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安石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5045373
  • 作      者:
    张祥浩, 魏福明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王安石评传》比较详细地考察了王安石的生平与生活时代,探讨了王安石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熙宁新法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了王安石各种各样评价的得与失,力图全面、客观地展示王安石思想的全貌。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北宋王朝的中期。回顾王安石所处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探讨这些政治、经济状况的成因,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王安石一生的思想和政治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王安石评传》特别指出王安石在任地方官时注重“富民”到执政时注重“富国”的思想转变,比较合理地揭示了王安石新法以及他与反对派之间矛盾的本质。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王安石评传》详细考察了王安石的时代与生平,探讨了王安石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熙宁新法及其失败的原因,比较了王安石与北宋诸子学术思想的异同,分析了古今学者对王安石各种各样评价的得与失,力图全面、客观地展示王安石思想的全貌。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宋王朝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首先是由土地占有和赋役不均而导致的贫富分化,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动荡。
  与我国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不同,北宋王朝是在没有经过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所以,旧王朝的许多土地占有及赋役的严重不均。
  宋朝的户口分类名目较多,或按人户身份划分官户(还有形势户等名目)与民户,或按人户居住地区划分乡村户与坊郭户,或按人户田产等有无划分主户与客户,或按财产多少划分乡村主户五等(一般将第一、二、三等称为上户,第四、五等称为下户,有时分为上、中、下三等,标准不一)与坊郭主户十等。宋朝最基本的社会成分是地主与农民阶级。地主有官户、乡村上户等名目;农民有客户(又称佃户)、乡村下户等名目(民户及主户成分复杂,两者兼有)。此外有基本居住于城市、构成坊郭户主体的商人、手工业者等阶级成分。
  官僚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方式多样。如所谓“平产”,地主放高利贷,农民到期不能偿还,即被平人田产。“典田”,农民把田产抵押给地主,年久不能偿还,即归地主所有。“卖田”,这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买卖契约,农民的土地直接转移给地主。此外,地主还通过非法或强制手段侵渔佃民,凌暴孤寡,扩大土地占有。《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称宋仁宗时“承平浸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土地兼并的结果反映在户籍上,是乡村客户与乡村下户在宋代总户数中占了较大比重。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张方平上疏指出:“天下州县人户,大抵贫多富少,逐县五等户版簿,中等以上户不及五分之一,第四等、五等户常及十分之九。”据现代学者研究,若以北宋历朝主、客户统计数平均计算,客户约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四点五,乡村下户约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四十三点七至五十九,两者合计约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八点二至九十三点五。可见,农民阶级在户数中占绝大多数,而土地绝大部分则集中于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又采取各种手段逃避赋役。宋代的赋役名目繁多,大致说来,赋税有承袭唐季、五代的二税(也称田税)、身丁税(凡二十岁至五十九岁男丁要纳税)、杂变之税(将唐季、五代在二税以外征收的杂税“以类合并”交纳),以及支移折变等。《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上二》称:“其输有常处,而以有余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其人有常物,而一时所须则变而取之,使其直轻重相当,谓之‘折变,。”支移折变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很大,所以常为百姓赋税之负担最重者。坊郭之民有宅、地税。此外还有禁榷盐、酒、茶及商税等。役法方面有“以人丁户口科差”的劳役,如治河、修城、运送物资、传递文书等,有“以乡户等第定差”的职役,或称差役,如《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役法”条云:“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给使令。”还有很多杂役,“多调厢军”。城市坊郭户尚有科配,即由政府强制性地向坊郭户征购或配卖某些物品。对农民则有和买、和籴等名目,名义自愿交易,时常抑配强取。
  宋建国以来因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赋役的剥削也愈益沉重,而且赋税负担极不合理,有权势实力的官户及乡村上户经常采取“诡名挟佃”(即隐寄田产,冒充客户)、“诡名子户”(即虚立户名,冒充下户)等手段隐产逃税,或依恃权势,将其转移到一般民户的身上;而乡村下户或一些佃户为躲避官府的赋役,有时也不得已依附于官户或乡村上户。由此加剧官府财政的困难以及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宋真宗在与臣僚谈“检括土田”时就坦然承认:
  今天下税赋不均,富者地广租轻,贫者地蹙租重,由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兹大弊也。
  宋仁宗时“赋租所不加者十居其七”,表明有十分之七的土地主要由官僚地主占有却不纳税。仁宗皇祜年间,天下垦田比真宗景德年间增加四十一万七干余顷,而岁人粮谷乃减七十一万八千余石,“盖田赋不均,其弊如此”《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役法”条中记载:“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这些都说明真宗、仁宗时期徭役不均问题已很严重。
  仁宗时期君臣对土地占有及赋税不均问题的严重性虽有一定的认识,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或改革措施,但均无显著效果,其重要原因是冗费问题不解决,赋役的减轻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政府必定要采取加重赋役的办法来应付冗费。
  因此,北宋开国不久即有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是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宋太宗淳化四年(993),青城茶农王小波以均贫富为号召,率众起义,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攻城掠地,震动远近。王小波死后,部属又推其妻弟李顺为首领,队伍很快发展到二十余万人。于994年攻克蜀、邛等州,又于次年攻占成都、汉州、彭州等地,并在成都称“大蜀王”。宋太宗命内臣王继恩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兵两路人川镇压,始把这次起义平息下去。此后,宋真宗咸平年间有戍兵赵延顺起义,景德年间有陈进起义,宋仁宗庆历年间有王伦起义、王则起义、张海起义等,可见北宋社会因土地占有不均而导致的阶级矛盾的激化与社会的动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北宋社会的危机与改革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 土地占有和赋役不均造成的社会动荡
第二节 北宋的冗兵、冗员和冗费
第三节 军队的涣散与战斗力的低下
第四节 改革思潮的兴起

第二章 王安石的生平经历
第一节 家世、家庭与青少年时代
1.家世与家庭
2.少年与青年
第二节 地方官与京官生涯
1.签书淮南判官
2.任大理评事与知鄞县
3.通判舒州
4.为群牧判官
5.知常州和提点江南东路刑狱
6.入为度支判官
7.伴送北使回国
8.就任知制诰
9.居丧江宁与知江宁府
第三节 熙宁执政
1.越次入对与参知政事
2.制置三司条例司
3.朝廷政争
4.熙河之役
5.设置经局
6.第一次罢相
7.复相与再次罢相
第四节 赋闲金陵
1.营居半山园
2.寻山问水
3.寄情佛道
4.啸歌讴吟
5.删定《字说》
6.晚年交游
7.矛盾心态
8.生病和逝世
第五节 生平著作

第三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法先王之道
第二节 理财乃所谓义
第三节 治天下在创立法制
第四节 方今之急,在于人才
第五节 政治思想的变化

第四章 熙宁新法
第一节 熙宁新法的内容
1.均输法
2.青苗法
3.农田水利法
4.保甲法
5.贡举新法
6.免役法
7.市易法
8.户马保马法
9.方田均税法
10.将兵法
第二节 熙宁新法失败的原因
1.元祐更化
2.宋神宗的动摇
3.反对派的阻挠
4.变法派的分裂
5.新法执行中的问题
6.王安石个人气质的欠缺

第五章 文学思想
第一节 文必贯乎道
第二节 文者务为有补于世
第三节 穷途往往始能文
第四节 辞者,犹器之有刻
第五节 成如容易却艰辛

第六章 哲学思想
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与天人观
1.道以元气为体,冲气为用
2.五行以耦对成万物
3.天变不足畏
4.对人道无为论的批判
第二节 道德性命之理
1.情出于性,性通于命
2.性无善恶,情有善恶
3.习善而善,习恶而恶
第三节 经学方法论
1.六经渊源
2.以己意解经与以字解经
3.对汉唐传注之学的批判

第七章 王安石与北宋诸子
第一节 王安石与范仲淹
第二节 王安石与李觏
第三节 王安石与周敦颐
第四节 王安石与张载
第五节 王安石与欧阳修
第六节 王安石与司马光
第七节 王安石与苏轼
第八节 王安石与二程

第八章 后世对王安石的评价
第一节 古代的评价
1.古代的肯定评价
2.古代的否定评价
3.古代肯定和否定参半的评价
第二节 近世的评价
1.近世的肯定评价
2.近世的否定评价
第三节 当代的评价
1.当代的肯定评价
2.当代的否定评价
第四节 结语
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