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的三大批判: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261782
  • 作      者:
    程广云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程广云,1963年生,安徽怀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和文化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论文集2部,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项目5项。代表作有:《作为公民教育和对话教育的哲学教育》《青春就是真理》《当代中国精神》《筑土为坛——多元文化与公共政治》《哲学导论》。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文本解读为中心,努力把握马克思自身思想的历史和逻辑线索,将其归结为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形而上学“三大批判”,以此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其形而上学批判密切相关,他的实践唯物主义就是政治哲学,其中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具有两个理论体系,一个是名词体系,另一个是动名词体系。这一新型政治哲学体系,在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基础上阐明资本主义政治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观念生产和再生产。本书在相关问题上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与其他人的对话关系,并且在若干问题上尽可能地实现理论形态转换。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既是以马克思政治哲学为主要视域关于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批判,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自我批判。“批判”是马克思经常运用的一个字眼,如“法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等。马克思是在德国古典哲学意义上运用这个字眼的。在康德哲学里,“批判”是对思想的根据的不断探讨,正如黑格尔所谓“反思”是深思、后思、对思想的不断再思想的含义一样。这样一种辩证法为马克思所发扬光大。因此,当我们谈论“批判”时,是应该将其与非批判、非反思的独断形而上学划清界限的。
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因为以某一个人的名字来命名某一“主义”,正是表明这一个人的思想构成了这一“主义”的基本的和主要的资源。近些年来,中国大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越来越习惯于用马克思哲学来置换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企图“回到马克思”,呈现所谓原初的、本真的、作为马克思的马克思。其实,西方马克思主义早已将马克思与列宁、马克思与恩格斯、“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区别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但是,如果我们因此拒斥马克思思想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就真正地扼杀了马克思。诚然,这个划分对我们澄清意识形态和学术形态的双重意义是颇有价值的。这里有两个态度:一是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一是学术形态上的“马克思哲学”态度。从意识形态上看,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却沿着不同方向发展,每一方向都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的特质。我们之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后加上后缀(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是因为我们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身特色,这一特色是由时代背景、国情以及自身实践决定的。我们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诸如伯恩施坦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类的国外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现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然,不信仰并不等于不研究。从学术形态上看,马克思主义同样在发展,但不是单一性的发展,而是多样性的发展。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多元化的。这不仅是因为时代的变化、国情的差异,而且是因为马克思思想原本就具有多个面向、多个维度,从而为多种解读方式、多种发展路径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甚至无限可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或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只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发展线索(他们之间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值得辨析),虽然马列主义构成我们现有的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但并未穷尽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譬如,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有三派,伯恩施坦是右派,考茨基、普列汉诺夫是中派,列宁、卢森堡是左派;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划分为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列宁之后,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又有三派——托洛茨基、斯大林、布哈林,总起来说,托洛茨基比斯大林左一些,布哈林比斯大林右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又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如马尔库塞)和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如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上,我们必须以其中一个派别为正统,以其他多个派别为异端。但是,在学术形态上,这里需要辨析这样几个方面:首先,真理和谬误不是截然分立的,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真理,既不意味着这个人是真理的化身,也不意味着与之区别和对立的其他人等于谬误。其次,虽然实践检验真理、谬误,但实践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此时此地是成功的,彼时彼地或许就是失败的。因此,检验应当是反复的和不断的,否则就是成王败寇。我们现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多样性存在和多元化发展的承认。当然,所有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都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们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诚然,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它跟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指导思想的单一性和一元化并不矛盾。
展开
目录
目录



引论无产阶级政治实践合法性的理论论证

——马克思政治哲学探析


政治哲学及其发展历程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和范式
两种基本论证:实践论和唯物论
两个补充论证:阶段论和国情论

第1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和国家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国家主义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社会主义
从政治革命到社会革命

第2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私有财产
和共产主义
异化劳动:管理活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
私有财产的起源和本质
共产主义: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扬弃

第3章《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和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和玄学

第4章《共产党宣言》的修辞和逻辑

《共产党宣言》的创作
《共产党宣言》的阅读
作为历史剧或思想剧的《共产党宣言》



第5章从名词体系到动名词体系
唯物史观的动名词体系
唯物史观的名词体系
作为名词体系和动名词体系结合的唯物史观

第6章唯物史观与社会系统论
从历史动力论到历史合力论
唯物史观:社会系统论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

第7章阶级斗争学说与社会博弈论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阶级概念:经济范畴和社会范畴
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博弈论

第8章《资本论》的叙事和逻辑
《资本论》:史诗级巨型文本的创作和阅读
《资本论》的叙事结构:物象人格(拜物教等)
《资本论》的逻辑方法:现象本质/偶然必然(规律)
(征候法等)

第9章政治的生产和再生产
《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正义论
《资本论》的政治哲学:分工论
马克思社会所有权和社会所有制设想


第10章劳动价值论与生态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
生态价值理念:马克思和马尔萨斯、密尔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

第11章剩余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
知识价值理念:马克思和熊彼特
未来学和符号政治经济学

第12章唯物论的科学观和实践论的科学观
自然科学史和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和科学
科学和伪科学


第13章无神论的宗教观和实践论的宗教观
唯物论: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和实践
宗教和邪教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