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2043041
  • 作      者:
    刘述先著
  • 出 版 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宗教的向往是超越的绝对,然而实际的宗教却是一个文化现象,与现实的政治、社会结构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本书收录了第二次世界伦理会议的精神主旨,介绍了宗教与宗教相互对话的成果,供相研究者阅读参考。
    与西方的历史对较,中国除了三武之乱那几个孤立的事件之外,基本上缺少宗教战争。这充分显示了儒家的开放性格,适足以为今日的世界借鉴之用。同时儒家传统中确可以找到资源来面对现时流行的宗教多元论的趋势。而今日的问题与昔日恰好倒转了过来,多元主义强调分殊,不免有堕入相对主义的危险。这种新的处境可以说是,“分不患其不殊,所难者理一耳”。现在各个精神传统都有意放下身段,真心平等互待,指望收到交流互济之效,独霸真理的态度则备受各方的责难与批判,自然而然正统意识无可避免地日益减弱了。
    ——刘述先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述先,江西吉安人,1934年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文学上、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1962~1964)、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0~1974)和正教授(1974~1981)、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198l~1999)、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讲座研究员(1999~2004)、东吴大学第一任端木恺讲座教授(2000~)、香港科技大学包玉刚杰出访问讲座教授(2006)。主要著作有《文学欣赏的灵魂》、《语意学与真理》、《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文化哲学的试探》、《生命情调的抉择》、《中国哲学与现代化》、《马尔劳与中国》、《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文化与哲学的探索》、《黄宗羲心学的定位》、《中西哲学论文集》、《大陆与海外:传统的反省与转化》、《儒家思想与现代化》、Underrstanding Confucian Pbilosophy:Classical,and Sung-Ming(1998)、(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2003)以及中英文论文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事实上,我们无须抹煞各个不同传统之间的差别,却又不必一定会阻碍彼此之间精神上的感通。以金律为例,每一个传统有不同的表述,所强调的方面也有所不同,但并不使得它变成一个没有意义的普遍道德原则。它指点了一个确定的方向,虽然不能给予我们完全的指引,却可以促成一种精神的感通,凝聚某种共识,如芝加哥的世界宗教会议所显示的那样。故我提议用“理一分殊”的方式来面对这一问题。朱熹曾用“月印万川”的比喻来阐明此中的意义,月亮投影在水中,显现了不同的风貌,却并不妨碍我们体认到,毕竟只有同一个月亮。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宗教信仰与世界和平
    (一)  宗教的矛盾和普遍性
    宗教的向往是超越的绝对,然而实际的宗教却是一个文化现象,与现实的政治、社会结构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今日世界上有许多纷争,像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爱尔兰的天主教与新教、印度的锡克教与印度教,莫不有强烈的宗教因素纠缠在里面。卡西尔(勒)(Ernst Cassirer)说得好:
    宗教不仅在理论的意义上始终是个谜,而且在伦理的意义上也始终是个谜。它充满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也充满了伦理上的自相矛盾。它鼓励我们与自然交往,与人交往,与超自然的力量和诸神本身交往,然而它的结果则恰恰相反:在它的具体表现中,它成了人们之间最深的纠纷和激烈斗争之源泉。宗教自称拥有一种绝对真理;但是它的历史却是一部有着各种错误和邪说的历史。它给予我们一个远远超出我们人类经验范围的超验世界的诺言和希望,而它本身却始终停留在人间,而且是太人向化了。(甘阳译:《人论》,92~93页)
    当代新教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就曾经把宗教重新界定为“终极关怀”,这样无神论也可以是终极关怀的一种,只不过所信奉的对象与一般宗教不同而已!凡人绝不可能没有某种终极关怀,由这样的观点出发,也可以说,宗教的现象是普遍的。把宗教当作一种过时的东西的看法是错误的。由现代进入后现代,宗教仍然是一个强固的力量,它发生了一些正面的作用,也造成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对之加以正视。
展开
目录
自序:对话时代来临
一 宗教信仰与世界和平
(一)宗教的矛盾和普遍性
(二)与儒家合辙的天主教神学家
(三)不同宗教须寻求共同标准
(四)宗教间的和平是国际和平之保障
二 世界伦理与文化差异

三 起草《世界伦理宣言》的波折——第二次世界伦理会议剪影
(一)《世界伦理宣言》计划的产生与进程
(二)英、德学者相继登场,两国学风适成对比
(三)两位前总理作报告,强调建立全球性秩序
(四)孔汉思提责任宣言,望为联合国接纳
(五)美国学者讲文化平行,反对草率提出宣言
(六)弗莱霞克成箭靶,孔汉思打算即时离去
(七)与道德非对立,民主法治也非万灵药
(八)用宋儒“理一分殊”来面对世界伦理问题
(九)中国学者谈儒家伦理,伊斯兰理念备受议论
(十)哲学的冷静与宗教的热情角力

四 从当代新儒家观点看世界伦理
(一)前言
(二)新儒学观点与资源运用
(三)建立既融合又独立的文化特色
(四)“五常”的现代意义与阐扬
(五)以“存异求同”与世界伦理对话
五 宗教情怀与世界伦理——以史威德勒为例
六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亚伯拉罕信仰为重点
七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

八 世界伦理建构的探索
(一)引语
(二)全球的危机与共同价值之探索与追求的努力
(三)联合国的“普遍伦理计划”
(四)《二十一世纪伦理学之共同间架》

九 “理一分殊”的规约原则与道德伦理重建之方向
(一)“理一分殊”的含义
(二)当代新儒家的处境
(三)世界伦理建构的探索
(四)现代危机的体认与回应
(五)“理一分殊”规约原则的指引
(六)道德伦理重建的方向
十 世界伦理与传媒操守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