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庄子精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47265
  • 作      者:
    陈引驰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逍遥:依循自然的自由/秋水:兼摄逍遥与齐物
  /齐物:道视野中的宇宙/养生:人生论说的脉络
  /无为:植根人性的政治
展开
内容介绍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泽被后世既深且广。《庄子精读》择取《庄子》中《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秋水》等意旨通贯,情思周洽的篇章,谨依本文,洋加诠解,梳理文脉,抉发理趣,展示了《庄子》归本天道、循性逍遥、等观万物、政治无为诸精神面相。全书阐释细致,立意高远,既接续前贤之说,又自成一格局,于《庄子》之研读颇有助益。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导论:庄子其人及其书
  经典的重要和意义,在今天不必多言了;其实,传统的学问之道便是以典籍为基础、为核心的。经典的一个表征就是语言乃至观念的延展性和生命力。据说《圣经》和莎士比亚是西方人引用最多的。说到《庄子》,在精神层面上,这部书归属其名下的古代哲人庄子是古往今来无数人所熟悉而倾心向慕的,“道家”在很大程度上以其为代表形象--老子的思想固然影响很大,但作为情智兼具的形象似乎还是无法与庄子相比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精神传统之一,道与儒、释两家鼎立。如果以上面所谓的引述来考察,至少可以举出一点,《庄子》的成语非常之多。略略列举,就有诸如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大相径庭、不近人情(以上《逍遥游》)、沉鱼落雁、朝三暮四(以上《齐物论》)、庖丁解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薪尽火传(以上《养生主》)、螳臂挡车(《人间世》)、相濡以沫、莫逆之交(以上《大宗师》)、虚与委蛇(《应帝王》)、断鹤续凫(《骈拇》)、识其一不识其二、大惑不解(以上《天地》)、得心应手(《天道》)、不主故常、东施效颦(以上《天运》)、吐故纳新(《刻意》)、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井底之蛙、管窥锥指、邯郸学步(以上《秋水》)、呆若木鸡、鬼斧神工(以上《达生》)、君子之交、似是而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上《山木》)、亦步亦趋(《田子方》)、白驹过隙、每况愈下(以上《知北游》)、空谷足音、运斤成风(以上《徐无鬼》)、鲁莽灭裂(《则阳》)、得意忘言、得鱼忘筌(以上《外物》)、捉襟见肘(《让王》)、摇唇鼓舌(《盗跖》)、分庭抗礼(《渔父》)、能者多劳、探骊得珠(以上《列御寇》)、学富五车、栉风沐雨(以上《天下》),等等①。单就此题便不妨可以做一篇“《庄子》成语考”。仅此而言,《庄子》就堪称古典重要的经典。
  读经典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握关键,以二当十。古书汗牛充栋,好像一辈子都读不完,其实最关键的书还是有限的,读了一些最重要的典籍,其余的也就势如破竹,略无疑难了。当初陈寅恪遇到前辈夏曾佑,夏说:你好啊,懂外文,可以读许多书,我把中国书都读完了,没事干啦!初听一定感到很奇怪,仔细想想很简单:中国重要的典籍就那些,读了它们,纲举目张,便得其要领了。以往讲究读书都是如此的,比如读史书一定先读“前四史”,不是说读了“前四史”就可以了解唐、宋、金、元、明的历史,而是说基本的条理、原则都在那儿了,再读起来不费劲了。读书得读关键经典这个道理,够境界的学者都知道。钱锺书“文革”后访问美国的时候参观一家大学图书馆,别人介绍他看了许多珍本、善本书,特别说及有些是举世独有的,他哈哈大笑;人家问他为什么笑,他答:原来天底下有这么多我不必读的书呵。确实,不少世上独一无二的书未必是值得读的。由此来看《庄子》,它作为子书,有些特别之处,虽然不似杂家以兼综为主,但也包容甚广,涉及道、儒、名②、法等家,读之对诸家皆能从正面或反面增强了解,或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这里仅以儒家为例,历来就有学者认为《庄子》的主旨是表彰儒家而非反儒的。唐代的古文大家韩愈非仅文人而已,他是以复兴儒道为己任的,虽然他在《原道》等文章中力斥老子之学,其《送王秀才序》于庄子则以为出自儒学一脉:“吾常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远而为益分。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流而为庄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宋代肯定庄子与儒家的联系者渐多,苏轼《庄子祠堂记》质疑《庄子》中《让王》诸篇的主要理由就是“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林希逸《庄子口义》也说《庄子》的“大纲领大宗旨未尝与圣人异也”。明代杨慎以为庄子“未尝非尧舜”,“未尝罪汤武”,“未尝毁孔子”(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七引);袁宏道《广庄》称:“庄子去圣未远,七篇之中,半引孔语,语语破生死之的,倘谓蒙庄不实,则《中庸》亦伪书矣。”清代着《庄子雪》的陆树芝从另一角度论及庄子与儒家不相违背:“恐先圣之道寝以微灭,又重悲夫惑于异说者之迷而不知所返也,于是乎抗怀高寄而作《南华》。《南华》者,以异说扫异说,而功在六经者也。”(《读庄子杂说》)姚鼐提出“子夏之徒述夫子语,以君子必达于礼乐之原,礼乐原于中之不容己而志气塞乎天地”,“庄子之书言‘明于本数’及‘知礼意’者,固即所谓‘达礼乐之原’而‘配神明、醇天地’,‘与造化为人’,亦‘志气塞乎天地’之旨”(《庄子章义序》)①。章学诚也曾断言“荀、庄皆出子夏门人”(《文史通义·经解上》)。近代章太炎不同意庄子出子夏一脉的说法,以为“庄生传颜氏之儒”(《蓟汉昌言》卷一),于其承儒家之学而来则并无异词;其后郭沫若在《十批判书》的《庄子的批判》一文中承章说而发挥之;此外钟泰《庄子发微》亦力辩“庄子之学,盖实渊源自孔子,而尤于孔子之门颜子之学为独契”(《庄子发微序》)。这些意见或许未必能成定论,但《庄子》与儒家之关系确乎不是贬斥、排诋那么简单②,由《庄子》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理解儒学是无疑的。
  除了诸子各家,《庄子》对于了解道家的多层内涵也有帮助。先秦时代其实并无“家”的概念,当时皆以“子”称论,如《庄子》的《天下》篇、《荀子》的《非十二子》及《解蔽》等都是如此。各家的说法是到汉时才逐渐流行,经整齐诸子之言,乃出现所谓儒、道、墨、名、法、阴阳等等各家③。“道家”一名,最初其实是指黄老之学,这在《史记》的《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看得最清楚,其中记载:“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导论:庄子其人及其书
一、 《庄子》中的庄子
二、 篇目 分篇 真伪

第二讲 逍遥:依循自然的自由
一、 鲲鹏的寓言世界
二、 逍遥之游的境界
三、 无名无功与无己

第三讲 秋水:兼摄逍遥与齐物
一、 河海的小大之辩
二、 守天反真的精神
三、 天机与濠上之乐

第四讲 齐物:道视野中的宇宙
一、 “吾丧我”与天地人籁
二、 “以明”与“道通为一”
三、 “沉鱼落雁”与“物化”

第五讲 养生:人生论说的脉络
一、 “缘督以为经”的养生
二、 通情达理的生死观
三、 后世的同情与不解

第六讲 无为:植根人性的政治
一、 “尽己性”的自然人性
二、 “尽物性”的“至德之世”
三、 “绝圣弃知”“殚残圣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