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32862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史料编纂及当代价值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共分为劳模与劳模文化、劳模文化史料、劳模文化价值三大板块。第一板块集中展示了对劳模、劳模文化、劳模精神等相关内容的研究;第二板块是对以黑、吉、辽三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的劳模文化史料研究的概述;第三板块则是在前两个板块的基础上集中展示不同学者对劳模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
  二 中国劳模的起源和树立劳模的意义
  1.中国劳模的起源
  探究我国树立劳模做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从1932年起,随着土地革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开始自己为自己劳动、为自己的阶级而劳动的新生活。但是,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使本就不富裕的中共苏区陷入了更加紧张的状态之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央决定以集体劳动代替个体劳动,互帮互助①,并于1932年3月发布了《关于革命竞赛与模范队的问题》一文,号召全党应该“发动群众积极性,用组织模范队和劳动竞赛的方式”,同时制定了相关的竞赛评判标准和奖励标准。此后,中共苏区的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时间涌现出很多先进个人和集体。毛泽东曾赠“春耕模范”的锦旗给瑞金县武阳区,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活动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②工厂、矿区和各级机关单位也自发地组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以数量、成本等为竞赛内容和目标,对超额完成任务的人员或单位给予物质奖励或“上红榜”。
  随着劳动竞赛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有了这批积极分子,就有了团结群众的核心,在他们的影响下,全体群众更积极地行动起来”③。于是从1938年开始,在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开始实行政府宣传并奖励生产模范群众。同年1月,延安市工会和工人合作社举办了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其宗旨就是“更广泛地动员和鼓励战时生产,提高工人的热忱和纪律性,奖励改良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国防经济建设,完成工人阶级在国防经济建设中,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任务。通过这一竞赛运动,在国防生产战线上,将有千万个劳动英雄产生出来”①。就这样,边区政府利用办展览会的方式把劳模活动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所限,类似的劳动竞赛活动只是自发地在一部分地区和群众中进行,缺乏规模性和组织性。直到1943年冬季,边区政府在延安同时举行了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表扬和鼓励了劳动英雄在生产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并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宣言》。②这些获奖的劳动英雄回到各自的岗位以后,又对他们所在的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影响。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保持群众的劳动热情,政府决定“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由群众选举产生,以代替过去由政府选拔的办法。自此劳动英雄和劳动模范者运动进入更加完备的阶段”③。
  2.树立劳模的意义
  开展劳动竞赛、展览会以及对劳动英雄的表彰,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人们的劳动热情,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体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首先,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生产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劳动生产基础,在当时各种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缓解了解放区的困难状况。共产党在边区刚刚扎根之时,受到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边区的群众甚至都不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
展开
目录
劳模与劳模文化
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劳模精神
——兼论劳模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劳模”的起源、意义和早期的评选制度
东北全面振兴进程中的企业家精神与劳模精神
习近平关于劳动的论述探析
劳模精神的生成逻辑:基于实践、理论、文化视角
马克思前资本主义技术实践思想的三重维度

劳模文化史料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史料基本概况研究
东北(黑龙江)老工业基地劳模人物史料研究概述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人物史料研究概述
东北(吉林)老工业基地劳模人物史料研究概述

劳模文化价值
劳模精神资源的时代价值及其开发与利用
文化转·改革破·创新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理论反思和对策分析
劳模文化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探析
改革开放前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及其历史作用
劳模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定位与实现途径
劳模文化与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