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听老子讲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546103
  • 作      者:
    邹牧仑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编辑推荐
  《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千载、深受人民喜爱的经典,也是一部受到过多曲解的著作。由于老子的思想过于精深博大、由于老子的语言文字过于简单扼要,更由于老子所阐述的道理迂回曲折以及老子对于世道的绝望,使老子思想有文化思想伟人而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鼻祖,《道德经》则由文化经典而成为道书宝藏。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
展开
内容介绍
  《听老子讲道》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新注释了这部古典哲学著作。全书共分道经与德经上下两篇,共118讲,系统全面地讲解了《道德经》。《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千载、深受人民喜爱的经典,也是一部受到过多曲解的著作。由于老子的思想过于精深博大、由于老子的语言文字过于简单扼要,更由于老子所阐述的道理迂回曲折以及老子对于世道的绝望,使老子思想有文化思想伟人而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鼻祖,《道德经》则由文化经典而成为道书宝藏。老子的 “道”到底是什么?
展开
精彩书评
  引言·老子西行
  老子微闭着眼睛蜷曲在老青牛的宽阔脊背上,独自行进在关西绵延起伏的山路上。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人们可以看到,老子果然如他的称号一样,  已经非常苍老了,一张红润的面庞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犹如刀刻斧凿一般,似乎每一道皱纹中,都浸满了漫长岁月的痕迹,也饱含了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智慧。也许是经过年来的长途跋涉和饥餐露宿,老子的表情虽仍安详快乐而神态中却不无疲惫之色;身上穿的一袭没有任何玉器装饰品的麻布长衫也早巳陈旧破败,难御风寒了;长长的白发没有束冠亦没有扎起,在晚风中飘洒开来,好像一团迎风飞舞的柳絮。
  西去的路,真的是越走越荒芜,  出了渭水平原后,繁华的街市和略具规模的村社都没有了踪影,连绵起伏的群山突然间把关西大地隔绝为景物迥然有别的两个世界。渐渐地,本来笔直宽阔的大道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的羊肠小路,小路上随处都布满了一丛丛灌木和一团团的荆棘,也有些不知名的奇花异草竞相怒放着,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清香,直透人之肺腑。渐行渐远,道路两旁除了茂密的树丛之外,  已经不能看到人烟了。情景之间的突然变异,使行人亦在心理上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变化,往日里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东西,诸如:茂密的林木、空旷的荒野、陡峭的山峰、苍茫的天宇,以及温柔和畅的微风和落日的余晖,都好像在突然之间就改变了性质,开始变得有点叫人心惊肉跳了。这样的自然变化,对于所有的行路人来说,也许并不难理解,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果缺少了温情脉脉的人文景观来做装点和陪衬,就有点令人不可捉摸,早已熟悉并习惯了人文气氛的行路者们一旦置身于这样一种陌生环境之中,就不免油然生起一种悲壮乃至恐惧的感觉。
  但老子和老青牛却可以算作例外,他(它)们只是顺着道路神情自然地缓缓而行,似乎浑然没有觉察到呈入视野之中浓郁的异国他乡色调。暮色苍茫中,老青牛仍然踱步悠悠,好像一大块悄悄滚动着的黑色礁石;老子则依旧神情恬适,犹如一名刚刚从酣睡中醒来的婴儿。看他(它)们那种很陶醉的样子,哪里像是远行在深山丛林的渺无人烟处,分明是漫步在鸟语花香、铺满锦绣的花园小径上。他(它)们极随意地使自己融合进自然之中,也就使自己化作了大自然中的一个景物,对于这样一个景物来说,  当然是无须顾忌或惧怕其他景物的。这是公元前六世纪末叶的一个炎热夏日。
  当这一人一牛终于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时,老青牛就停下了脚步,把一双昏花的老眼定定地投向了老子。老子警觉地睁开了眼,没有发觉周围的情形有异,就明白了青牛是在问路。老子亲昵地拍了一下青牛的头,从怀里摸出了一方罗盘,但他抬头望了望西天之后,便看也没看,又把罗盘揣进怀里。
  天色已是黄昏,天空的色彩很是斑斓绚丽。
  西半天上,早巳劳累了一天的太阳,此刻仍徒劳地在西北角落上的一个山坳处苦苦挣扎着不肯离去,看起来就像一个正在徐徐坠落的巨大火球,虽然已经消耗完了一天的能量,却还在拼命坚持着要散发掉最后的余热;一大簇一大簇色彩很浓艳鲜丽的晚霞,态度很随意而行为却很放肆地在夜空上游走着,就像一丛丛篝火在燃烧;整个西半天上,饱含了热烈、生动、激烈、壮丽的生命力的涌动。
  相反,在东半天上,繁星已渐渐缀满了天空,每一颗星都像少女的眼睛一样在害羞地闪烁着,充满了无穷无尽的诱惑;在青兰色的天幕下,一钩清白的弯月早己横挂在树梢上,犹如水晶一般地新鲜活泼。东方的天际是如此地静谧、清幽和圣洁,适与西方天空的暴烈和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展开
精彩书摘
  喜本亦中原宋国之殷商后裔,先祖为了避内地之战乱而举家西来,迄今已逾三世矣。然喜故国之情思却未尝一日或减。喜虽为了谋生,不得不居此庸俗之位,然生平之志岂在此焉?只是举目天下,烽火狼烟、刀兵遍野、虎狼当道、鬼魅横行,哪里会有一片净土可供吾辈存身?夫子所言不差,一个人如果手里持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就不能不小心翼翼,与其战战兢兢地努力维持着一种丰满欲倾的处境,实不如迅速结束这种状态;一个人如果总是使自己身上隐藏着一件锋利的兵器,怎么可能保持长久?在这样的乱世里,一个人即使挣得了金玉满堂、富可抵国,其实也是没有办法保留下来的,即使不出现其他任何意外,至少生命的最终消失便否定了这种占有的合理性。而且,只要富贵了,就免不了有些骄傲的言行,也免不了要引起周围人的嫉恨,这样,就等于自己给自己留下了当下的祸咎。然如何能够从这种窘境中脱身出来?望夫子有以教我。
  老子闻言,望定了关尹喜,缓缓而言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说完,看了看众人,又接着说: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力争在人道和世道上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实际上也就是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但这种所谓成功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不过是一些私心的实现,是一些欲望的一时满足,这些东西说到底可以归结为财富、权力和名声而已,其中没有一样东西对于生命本质的改善具有真实的价值。而且,由于这些东西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人追逐的目标,任何一个人的过多或过分占有,都将威胁和影响到其他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占有的过程固然难免要引起剧烈的争夺以至相互残杀,侥幸获得了胜利的人也根本不可能把一种占有的成功保持到底。诸位试想,在举世滔滔之中,能够真正获得成功的能有几人?大部分人都不过是围绕着成功和失败的路线飞快地奔跑了一圈而已。
  所以,老夫始终认为,在生命存在和为了维护生命利益的道路上,人类之中很少有真正的成功者。然则,大家可以看看上天,它始终默默无言,始终在运行,始终在进行着那样巨大的事业,但它居然能够保持长久,这是为什么?就因为它把持了一条符合自己性情的运行规律,也就是拥有自己进行活动的正确道路。人如果在人道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就应该尽快放弃它而去效法天道。
  关尹嗫嗫道:
  苍天高远、天意渺渺,我等人世俗物,如何能够无缘而聆天音,无助而知天意,无阶而达天庭?久闻夫子实乃天人,中原有圣人名孔丘者,曾誉夫子为神龙而不见首尾。今喜得闻夫子教诲,幸何如之!尚祈夫子不吝以天道教我等,喜闻曰:  “朝闻道,夕死可也。”喜愿闻天下正道以殉之。
  老子宛然曰:
  所谓“正道”者为何?老夫亦不能确知,知之者,孔丘也、墨翟也。天道者为何?我亦何尝能知!知之者,其后世之小子乎?人之求全之道,我能知之。子如愿闻求全之道,我将授之于子,子其勉哉!
  关尹大喜,屈身为礼曰:
  谨受教。
  第十讲·专气致柔
  载营魄抱一。    魂魄与身体合为一体,
  能无离乎?    能不分离吗?
  专气致柔,    聚敛气息而求柔和,
  能婴儿乎?    能达到婴儿那种状态吗?
  涤除玄览,    屏除了精徽细致的观察,
  能无疵乎?    眼睛里能不留下一点瑕疵吗?
  爱民治国,    爱护人民和治理国家,
  能无知乎?    能不运用一点知识吗?
  天门开阔.    天地之门的一开一阂,
  能为雌乎?    能够处于雌弱吗?
  明白四达,    头脑清醒而知识广博,
  能无为乎?    能够无所作为吗?
  生之、畜之——    让万物自然生长繁殖——
  生而不有,    化成万物而不据为已有,
  为而不恃。    造福于万物而不自以为是,
  长而不宰,    领导着万物却不加主宰,
  是为玄德。    这就是最精妙深远的德行了。
  老子仰首眺望暮色苍茫的天际,在西北辽阔无垠的原野上,天穹似也显得阔大和深远,不禁回身叹息道:
  栽营魄抱一,能无离平?专气致柔,能嬰儿乎?涤
  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
  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众人不解其意,一齐望着老子。
  老子解释道:
  诸位,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是连在一起的统一组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不能被随意隔绝,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上面所谈到的,是向诸位提出了有关人体的几个问题,它们是:身体和身体所运载着的魂魄是勉强合在一起的,它们能不能做到不分离?如果专心致志地保持身体柔和以及锻炼呼吸的畅通,能不能达到婴儿那样的自然状态?人们力求能够洗涤干净自己的心灵,但是否能达到一尘不染?爱护国家和治理百姓,能不能使自己处于无为的地位上,达到一种无知的境界?人类身体中的窍孔,就像天门一样,依靠它的开阖来进行呼吸,但它能不能达到一种犹如阴性的平和安静状态?窍孔即使已经达到了明亮清晰和四通八达的程度,能不能在行为上作到无知无识的无为境界?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鹃冠子躬身为礼道:
  夫子所言之“载营魄抱一”,使魂魄二者抱元守一,不行分离,以成人之完整精神,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境界,不知以我等俗人之辈,将何以得之?
  老子看着鹃冠子,微笑道:
  魂魄之抱一,是为了使二者不分离;二者能够不分离,需要“专气致柔”,使自己达到一种婴儿状态。
  关尹骇然问道:
  每个人所以能够长成昂藏六尺的汉子,不知花费了父母多少心血、耗费了世间多少财物,从呱呱落地的时候开始,他的父母和他自己日夜期盼的就是长大成人。以夫子的看法,人似乎永远处于一种婴儿状态而无须成长,如此,则把人生的整个过程都视为一个精神上的退步,似乎难以令人苟同。
  ……
展开
目录
引言·老子西行
上篇    道经
第一讲·众妙之门
第二讲·行不言之教
第三讲·不责难得之货
第四讲·象帝之先
第五讲·以百姓为刍狗
第六讲·是谓天地根
第七讲·天长地久
第八讲·处众人之所恶
第九讲·金玉满堂
第十讲·专气致柔
第十一讲·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讲·去彼取此
第十三讲·贵大患若身
第十四讲·绳绳不可名
第十五讲·微妙玄通
第十六讲·吾以观其复
第十七讲·太上不知有之
第十八讲·大道废有仁义
第十九讲·见素抱朴
第二十讲·荒兮其未央哉
第二十一讲·恍兮惚兮
第二十二讲·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讲·天地尚不能久
第二十四讲·余食赘行
第二十五讲·周行而不殆
第二十六讲·燕处超然
第二十七讲·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讲·复归于婴儿
第二十九讲·天下神器
第三十讲·物壮则老
第三十一讲·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讲·知止所以不殆
第三十三讲·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讲·大道泛兮
第三十五讲·往而不害安平太
第三十六讲·鱼不可脱于渊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