪水、拿奖金。
做兼职工作,让我的作品每天都能在第一大报上连载刊登,老师还开支票帮我买了辆汽车代步。
出国期间,我兼职的传播公司还可以让我留职照领薪水。还没毕业,我就成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开学缴学费还有主任代垫。
大专的最后一年,我已经走到幕前开始表演;表演了第一个电视节目之后我就成名了;成名的第一年我就结了婚;结婚的第一年我就当了儿子的爸爸;当爸爸的第一年我又当了女儿的爸爸!你说,我怎么有时间"没钱"?
钱追着我跑
结婚的第一年我就拍广告;广告的第一笔订金,我拿来订了一栋房子;房子订下的第一年我就转手卖出;第一栋卖出的房子就让我赚了一笔钱;赚的第一笔钱刚好让我度过了服役、当兵没钱赚的两年!退伍之前,我订了生平第一辆奔驰车。还没回到社会,我就已经拿到传播公司经理的新名片。
退伍的第一年,一星期里有4个小时,我主持的节目在无线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当学生时,打工月入2000元;转进幕前之前,我当编剧、制作人的月入1万元;当兵期间,月入只剩500;退伍第一年,我的月入5万。)
第二年和第三年,我的节目量增加,演出活动频繁,一个月收入13万。第四年和第五年,节目依然此消彼长,但是行情上扬、单位收入提高的结果是,一个月成了40万。
第六年和第七年,月入60万的同时,屁股开始痒起来了。我跨了行业、开了公司、设了门市、参了展览、做了生意、养了员工。事情的起因是30岁的我开始担心:"万一有一天……"
于是我开设了珠宝工作室。又因为顾着往日情谊,于是把老同学的信用卡杂志《卡友》顶了下来,顺便又办了一本电玩杂志,一不做二不休,再办一本婚纱杂志……
刚好在同一时期,广播频道开放,我又开了一个传播公司,承揽电台节目制作和广告时段,又顺势将珠宝工作室扩充为店面;地下室干脆再开一家PUB;杂志社扩充成为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批和珠宝相关的书籍……然后网络兴起,我建起了企业网站。在珠宝店的楼上扩增了婚纱摄影公司,在出版社的楼下又增建了珠宝工厂,将地下室改建成为摄影棚……
这期间,我还写了两三本书,第一本书是关于我的婚姻的,一出版就卖了第一名。所以灵机一动,我结合所有相关的行业,自己组织了多家公司,把与结婚相关的各行各业、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再开设商业行销公司,跨足蜜月旅游行程,组织财团法人的公益团体……公司变成5家,员工变成70人。我和钱"玩"得不亦乐乎!
第八年,市场发生变化,珠宝生意无人问津;各机构有所调整,"新官"忙着抓地下室开设的PUB。这个时期,我开始从"被钱追着跑"变成"追着钱跑":老婆病了、合伙人跑了、生意垮了、身体坏了、公司关了、员工散了、节目停了……在你认为所谓的"黑暗期"里,我却住进了五星级饭店的外交官套房休养生息,依然很有钱的样子。
到第九年和第十年,我在两年间收到退回来的700张支票——一张都没跳掉,全部被我补平轧好!因为我认为我会"有钱",那一口气始终憋在胸口!
第十一年,全部的生意都停掉,同时节目也停掉,我一个人坐着商务舱到美国去散心——依然很"有钱"。我把这段美国的"忧郁症神奇散心治疗术"写成了《想一想,死不得》。
第十二年和第十三年,节目回来了,生意做起来了,朋友多起来了,球打得越来越好了。在我又开始主持的新节目里,其中一个还叫做很"有钱"的《百万大赢家》!
第十四年,我又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一堂一亿六千万的课》。结果又卖了第一名!
第十五年,孩子已经长大,开始赚钱。我想了一整年,看看自己,还是很有钱,而且感觉越来越有钱!
从和钱的"搏斗"里走出来,我又口袋空空开心地过着"有钱"的日子:打了300场高尔夫球,作了l00场演讲,又写了3本书……还始终养活着一大家子的人!
第十六年,今年,新年。预备,开始!
有钱的感觉
我在20岁的时候,月入2000元也能左右逢源。到了30岁,月入75万时也还是会焦头烂额。你说,到底是2000元算有钱,还是75万元算有钱?想要月入2000元,还是月入75万元?
别放马后炮说:"你想月入75万,但是不会如我一般糟蹋钱。"
我告诉你,月入2000元和75万元时,屁股痒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真有趣,回想走过的40年,有钱?没钱?为什么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挺有钱?
你问我,"有钱"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一种你自己去体会的感觉。
无论是谁,有多少钱,一定还有人比你多,也有人比你少。钱比你多的人,未必觉得他有钱;钱比你少的人,也可以觉得他很有钱。而钱比你多的人,可能过着钱比你少的人的日子,并且觉得自己"没钱"。
而我?我一直都有"有钱"的感觉。
要感觉"有钱"其实很简单:钱一直够用就是了。就算当时不够,也知道会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会来多少。最好的感觉就是,一定够用!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有钱"的感觉。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做到"钱的平衡":花钱和赚钱平衡,能力和收入平衡;努力和成效平衡,负担和成就平衡;期望和结果平衡,你和大家都平衡。
平衡最美
小尼采说:"平衡最美。"
想象不到那种意境吧!学学每一个只顾着吃喝玩乐的小孩子。严格地说,所有的小孩子里,没有一个人有钱!也很少有哪一个小孩知道,自己到底算有钱还是没钱?但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样的快乐——穷爸爸和富爸爸所能提供的快乐与财富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因为孩子们容易做到"平衡":需要和获得平衡,想法和实际平衡。我们应该学学孩子。
除了"平衡"让我觉得"有钱",我还生气蓬勃、神采奕奕地觉得我"有钱",因为我一直在"赚钱"。"赚钱"的数字多寡并不重要,是"赚钱"的感觉使你觉得自己有用;是"赚钱"的过程使你觉得自己存在;是"赚钱"的期盼使你觉得充满希望;并且"赚钱"之后你就可以实现心愿、拥抱梦想!
"那不能赚钱的人怎么办?"比如高龄长者、家庭主妇……不能赚钱?省钱也是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家计变轻、钱变好用、物超所值,这一样可以显现出你的价值!
"那还不会赚钱的小孩子怎么办?"孩提时代,是学习和建构金钱观念的黄金时期。金钱观,是最容易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孩提时就懂得珍惜所有、学会礼尚往来、愿意与人分享、分摊群体劳务、体会共同喜悦……你就会看到他们少埋怨、多平衡、易开心、常喜乐。真正爱钱的孩子,不会变坏。除非是你我教错了——那也难怪,因为你我也没人教。
还有一件一直没变、一直让我很容易体会"平衡之美"的事:我的排骨饭。我想它可以当做一个好例子,让你体会一下我所喜乐的"有钱"的感觉。
我的排骨饭
有炸排骨可以吃,一直是我觉得自己"有钱"的重要依据。
我一直爱吃排骨饭,武昌街的"江浙好味道排骨大王"一直是我的最爱。
从7岁到15岁,在学校打饭期间,我最爱吃的也是炸排骨。"再兴排骨"一吃就是9年。结婚后,家里饭桌上的炸排骨,依旧是我的盛筵丰馔!
小时候,为了去吃糖醋排骨,全家人从罗东一路散步到三星乡。
坐火车回罗东时,站台的火车便当,或者是"福隆火车站"木盒便当的排骨饭是旅程的重点。
到已经被火烧掉了的"中华体育馆"看篮球赛,只要忍到比赛第四节,场外的排骨便当就会从4块降价成1块。
念高中时半工半读,经常一天只能吃一次排骨盒饭,犒赏自己的意味深浓。
念大专之前摆地摊,在"蜜蜂咖啡"吃排骨套餐是一种豪华的享受。
进了演艺圈后,虽然吃大鱼大肉的机会多了,但我还是觉得吃排骨饭最开心。
昨天,我唯一吃的一顿正餐就是"君悦排骨"的酸菜排骨饭。等一下写完这一段,我还要去"九如"吃排骨菜饭。
小时候的排骨饭只卖2.5元,现在的排骨饭卖到30元——物价涨了,满足不变。说来也奇怪,从还不能赚到月入2000元时,我就爱吃排骨饭。到月入75万时,我还是爱吃排骨饭。
那么赚那么多钱干吗?更何况回想起来,这一生当中就属月入75万的那一段日子,我吃不到心爱的排骨饭!赚比较多的钱真的就比较快乐?在"排骨饭"这一件事上,我看未必!
现在的我,很有钱。因为我要停下笔,把女儿叫起来,拉她陪我去吃排骨饭!此刻我口袋里的钱,多到够我抬头挺胸吃10次!怎么样,有钱吧?
英国财经主播狄克·史宾西斯:"找到能让自己满足的道路,钱才是钱!"
与钱相处
金钱,明显地影响着现在社会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除非你到荒岛上捕鱼打鸟与世隔绝,否则你一辈子最大的课题将会是:与钱相处。
既然如此,人们却又讳于谈钱、隐于要钱、羞于爱钱。
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从小到大,有哪一个学科叫做钱学?有哪一本课本教我们用钱?有哪一位老师曾经正经、有系统地传授给我们赚钱、赔钱、找钱、借钱的功夫?
最终的结果就是:个人无论学历高低,都必须靠自己摸索学习,甚至还会产生"学历越高,对钱越低能"的反常现象。在学校待得越久、进入社会越晚、从小受家庭照顾越好、越不愁柴米油盐的人,就越是无法学到钱的学问。
可是钱这档子事呀!连被肯定的学说、施用的准则、应具备的精神,该了解的定义都莫衷一是,叫我们自己瞎子摸象、跌跌撞撞……这到底是为什么?
和钱有关的信息会被市场欢迎,和钱有关的节目会被奉为圭臬,和钱有关的杂志会大行其道,这都表明了一件事:我们想要钱,我们想懂钱;我们不想被钱控制却又无法挣脱,我们想要控制钱却又办不到。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跟钱有关,我们做每一件事却都不知道钱的标准何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大家反而对物欲隐讳不谈。尽管有那么多教你理财、教你金融操作、教你炒股票、教你赚钱的书,但大家显然都忙着谈手段,却没有人谈:为什么要那么多钱?我们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对待其他事情一样,大声说:"我们其实都爱钱!"
展开
——著名歌星/周华健
曹启泰先生敢于大喊一声:“我爱钱。”这值得钦佩,至少他在讲实话。当我们逐渐习惯了阅读写满假话的图书的时候,偶尔读读这本写实话的书,或许真的是一种享受。
——著名节目主持人/刘仪伟
读《我爱钱》是一个难得的自我教育经历……如果要问我对《我爱钱》的阅读感受,我会答三个字:“值得看!”
——现代舞舞蹈家/金星
这本书会教你如何从钱的手上抢回人生的发球权。让你面对钱时,不再虚骄、不再困扰、不再贪婪、不再渺小,让钱变成你口袋中的钱,而不是奴役你的钱!
——城邦文化商周出版事业部发行人/何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