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文明简史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5094003
  • 作      者: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 译      者:
    赵震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9-01
收藏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人类文明简史》是一部如小说般精彩的世界人文小百科,是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世界名校必读经典,启示“永jiu和平”的真正意义所在。

★《人类文明简史》为史学巨著《世界史纲》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所作,全书充满人文激情、文采斐然而又不失史学著作的严谨,以说故事的有趣手法,讲述了从生命的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人类文明发展的来龙去脉。

★《人类文明简史》能够让读者快速、清晰、全面的了解世界文明发展历程,让读者体会到威尔斯那摆脱了民族主义乃至褊狭的欧洲中心论的博大胸怀与对人类永jiu和平的追求。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英国作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尔斯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内容涉及科学、文学、历史、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是现代Z多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世界史纲》《人类文明简史》《时间机器》《星际战争》《隐形人》等。
他的作品,几乎每一部刚出版就洛阳纸贵,各国竞相转译,风靡全球。他虽以科幻小说创作闻名于世,但其关于通俗历史的著作亦成绩斐然,足以比肩同时代的著名历史学家房龙。他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蔚然,尤以《世界史纲》《人类文明简史》跻身于史学大家之列。

译者简介:
赵震,毕业于厦门大学英语系,后出国深造多年,回国后职业从事翻译工作,翻译有多种畅销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文明简史》是一部如小说般精彩的世界简史,是一部关于生命进化和人类发展的世界史。《人类文明简史》内容上溯生命的起源,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讲述人类从无到有、从古至今的文明发展历程。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等,均有所涉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豁达自由的世界观、开阔清晰的视野,加之作者威尔斯以作家身份的著史,文采蔚然,脉络清晰,使《人类文明简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畅销至今。

展开
精彩书评

把文学与历史做Z完美的结合的人,威尔斯可能是西方有史以来Z成功的一位。文学的想象与历史的真实原是无法兼容的,但是在中国的司马迁及英国的威尔斯手里,二者却获得了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
——[英]罗素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世界与时间

Z近五十年间,有关地球的年龄与起源的问题,在科学家之间有了非常精密而有趣的推论, 但此处连这项推论的概要都无法介绍。原因是这推论是极其数学的, 以及物理学的。说实话, 现今的物理学、天文学, 确实还没有发达到足以把这一类事物当作例证来推论。一般的倾向是地球的推测年龄越来越长。地球已有二十亿年以上的存在时间,以一只绕行太阳的行星,保持了它独立的存在;这一点如今已被认为是近乎事实。不过,也有可能更长,这个时间长得超出人们的想象。
说不定在独立存在过的这段无限长的时间以前,太阳和地球及绕行太阳周围的其他诸行星,是散布在空间的物质的一大漩涡也未可知。望远镜为我们展示出天空的许多部分,有着发光的漩涡状物质——看起来似以一中心为轴而旋转——涡状星云。据多数天文学家的想象,太阳及其行星群,曾经也是这种漩涡,这些物资凝聚而形成目前的形状。这种凝聚开始于永恒的往昔,终于上述极其遥远的往昔,地球与月球逐渐成了目前我们所见的样子。当时,地球与月球的旋转比现在更快速,与太阳的距离也更短,绕行太阳的速度也更快,而它们的表面或许也是白热状。太阳本身则是比目前更大的一团火焰。
倘使我们能上溯到无限时光的过去,亲眼看见地球的初期状态,想必可以看到与如今完全不同的景象,它没有如熔矿炉的内部,或者类似冷却前的熔岩之流。水是没有的,那是因为所有的水都在乱成一团的硫黄质与金属质的蒸气中被蒸发成水蒸气。在它们下面,是一片大海般的熔岩,在打旋、沸腾。天空弥漫着火云,急促的太阳与月球的闪光,犹如赤热火焰的气息,频频飞掠而过。
过了几百万年之后,这种火海的光景渐渐失去其爆发般灼热的温度。天空中的蒸汽成为雨降下,空中越高处越稀薄。渐趋凝固的巨大熔岩块浮起又沉落,另一块代之而浮起。太阳与月球远去、变小,在天空突进的速度也慢下来。月球因体积较小,早已冷却到白热状态以下。它开始遮住阳光造成日食,也反射阳光呈现满月。
地球就这样在庞大的时光里,以惊人的缓慢速度,渐渐变成我们所居住的地球,Z后水蒸气在冷气中凝成云,于是Z早的雨降落到地面Z早的岩石上。不知在多少千万年间,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还蒸发在空气之中,但Z终成为滚热的水流,开始在已趋凝固的岩石上奔流,形成池沼湖泊,并把碎岩和沉淀物冲下去。
终于到了可供人类立足于地面生活的状态。假使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来到地球,必定驻足于空中风暴凌厉,脚下尚无一寸泥土,亦无一草一木的巨大熔岩上。灼热的风暴,使Z大的龙卷风都自叹弗如,温和而缓慢的今日地球上以不可想象的沛然大雨,倾盆降在我们头上。而这大雨与破碎的岩屑,狂怒般地从我们身边奔腾而过,激流奔放,进入深谷,把沉淀物冲进Z早的海洋。仰头望去,云隙里必可看见太阳清楚地在移动,地震与大地的隆起缓慢形成。还有月球,今日只将一面朝向地球,而当时则在明显地自转,把如今吝于展现的另一面显露在我们面前。
随着年龄的增长,地球的一日越来越长,离太阳也更远,而且更稳定,月球的运行速度也较前迟缓。雨与暴风雨减少了强度。初期的海水增加,汇集成大海,尔后地球即被它覆盖住。
然而,地球上犹未有任何生物。海里没有生物,岩石上也是如此。

三 生物的起源

关于人类有记忆或传说以前的生物,几乎所有我们的知识,均得自岩层里的生物的痕迹,以及化石。我们可从泥板岩、粘板岩、石灰岩、砂岩等之中,发现Z早的潮汐浪痕或因Z早的降雨造成的凹陷,以及保存下来的骨、贝壳、纤维、茎、果核、足迹、抓痕。地球上生物的过去历史所以能够综合起来,实乃由于对这“岩石记录”所做的调查,而它们的大部分,今日则已成为常识。水成岩并非规规矩矩地层层堆栈,而是扭曲、歪斜、挤压、交错,犹如屡经掠夺、焚烧的书页。这样的记录能被有秩序地解读,得益于某些学者奉献其终生钻研探究的结果。由岩石记录所显示出来的时间范围,现今被推算为十六亿年。
记录中的Z古老岩石,地质学家称之为原生岩,它上面丝毫不能看出有过生物的迹象。在北美洲,有这种原生岩裸露出来的广阔地区,地质学家由其厚度,认为它至少代表十六亿年——他们所认为的全部地质学记录——的一半期间。在这里笔者要重复这深具意义的事实:在地球上,自从开始能区分陆地与海洋之后的冗长时间的一半期间,没有任何生物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些岩石中尽管有波浪和降雨的痕迹,但生物的迹象则完全付诸阙如。
随着检视记录,过去生物的证迹出现,并且次第增加。在世界史上,过去的痕迹出现的时代,地质学家称之为初期古生代。有生物活动的第一个证迹,是比较单纯的低等生物,即小贝壳、珊瑚类、海藻的茎及花状头、沙蚕类、甲壳类的足迹或遗骸等。在极早期出现的是类乎蚜虫的某种动物,它们一如蚜虫,把身子蜷曲成球状,它们就是会爬行的三叶虫。其后,约迟二三百万年,在此前世界所未有的行动更便捷且更有力的动物出现了,即某种海蝎。
上述动物躯体都不大,但Z大的一种海蝎,却长近二百七十四厘米。这段时间,动植物的陆上生活犹未出现。再者,这些记录中也未见鱼类及其他脊椎动物。地球史上的这一时期为我们留下痕迹的所有动物,主要是浅水动物,以及活在潮水时涨时退处的生物。今日如果我们想看到类似初期古生代岩石中的动植物,则大小且不必论,Z好的方法是采取岩石间的水滩或长出浮藻类的壕沟的水,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我们将发现,那一滴水里的小小甲壳类、小贝壳、海绵、珊瑚类、海
藻类等,与那些曾经在地球上唯我独尊的更笨拙、更巨大的原型,酷似得足以令我们惊异。
然而,在这里需要谨记,初期古生代岩中,应该不会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球上Z早生物的遗迹。某种动物如果没有骨骼或其他坚硬部分,或者它没有硬壳,也没有足以在泥土上留下足迹或爬痕的大小与体重,则该动物将无法遗留下可证明其曾经存在的任何化石痕迹。今日,我们的世界存有无数种小型软体动物,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它们能够留下某种足可使未来的地质学家发现其存在的痕迹。过去的世界不知有过几万亿种此类动物,生活、繁殖、繁荣,然后不留遗痕销声匿迹。在那所谓无生代的温暖的浅湖和海水中,想来必定存在无数种低等胶状无壳无骨的动物。再者,向阳的、潮水时涨时退的岩隙及岸边,也不知有过多少绿色的浮藻类植物。
犹如银行的账册不是附近人们的生活记录,“岩石记录”也不是过去生物的完整记录。某种生物之所以能留下记录,乃因它们开始分泌介壳、针骨、甲壳、石灰质的茎干等,能给将来遗留下某些东西。然而,在含有某种化石痕迹的岩石以前的岩石中,偶尔也会发现石墨——未经化合的碳的一种形态,有些权威学者认为那是我们所未知的生物,因其生命活动而从化合状态分解带来的结果。

四 鱼类时代

在将世界想象成仅存续过数千年的时代里,动植物的种类则被认为是固定而不可移的。人们相信它们是以目前的样子被创造出来的。但是,当人们发现“岩石记录”并开始研究以后,这种想法便由某几种动植物是否在经过若干年代之后徐徐发生变化、发展的疑问所取代,并且这疑问一再向前演进,成为生物进化的信念——无论动物、植物,举凡地球上一切族类,乃是从存在于太古的无生代的海中的极其简单的始祖类生物形态,也就是几乎没有组织的生物,经过缓慢而不间断的变化过程,演变而成。
这生物进化的问题,犹如地球年龄的问题,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某个时代,生物进化的信念因模糊的理由,被认为与正统的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教义相悖。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即使有着Z正统的天主教、清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信仰的人们之间,也能够自由地接受这崭新而博大的见解,即一切生物的起源是共通的。无论何种生物,也不可能是偶然或突然在地球上出现的。生物是发展过来的,也正在发展之中。它们经过一代又一代以及无法想象的绵长久远的时间,从海水一潮一汐的软泥中的蠕动,发展成为拥有自由、力量与意识的生物。
生物由个体组成。这些个体是被限定的,既非无生物质的一块,亦非无界限、无运动的结晶体,它们具有无生物体所无的两个特征。它们能把其他物质同化于自我之中,使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并且能够自我再生。换言之,吃食并繁殖,亦即能使别的个体——大多数与自己相同,但时常也有与自己稍稍不同者——产生。某个体与它的子孙之间,必有某些种族上的相似,并且亲子之间时常有个体上的不同。这一点,无论何种种族,任何阶段,都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子与亲为何相似,又为何有差异,科学家迄今未能给出满意的答复。然而,子与子之间互为相似,同时又互为相异,由此可知某一种族只要生活上的某种条件有所变化,便不免产生若干相关的变化,这一点与其说是科学的知识问题,不如说是常识上的问题。这就是说,无论在哪一个世代,某些个体因为其个体上的差异,在其生活的新条件下更能适应,而另外某些个体则因其个体上的差异而使生活更加困难。换言之,前者比后者更能长寿,更能繁殖,一代比一代变化更趋于有利的方向。这经过便是“自然淘汰”,它与其说是科学的理论,不如说是由繁殖与个体的差异必然产生的推论。可能因科学家们未能注意到,也可能未经确定,说不定有诸多力量在发生作用,使种族变化,或破坏或保存。然而,若有人敢于否定这从起始以来就在进行的自然淘汰,那他必是不懂有关生物的根本事实,否则就是欠缺普通思考能力的人。
过去许多科学家思考过生物起源的问题,而他们的思考往往是饶有兴趣的。可是,事关生物为何能起源,则迄今无决定性的论断,亦缺乏足以使人相信的臆测。不过,几乎所有权威学者一致认为,生物大概发源自某处温煦的阳光照耀下的浅浅的微咸水下的软泥或沙地之上,然后往海水一潮一汐的岸边,以及深海的方向扩展而去。
初期的世界,潮流强烈。在岸边,无疑有众多的生命,或者被波浪打上岸晒干,或者被冲进大海沉入空气、阳光所不及的深处。这种状态,助长了它们生根固定的倾向,或者形成外皮以免迅速干燥。并且从很早的时期,即靠对味道的敏感而转向有食物的方向,同时凭借感受光线离开深海与洞穴的黑暗,也避免置身于过度明亮而有危险的浅滩。
生物Z早的甲壳,与其说是为了抵御外敌,不如说是为了防止干燥。但牙齿与指甲则在极早的地层中屡有出现。
早期海蝎的大小,上面已叙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动物是生物界的霸王。继而在古生代岩之中,许多地质学家认为约在五亿年以前的“志留利亚纪”出现了更强大,并且具备眼、齿、游泳力的新型生物。
这是已知的Z早脊椎动物,亦即Z早的鱼类。
这鱼类在接下来的时期——泥盆纪——的岩石中大量增加。这时期因为鱼类是主要生物,所以在岩石记录上称这时期为鱼类时代。但是,某些鱼类也从地球上消失了。而与今日的鲨鱼相似的鱼类,在水中横冲直撞,有时猛吃海藻,互逐互吃,给海里带来新的活力。这些鱼类,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亦不算巨大,长及九十厘米以上者甚少,偶有例外也是六米之内。
关于这一类鱼类的始祖,我们不能从地质学获得任何事实。这些鱼类与此前的鱼类看似没有任何关系。动物学家虽然对它们的祖先做了很多考察,但这些见解大多出自现存的上述鱼类近亲的卵的发育情形及其他一些数据。显然,脊椎动物的祖先乃是在嘴巴周围或附近,首先长出牙齿般硬物的生物,而且极可能是小型的游泳动物。鳐鱼和角鲨的牙齿,覆盖住上下颚,从嘴边开始,长满覆蔽全身的齿状鳞。当地质学的记录中出现这一类齿状鳞的时候,鱼类也就从过去隐晦的黑暗里进入光亮中,Z早的脊椎动物也就出现在记录中了。
……

展开
目录

序言 001
一  世界与空间 001
二  世界与时间 004
三  生物的起源 007
四  鱼类时代 010
五  石炭纪沼泽时代 013
六  爬虫类时代 016
七  Z早的鸟类与哺乳类 019
八  哺乳类时代 022
九  猿猴、类人猿、原始人 025
十  尼安德特人与罗得西亚人 028
十一 Z早的真人 031
十二 原始思想 035
十三  农耕的开始 039
十四  原始的新石器文明 043
十五  苏美尔、古埃及、文字 047
十六  原始游牧民族 050
十七  Z早的航海民族 053
十八  埃及、巴比伦、亚述 057
十九  原始雅利安(印欧)民族 062
二十  Z后的巴比伦帝国与大流士一世帝国 066
二十一 早期犹太人的历史 069
二十二 犹太人的祭司与先知 073
二十三 希腊人 077
二十四 希腊与波斯战争 082
二十五 希腊的荣华 086
二十六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 089
二十七 亚历山大城的博物馆与图书馆 093
二十八 释迦牟尼的一生 097
二十九 阿育王 101
三十  孔子与老子 103
三十一 罗马的出现 107
三十二 罗马与迦太基 111
三十三 罗马帝国的成长 115
三十四 罗马与中国 124
三十五 早期罗马帝国的庶民生活 128
三十六 罗马帝政下的宗教发展 133
三十七 耶稣的教训 138
三十八 基督教教义的发展 143
三十九 蛮族入侵与帝国分裂 146
四十  匈奴人与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150
四十一 东罗马帝国与撒拉逊帝国 154
四十二 中国的隋与唐 158
四十三 阿拉伯人的盛世 160
四十四 拉丁系基督教国家的发展 163
四十五 十字军与教皇极盛期 169
四十六 诸侯的反抗与教会的分裂 176
四十七 蒙古人的征服 183
四十八 欧洲人的知性的复活 187
四十九 拉丁教会的改革 194
五十  查理五世皇帝 198
五十一 欧洲的政治实验时代 205
五十二 欧洲人在亚洲及海外的新帝国 213
五十三 美国独立战争 217
五十四 法国革命与复辟 221
五十五 拿破仑的没落与欧洲的不安定和平 227
五十六 物质知识的发达 231
五十七 产业革命 238
五十八 近代政治、社会思想的发展 241
五十九 美国的膨胀 249
六十  德意志的兴隆 255
六十一 海外的轮船、火车新殖民地 257
六十二 欧洲侵略亚洲及日本的勃兴 262
六十三 一九一四年的大英帝国 266
六十四 欧洲的武装时代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68
六十五 世界的政治与社会的重建 272
附录一 补遗 278
附录二 年表 3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