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考察更多的事例。因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主要是根据类似现象的不断重复出现而得结论的,因而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同前提枚举事例的数量密切相关。如果考察得知某种属性在同一类事物包含的对象中(或者在同一对象的若干不同场合中)重复出现的事例愈多,漏掉相反事例的可能性就愈小,某种属性与被认识的那类事物或那个对象之间有联系的可能性也就愈大,这样就增强了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推理根据愈充分,结论的可靠程度当然就高;反之,结论的可靠程度就低。
不过,对这一要求也不能作简单、机械的理解,考察事例的多或少是相对而言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考察预言事例出现的重复性。预言事例重复再现的次数多,比最初作为根据的事例数量给予结论的支持强度更大。比如前面谈到的哈雷,他最初作为推理根据的重复性事例也不过就是两例,他所得结论的可靠程度,是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因预言不断得到验证而增强的;又如,200多年前哥德巴赫关于“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的结论,据说有人就对一个一个的偶数进行了验算,一直验算了3.3亿个偶数都未遇到反例,因而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哥德巴赫的结论是对的。当然,即使如此。对于更大的数目、更大更大的数目,人们也还是不敢说就绝对无例外。所以在该论断得到证明之前,人们还只能称之为是“猜想”。
(2)应注意考察可能出现相反事例的场合。须知,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同类事物有可能会出现个体差异,有时,这种个体差异所形成的反例也会动摇甚至推翻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例如,长期以来,人们观察到的许多乌鸦羽毛都是黑色的,于是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然而在1957年,日本就有位农民抓到了一只全身羽毛以及嘴和脚都是白色的小乌鸦,此时,人们还以为这只不过是个体变异现象而已。后来,在斯里兰卡等地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白色和灰色羽毛的乌鸦,从而也就动摇了“所有乌鸦的羽毛都是黑色的”这样的结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