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格拉底的审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8011085
  • 作      者:
    (美)I.F.斯东(I.F.Stone)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1998.2
收藏
编辑推荐
    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酥的审判和处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和处死,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一样,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这两次审判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当时都没有法院案宗或任何其他正式纪录,起诉方面也没有正式的诉状留下。<br>     这本译为《苏格拉底的审判》的书,书名可以倒过来读──审判苏格拉底。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左派报人I.F.斯东。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世界为思想言论自由殉道的第一人,斯东数十年如一日孜孜追求新闻的独立和自由,晚年,致力于从事人类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研究。十年磨一剑,他的研究结果竟是把苏格拉底送上审判台。有关苏格拉底的研究著作多如牛毛,浩如烟海,斯东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观点立场惹人注目。
展开
作者简介
    (美)斯东:从事新闻工作65年,先后为美国八家报刊工作,创办《I.F.斯东周刊》一人身兼发行人、主编、校对人员数职,维持19年之久,堪称奇迹。70岁之后为了继续从事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理论探索,开始研究希腊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耶稣和苏格拉底都因杀身成仁而名垂千古。对基督教神学来说,十字架上的受难完成了神的使命。但是在苏格拉底身上,即使杀身成仁也还是不够的。苏格拉底不仅蔑视雅典的民主制度,而且也蔑视雅典的司法制度。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是由五百名来自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陪审员组成的。这类刑事审判一般投两次票,第一次是要表决是否有罪,陪审团还要在量刑上再投一次票……
展开
精彩书摘
    后人心目中的苏格拉底的哲人形象大部分是柏拉图所创造出来的。直到今天,我们无法知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有多少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有多少是柏拉图妙笔生花的结果。柏拉图原来是想从事戏剧创作的,但在一见到苏格拉底之后就拜倒在这个老头子的脚下,转而从事哲学的探讨,为了表示决心,还烧掉了所写的悲剧诗作。可是他并没有丢弃他的文学才华。正是靠柏拉图的文学才华,苏格拉底才得以在西方文明史上占据不朽圣人的地位;但是也是靠苏格拉底如簧之舌,柏拉图的著作才得以世代传诵。他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抽象的形而上学写成富有戏剧性的对话的哲学家。没有人会把康德或者黑格尔的著作当作文学作品来读的。他记述苏格拉底受审和处死经过的四部对话录都可以作为悲剧作品而流传下来,它们的文学价值不下于哲学价值。凡是读到《斐多篇》中苏格拉底心平气和地向他的弟子们告别时的人,很难不掉眼泪的。我们也无不为苏格拉底在《自辩词》中向法官陈述的最后几句话深受感动,不论我们已经读了多少遍。柏拉图的记载达到了戏剧造诣的顶峰。苏格拉底像俄狄浦斯或哈姆雷特一样成了悲剧英雄。 <br>   一切知识都可归结为比较和对比。如果宇宙之中只存在一个东西,我们就无法形容或“认识”它。对于任何希腊问题,如果我们在罗马文明中找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了解许多知识。两个类似而又极为不同的社会的这种比较,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是很有启发的。例如,把罗马共和国的平民化议会中的投票程序和辩论规则同稚典议会放在一起来研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种政治制度的对比,前者是稍加掩饰的寡头政治,后者是充分的和直接的民主。因此,我们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要求得到新的了解,结果便会是对古代作一番新的审视。这是我们的昨天,无此,我们便无法理解我们自己。 <br>   《斐多篇》是柏拉图所有对话录中最感动人的一篇。但是在我们领略它的妙处之前,我们必须指出它的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苏格拉底对他忠心的妻子詹西比的冷淡和麻木的态度。这一点长期受到忽视,许多有声望的学者对此都不置一词。 <br>   詹西比一辈子都在操持家务,供养孩子免于冻馁,这样苏格拉底才得以逍遥在外,从事哲学讨论。苏格拉底经常吹嘘说,他不像诡辩派,从来不收学生一文束修,他能够吹这牛完全是靠他可怜的妻子为他养家活口。但是在他们要诀别的时刻,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激之意或怀恋之情。柏拉图以他的无可比拟的艺术手法描绘了这个场面,不过用的是一种冷静的眼光。 <br>   对话录开始时 <br>    ……
展开
目录
译序<br>序言:本书写作缘由<br>序曲<br>第一部 苏格拉底和雅典<br>第一章 他们的根本分歧<br>第二章 苏格拉底和荷马<br>第三章 提尔塞特斯故事中的线索<br>第四章 美德和知识的性质<br>第五章 勇气作为美德<br>第六章 徒劳的追求:苏格拉底对绝对定义的追求<br>第七章 苏格拉底和演讲术<br>第八章 幸福的生活:苏格拉底的第三个分歧<br>第九章 苏格拉底的偏见<br>第二部 考验<br>第十章 他们为什么等他到了70岁?<br>第十一章 三次地震<br>第十二章 色诺芬、柏拉图和三次地震<br>第十三章 主要控告人<br>第十四章 苏格拉底尽力树敌于陪审团<br>第十五章 苏格拉底本可轻易争得无罪开释<br>第十六章 苏格拉底本应这么说<br>第十七章 四个词<br>第十八章 最后的问题<br>尾声 古代希腊是否有过搜巫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