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认识论: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22031154
  • 作      者:
    欧阳康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作者简介
    欧阳康,男,1953年6月23日出生,四川省资阳县人,哲学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哲学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当过插队知青、工人、干部、编辑等。1977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 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3月起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副系主任, 中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等,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任政教系主任。1993年5月调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博导, 1995年1月被选为武汉大学校党委委员,6 月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主任、兼校学位委员会、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等;1996年12月任哲学学院院长;1999年3月起任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 院党委副书记、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兼校学术委员会、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和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等。2000年9月调华中科技大学工作。
    兼任国家教育部第一届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国际政治学会技术与政策分会副会长, 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校重点优势学科哲学社会科学评审组组长,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中方委员,日本INFORMATION(《信息》)杂志国际编委等。
    自觉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在我国首倡社会认识论并将其建设为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和研究生培养方向, 在哲学形态学、哲学研究方法论、实践的唯物主义、人和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和当代形态、哲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发表过系列独到见解, 致力于探索一条有个性特色的学术研究道路。
    长期从事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哲学教学和培养, 先后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认识论、现代社会认识系统、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等课。1989年以来在国内首家招收社会认识论研究方向硕士生, 1994年以来招收社会认识论研究方向博士生。已独立培养本研究方向硕士8名, 博士7名。现正指导硕士生3名, 博士生5名。指导的博士论文《社会理解论》1998获“湖北省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988年以来主持完成国家“七五”社科项目“哲学形态学与哲学观念的变革” 、国家教委“八五”社科项目“社会认识方法论” 、国家教育部“九五”社科项目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国家“九五”社科项目 “当代英美哲学和哲学家”、湖北省“九五”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欧盟-中国高等教育项目“欧洲一体化研究”等;目前主持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面向21世纪人类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重视国际学术交流。1991年以来获海内外资助先后11次出访1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从事合作研究和讲学。1991年到阿根廷参加第15届国际政治学大会; 1992年应加拿大政府邀请资助到加拿大从事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研究; 1994年到德国柏林参加第16届世界政治学大会; 1995.9-1996.9到英国伦敦大学从事博士后访问研究; 1997年到韩国汉城参加第10届国际中国哲学会; 1997.11-1998.3到美国华盛顿国际研究交流协会从事“亚洲人的价值观”研究; 1998.7月到英国威尔士大学从事欧洲一体化研究; 1998年8月到美国波士顿参加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 1999年5月、7月,2000年6月三度赴台湾从事学术交流。其间先后在英国、奥地利、美国等地从事英文学术演讲10多次,并被英文杂志采访报道。
    独撰、主编、合著《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社会认识方法论》、《欧阳康自选集》、《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海外发表英文论文1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发表中文论文16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转载15篇,《中国哲学年鉴》、《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哲学动态》、《哲学原理》等转载介绍50余篇,在国内外获奖10多项次。 其中包括: 《社会认识论导论》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关于社会认识论的国际研究报告》(英文) 获湖北省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获加拿大政府1992年研究与出版奖; 《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获全国首届人生科学优秀论文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2人合著),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5个1”工程优秀论文奖等。
    1992年起享受100元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教师”,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获“武汉大学首届珞珈青年赤子优秀奖”,“武汉大学首届有突出贡献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武汉大学万德莱高层次科研成果奖”,“湖北省首届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认识论》立足当代社会实践,探索社会自我认识之谜,是作者多年来社会认识论研究成果的融会和进一步提升。
    全书分为“导言”、8章和“结束语”。
    “导言”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和哲学的发展状况,指出加强社会认识论研究对于哲学理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1-4章分别从研究了社会认识论的“理论基点”、“学科性质”、“研究构架”、“方法论原则”,第5章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和基本框架。第6章则以专题的形式梳理了社会认识论的分支研究成果。第7章则提示出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一些理论难题以便于该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结束语”中,作者则简要地勾画了社会未来发展为社会认识论研究所提出的挑战。
    社会认识论是随着社会历史的急速发展及与此相伴而生的问题的激化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哲学分支学科,是认识论研究的一种思路转换和层次深化。同时,它又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认识论在当代的拓展。社会认识论实乃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哲学回应时代、提升和解答时代性的问题、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
展开
目录
导言 当代哲学视野中的社会认识论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上
一 哲学理论发展的内在生长点
二 当代人类实践的制高点
三 哲学理论与当人实践的契合点

第二章 学科的界说: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
一 概念辨析:“社会认识”的多种含义
二 研究对象:个体对社会的对象性认识与社会总体的自我认识
三 学科性质:反思性、理解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四 学术定位:在多维的理论视野中
五 研究方法: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三章 思路的开启: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构架
一 国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我们的研究思路与理论构架
三 社会认识活动特点的妆步揭示

第四章 科学化的探索:社会认识方法论
一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透视
二 社会认识科深化的必要性
三 社会认识科学化的可能性
四 社会认识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五 科学地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第五章 元哲学的追问: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一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定位
二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异同及其统一性
三 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概观
四 马克思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思想
五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对象性和前提性问题
六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
七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

第六章 专题的探讨:社会认识论的分支研究成果
一 社会本体论
二 社会理解论
三 社会理想论
四 社会评价论
五 社会决生论
六 社会认识进化论
七 实践合理性
八 实践意志论
九 实践批判论

第七章 社会认识论研究的理论难题及其初步解答
一 社会认识系统中主体与客体自我涉及,自我相关
二 社会历史的可知性与社会认识的真理性
三 社会价值的多元性与社会评价的多义性
四 社会活动的自觉性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五 社会空间的隔离性与社会认识的全域性
六 社会时间的流变性与社会认识的历史性
七 文化体系的中介功能与屏障作用
八 社会规范的通约与转换问题
九 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交织
十 认知、评价、审美与功利追求的交错与冲突
结束语 面向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