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9131692
  • 作      者: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
  • 译      者:
    季我努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18-10-01
收藏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深入剖析错综复杂的时局背景,

全景再现辛亥前后社会百态。

重新审视中国人的国民性

请世界理解一个重新崛起的中国

说起辛亥革命,大家可能会感觉这个话题很沉重:旌旗飘扬,革命人浴血奋战,清政府垮台,清帝逊位,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权称帝……我们了解到的都是宏大的叙事、严肃的政治问题,在其中看不到普通老百姓、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知道事关百姓生计的物价变动、商业行情,更不知道城市民众、文人志士、流氓无赖的群体心理变化,等等。

细节的缺失,致使鲜活的历史变得枯燥无味,辛亥革命这场影响中国至深的大变革也被符号化,读者失去了探究其背后深层原因和意义的动力。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是一本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作品,非常适合大众阅读。书中充满了丰富的细节:

◎五大臣出洋考察的背后竟是一场大规模的贿赂游戏

◎因为腐败,清政府遭传教士遗弃

◎慈禧临终前孤注一掷的赌注是什么

◎光绪去世前夜写下密旨

……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的作者布朗博士是一位著名的传教士,他笔下的晚清是虽腐败破碎但仍有希望,他两次到访中国,对中国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比如,他认为中国人替人顶罪、为报复诅咒别人自杀、爱面子、见死不救、迷信等被西方诟病的问题,是由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的,而且西方也有很多在中国人看来奇怪的习惯,诸如野外徒步、吃半生不熟的牛羊肉、男女同桌等。另外,他也对于中国人敌视外国人予以理解:哪个国家受到如此欺负,不会仇视反抗侵略者呢?摒弃了西方学者傲慢的观点。

布朗博士通过在中国的走访,了解到了*真实的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性格,冷静而犀利地向西方读者解读中国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与伟大意义。“要了解这场革命,必须要了解中国人的性格、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考察埋藏在他们身上的引发这场起义的伟大力量。”他摒弃一些西方学者傲慢的姿态,认真反思了这场革命背后的东西方文明冲突、传统与守旧、经济与政治等种种矛盾,纠正了很多西方的偏见,希望西方能够正视和尊重中国的重新崛起。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写作于1912年,即辛亥革命1年后,是第一部向西方全面介绍辛亥革命的作品,其言论之犀利,百年后的今天仍发人深省,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等各方面,语言流畅,叙事生动,是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不*选择。同时,文中还穿插了大量有价值的珍贵历史图片,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那段历史,相比同类书,本书具有不可企及的突破性价值与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阿瑟.贾德森.布朗 著名传教士、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他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布朗曾分别于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访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先后写下了17本调查日记。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不同于西方傲慢的学者,布朗对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著有《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近东与远东》《远东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译者  季我努

国内著名民间学术团体,以整理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为职志,代表性作品有《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了三百年的清王朝内忧外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有志之士呼吁改良,岌岌可危的局势也急需一场大变革。

阿瑟.贾德森.布朗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次年写就了本书,他尝试从社会百态层面去解读那段历史,以便西方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不同于脸谱化的叙述倾向,布朗博士用实地走访的调查报告方式,带我们回顾了那段被宏大叙事淹没的辛亥革命。在他的笔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轮番登场,晚清民生百态详尽而丰富,西方列强的恶行也有所披露,他用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描摹了一个不同于我们想象的晚清。通过东西方文明对比,他认为中国的改造只能通过中国内部的力量实现,请世界“理解一个重新崛起的中国”。


展开
精彩书评

1、布朗博士以一个外国人的睿智、锐利眼光,对辛亥革命及革命发生前后的中国所面临的成功和困难,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描述。

——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  张宪文

2、布朗博士在资料收集方面用力甚深,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梳理得很清楚。在辛亥革命大幕仍未落下之时,他就清楚地看到了袁世凯、孙中山对未来中国的影响,见识卓越。               

——季我努学社顾问、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杨天石

3、本书可以看作另外一本《中国人的精神》。要想了解中国的国民性,此书不得不读。    

——季我努学社顾问、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  解玺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有很多被称为所谓“怪癖”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不同民族的“怪异”风俗和特性只不过是由其生长环境造成的。

美国旅行家、摄影家伊莱扎。西德莫尔(Eliza Scidmore)曾说过一段被西方人广泛引述的、关于中国人民族性的经典的话。她说:“没有一个人理解过,或者真正了解过中国人,这一世界上*好懂又*难捉摸、*理智又*没逻辑*矛盾的民族。”

一位在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绅士用同样矛盾的语句进行了回击。他如此描述美国人的民族性:“说到美国人,我发现他们伟大与渺小并存,善良与卑鄙并存,喜欢个人英雄主义却又十分自私,他们理智傲慢却又愚昧迷信,他们极其自负,又好夸夸其谈。美国人很容易引人注目,他们非常矛盾,极其不协调。”

中国人常用的复仇方法,有一种让我觉得奇怪,始终无法理解。西方人从来不会为了诅咒别人而自杀,但是在中国这样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人好像相信死在别人家里,是对屋主永远的诅咒。所以,中国经常有某某跳到仇家的井里或者跑到仇家门口服毒自杀的新闻。

一个英国朋友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个富有的中国人在英租界里谋杀了自己的一个雇员。他知道,除非有人受到惩罚,否则无情的英国法律是不会停止追究的。于是他就让一个叫楚麻袋的中国穷人承认是他杀了人,楚麻袋被送上了绞刑架。这个中国富人、真正的谋杀犯向楚麻袋承诺,将厚葬他,并照顾他的家人。我的英国朋友对此怎样也理解不了,就写信给中国商人朋友,讨教此事。这位中国商人很快就回了信,他在信中说:

帮别人顶罪,对中国人来说一点儿都不奇怪。这样的事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人和白人一样不是不怕死,一般说来,中国人都比较惜命。但是楚麻袋,年纪一把,身无分文,死期将至,他自己看自己就是烂命一条。既然有人答应给他厚葬,照顾他的家人,他就会说“我帮你去死”。楚麻袋的这种行为是在卖命,他卖身给了真正的杀人犯。因为必须有人去为那位富人顶死,楚麻袋说他去,警察拿办了他,处以死刑,一切法律程序完成了。富人和楚麻袋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从西方人的观念来看,这样的事太离奇了。可是,在我们西方人身上同样会发生很多奇怪的事情。我们*好记住,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我们的古怪毫不逊色。德国的《法兰克福报》(Frankfurter Zeitung)刊登过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一位中国人在上海看到的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奇怪”行为。文章部分内容如下:

大家一直在说,洋鬼子的国家如何有钱,如何宏伟,但在我看来,这肯定不是真的,不然他们为什么来我们这里呢?他们无缘无故地拍球,跳起,好像有人给钱让他们这么做一样。他们有时候在荒郊野地长途跋涉,在空中胡乱地挥舞手杖,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一种宗教仪式吗?他们不知羞耻,男人经常和女人并肩散步。他们的女人很值得同情,过节的时候,只能在一间屋子里慢吞吞地走,还得听难听得不得了的音乐。

一位在欧洲和美国旅行的中国绅士给亲戚写了如下内容的信:

这些洋鬼子没法教化,无药可救。他们可以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吃一口米饭,但是却吃数不清的牛羊尸体。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气味难闻的原因,他们把自己身上的味道弄得像绵羊的一样。他们每天都洗澡,希望可以去掉那令人讨厌的味道,但是去不掉。他们不把肉切成小块做熟了吃,而是切成很大块,煮得半生不熟,就端上了桌子,拿刀切,拿刀砍,拿手撕着吃。他们吃饭离不开刀叉,这让一个文明人神经紧张,一个拿着武器吃饭的人坐在对面太让人吃惊了。他们甚至与女人同桌吃饭,而且女士优先,这真是颠倒了乾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相互嘲笑对方的民族特性,并不能让任何一方信服。世界各国的民族性都是各有特色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为中国人的民族性说好话。抛开中国人的民族性不谈,以前的中国政府的官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个统治集团差不多已经集体腐朽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官员都腐败。

《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又名《华北先驱周报》《先锋报》)报道说,直隶省一位消息灵通的中国绅士表示,直隶省有一半土地税未能上交政府。

“这还不算。”他说——

我们县里的官员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三四十年前为了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县里额外增加了一种税。我们县的官员从那时候开始,一直收到现在。按理说,这种税早该取消了,负责监察的县吏应该干涉此事,向保定府报告,县官会被立刻免职。但是没有人会这么做。一来税额很小,我个人的一份不超过5美元。而全县征收的这笔小钱加起来就是个大数目,县里的官员与府里的官员,甚至省里的官员、中央的官员,都是要分成的。


展开
目录

目 录

序 言 外人当年看辛亥/001

自 序 我眼中的辛亥/007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001

◎强推铁路国有政策,中央与地方经济利益矛盾重重

◎从两个外国人剿灭太平天国到八国联军粉碎义和团

◎五大臣出洋考察的背后竟是一场大规模的贿赂游戏

◎看钱办事、为富人卖命、公开赌博、性欲旺盛、麻木不仁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官场内外民生图

◎一颗炸弹的意外爆炸将辛亥革命提前了两年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 中国的蒸汽革命和商业革命/045

◎传教士无意中成为西方销售商的重要“代言人”

◎充斥洋货的清廷盛宴

◎商家频频抛出充满诱惑但超出民众购买力的商品广告

◎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祸是福

◎沉迷于物质追求的民众急需某种精神的引导

 

第三章 动荡的政治和外交格局/069

◎“择吉日相见”——清廷官员采取拖延战术应付西方外交官

◎清廷驻欧美各国使馆收集西方瓜分中国言论

◎慈禧颁布宣战檄文,开战八国联军

◎北京沦陷,通州573名中国女子羞愤自尽

◎《纽约时报》《日本邮报》《中国评论》记下列强暴行

 

第四章 民智的开启和教育的进步/099

◎西方书籍受热捧,美国教科书进入北京八旗子弟中学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争学英语

◎清帝下旨兴办新式教育,慈禧将一大型寺院改建为女子学校

◎天津警政长官存献祭资金为教育基金

◎另一张面孔: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怀疑与敌意

 

第五章 基督教对中国的影响/133

◎基督教团爆炸式发展

◎《中国评论》:辛亥革命的发生与传教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京决战前夕,传教士邀集双方战将协商停火协议

◎因为腐败,清政府遭传教士遗弃

 

第六章 宪政发展与社会改良/165

◎传教士缘何成为义和团运动中的主要受害者

◎慈禧临终前孤注一掷的赌注是什么

◎首次揭开清政府九年立宪计划的内容

◎摄政王载沣接受国会《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从此清帝无实权

 

第七章 新生中国的领导人——袁世凯和孙中山/201

◎26岁的袁世凯监控朝鲜内政外交

◎与笔者长谈,希以一己之力教化3800万民众

◎鸿门宴上剿杀义和团,招致慈禧不满

◎光绪去世前夜写下密旨:待时机成熟,将其(袁世凯)斩立决

◎兴学、强军、推进改革,袁世凯得到美国驻天津总领事高度评价

◎袁世凯如何在清皇室与革命者间周旋

◎笃信基督教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让中外人士倍感疑虑的总统职位大移交

 

第八章 “共和”中国的未来/233

◎扑朔迷离的民国局势

◎民国政府背负6.25亿美元外债

◎各国外交官挑拨离间,孙中山下令进入战备状态

◎西方基督教会将扮演什么角色

◎民国未来充满变数

 

附 录 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269

译后记 一些感谢的话/28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