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伟人的征程: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993160
  • 作      者:
    周文琪著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周文琪,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共中央党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10—11月曾先后在安徽省委党校和湖北省委党校作过《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专题报告;1981年6月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以后,原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即以《理论资料》(1982年1月)专刊全文发表了上述报告。 从1982年至2002年的20年间,在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出版过《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约50余万字)和《谁主沉浮……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等专善同时参与和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课题《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撰稿并任副主编在此基础上与有关同志合作,为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编著《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纲》等。 此外,围绕上述课题自1982年至2002年还先后在中央和省一级刊物上发表有关文章数十篇。 近年来与有关同志合作,还著有《美国对华战略演变史研究》和《20世纪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展开
内容介绍
    《伟人的征程: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依据翔实的史料,以毛泽东革命的一生征程为轨迹,集通俗性、学术性于一体,阐释了毛泽东处理同共产国际、苏联的曲折复杂关系的历程。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最杰出的贡献,便是他正确和生动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一系列问题。《伟人的征程: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通过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苏联有机联系的各个侧面,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向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借以研究毛泽东的政治活动和毛泽东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苏联的关系,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影响中国的外交关系,而中苏两国(共产)党的关系又是其中的核心。两国两党关系曲折发展、悲欢离合,成为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
    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伟人的征程: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把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分为友好合作全面发展、从友好合作到关系严重恶化以及为消除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而努力等阶段,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等方面入手,对其间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察和梳理。从中可以看到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下,对中国革命、建设与国际共产。
展开
精彩书摘
    蔡和森在信中提到的“木斯哥万国共产党”,就是1919年3月列宁在莫斯科亲手创建的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完全接受列宁提出的暴力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并以此作为共产国际纲领的基本原则。大会通过的宣言明确规定共产国际的任务是“总结工人阶级的革命经验,从运动中清除机会主义和社会爱国主义的腐蚀性的渣滓,团结世界无产阶级的一切真正革命政党的力量,从而促进并加速共产主义革命在世界的胜利”。共产国际的组织原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共产国际章程》规定:“共产国际事实上必须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在各国进行工作的党只是它的独立支部而已”。共产国际的文件还规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它着重强调的是“集中制”,规定这些党“必须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像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必须拥有广泛的权力”。文件还赋予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心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以广泛的权力,规定“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及执行委员会的一切决议,所有加入共产国际的党都必须执行”。另外,共产国际执委会可以向各党派遣代表,各支部之间最重要的政治来往都要经过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成立到1943年6月正式宣告解散,历时近1/4世纪。它作为世界共产党的联合组织,领导了这一风云变幻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它的理论思想、战略策略、方针路线对各国共产党,各国革命都产牛过极其重大的影响。甚至在它解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整个国际政治的格局仍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参加共产国际的决议,直到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始终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党的路线正确与否,革命斗争的成功或挫折,和共产国际有着密切关系。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和帮助下,上海首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陈独秀等。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实际担负了发起建党的任务,他们邀请北京的李大钊、长沙的毛泽东、武汉的董必武,以及济南、广州、东京、巴黎各地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分别在各地发起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11月底至12月,中国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毛泽东领导的长沙党的早期组织的活动,为湖南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目录
上 篇 
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共和苏联关系的主流与支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一、俄国十月革命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一)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二)毛泽东初识“木斯哥万国共产党”,在长沙建立中共早期组织 
二、共产国际确认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策略 
(一)马林来华,共产国际内部对国共合作方针的争议 
(二)毛译东积极推进国共合作 
三、“全部政策的中心问题乃是农民问题" 
(一)毛泽东成为农民运动的领袖 
(二)莫斯科赞扬毛泽东 
四、在工农革命武装问题上同莫斯科的分歧 
(一)莫斯科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国民党的将军 
(二)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五、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形势的不同论断 
(一)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三阶段论”和对形势的估计 
(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 
六、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一)“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分歧 
(二)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七、“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与反对“本本主义"的抗争 
(一)中共临时中央大力推行“国际路线” 
(二)奥托布劳恩(李德)军事教条主义的恶果 
(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八、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分歧 
(一)苏联、共产国际从“反蒋抗日”并举到“联蒋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 
(二)毛泽东从反蒋、逼蒋到联蒋的策略方针转变 
九、在如何抗日问题上的原则争论 
(一)共产国际、斯大林以蒋介石、国民党为抗战主体的战略方针 
(二)季米特洛夫提出的法共“人民阵线”不适合中国 
——毛泽东和王明右倾错误的根本分歧 
(三)斯大林派崔可夫来华的实质 
十、《延安日记》与历史真相 
(一)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孙平)大国主义立场及其《延安日记》 
(二)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支持共产国际、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 
十一、毛泽东对共产国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