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植:世纪人生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0850085
  • 作      者:
    娄承浩,陶祎珺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陈植:世纪人生》编者娄承浩、陶祎珺从2008年起就着手为建立陈植先生名人档案,收集整理有关他的生平、事迹、设计作品、著作文稿、书法绘画和字迹及照片,试图建档留史。陈植先生的儿子将点滴对陈植先生的回忆讲给我们听,不断地将回忆起的补充材料发邮件给我们。这是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认识陈植先生的材料,家里是私人空间,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展开
内容介绍
  陈植先生年寿最长,他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唯一荣获1989年建设部首批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的建筑师,又是唯一跨入21世纪的百岁建筑师。他在长期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工作中教育、培养、熏陶、影响了整整一代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已成为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的建筑创作思想已成为中国建筑学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陈植:世纪人生》以写实手法,客观地记述了陈植先生的生平、事迹,并收入了陈植的设计作品、著作文稿、书法绘画和字迹及照片。
展开
精彩书摘
  1.创建华盖建筑事务所
  创办华盖建筑事务所可谓陈植建筑设计事业的巅峰,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华盖”由一名青年教师转变为执业建筑师。作为华盖的创始人之一,与合作伙伴艰苦创业21载,辛苦经营着国人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建筑事务所之一。
  早在美国留学时陈植便去那里的建筑事务所实习,好学的他不单是做设计,还留心整个事务所的运作,注意如何与业主打交道,事务所内部如何协调,等等。而后回国,因考虑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与梁思成、童寯、蔡方荫合办建筑事务所,开始了创业之路,然而那毕竟是以教学为主,实践为辅,对于创业而言仅仅是个前奏,很快因为东北时局动荡,事务所解散,他回到了上海。
  陈植刚回上海,一时还未找到称心的工作,亦正考虑着自己的人生规划。就在这时,赵深找到了他。其实赵深是陈植宾大的校友,只是比他高三届,因而不曾相识。赵深是个才华非凡的青年建筑师,当年在宾大时,曾参加国内举办的“孙中山陵墓图案竞赛”,初出牛犊不怕虎的他还在竞赛中获得了名誉奖。1927年回国后,在八仙桥青年会筹备处和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在此期间参加上海市政府新厦设计图样应征,经评审,赵深、孙熙明合作的设计方案获得第一名;在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设计中,他又担纲主创,完成了一项建筑全过程设计。
  有着这些经历的赵深,带着一股子闯劲儿,于1930年离开范文照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然而当时上海滩的建筑设计市场基本被外国建筑师垄断,中国建筑师虽有一腔创业热情,也大都只能在国外的事务所里谋得一席职务。赵深创办事务所后,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承揽设计业务异常艰难,势单力薄的他初尝了创业的艰难。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不知从哪里得知陈植从东北回了上海,正在家中。这对于赵深而言是个莫大的好消息。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他正力不从心,没个帮手,闻讯后立刻筹谋去拜访陈植。
  虽说两人不曾相识,但同样的留学经历将两个陌生人的关系拉近了,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陈植的住所,赵深亲自登门。陈植听了赵深的创业想法,亦是热血沸腾。当时陈植也正计划着如何在上海滩这个充满机会的冒险家乐园里创出一番事业来,恰逢因创业没帮手而百感交集的赵深,两人一见如故。于是一拍即合,立誓共同奋斗,希望中国建筑师自己开设的事务所能够在外强林立的上海滩挣得一席之地。
  这两人皆是才华横溢的设计俊才,赵深做方案的能力强,想象丰富且能揣测业主所思所想;陈植设计风格明快简约,常能穿梭于古典式、现代式之间,作品给人以实用、时尚之感。两人通力协作,事务所逐渐有了起色。陈植出身名门,祖父、父亲都是有名的书画家,祖上办过学,当过官,叔父陈敬第(即陈叔通)在浙江兴业银行、商务印书馆担任重要职务,有着广泛的人脉关系。因此靠着这些人脉,事务所揽得不少业务,逐渐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桶金。陈植回忆说:“1931年我揽得十层楼的浙江兴业银行(造价100万元),后因‘九一八’,改为五层楼,十层部分已收费三万元,赵揽得南京外交部,乃成立赵深、陈植事务所,1931年上述两项工程已在设计。”
  上海因为有外国租界的原因,设计业务受时局影响不大,赵陈事务所的业务逐日蓬勃起来,两人成天忙得不亦乐乎。逐渐地陈植和赵深都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再邀贤才加盟。此时,东北时局动荡,童寯不得不带着建筑系最后一批学生流亡到上海,陈植得知童寯到了上海,甚是喜悦,心想事务所的合伙人来了。
  童寯是陈植宾大的同学,比陈植小几届,聪明刻苦,仅用了3年时间就修满6年全部学分,1928年冬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又是陈植向他推荐去纽约伊莱康事务所学习。陈植对这段经历有过一段回忆:“伯潜(童离,字伯潜)于1928年冬得建筑硕士后即至费城某建筑事务所工作,时我在纽约路易斯·康(伊莱康)建筑事务所工作,发现康通古识今,有高度艺术修养,擅德、法文,是赖德的崇拜者。次年,我返国前向伯潜建议他去康的事务所,一年之中,他与康的关系非常和谐。”童寯回国后,便与陈植一同在东北大学任教,因此,无论人品还是才干,陈植深知童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与赵深商量后,向童寯发出邀请。接到邀请,童离也非常高兴,未曾想颠簸时局下竞也能有一方乐土发挥所长,于是欣然答应。
  童寯的到来,使得事务所如虎添翼。宾大三杰齐聚一堂,共同的教育背景让他们有着共同的事业追求与抱负,同时,陈植在此间的穿针引线亦使得三位俊才更容易走到一起。于是,在1933年1月1日刊报公告华盖建筑事务所正式成立。“华盖”两字由知名的社会人士叶恭绰择定,他对三位青年建筑师寄予厚望,择“华盖”两字意寓他们为中华盖楼。华盖建筑事务所地址仍在赵深、陈植建筑事务所原址——宁波路40号上海银行大楼内。
  事务所有了新的名字,也有了新人加入,事务所的经营管理也步上了正轨。1935年2月27日,三人对事务所的事务共同盟约立契:“赵陈童三方均愿合伙设计建筑事务所定名华盖建筑事务所”,“合伙一切开支应由赵方担任百分之四十四;陈方百分之三十一;童方百分之二十五,损益分配亦以上开比例为准”,“合伙期间内赵方得月支薪金伍佰元,陈方四百元,童方三百五十元”,“合伙期间暂定为两年,自民国二十三年一月一日起至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如欲继续应另订合同,其条件亦应于该期满前六个月之期间内议定之”。
  陈植在事务所的多年历练,个性更加沉稳,且更加低调。虽说他的到来是事务所重要的转折点,而童寯的到来也多半因他从中引荐,但他从未曾想过这些,在事务所的得益分配中亦居中间,不多求,不计较。1937年3月3日在续签协议时,三人月薪均为400元,赵深再加100元亡应酬费。此协议与1935年2月7日第一次协议相比,实际童寯增加了月薪,陈植维持原样。抗战时期,经济萧条,设计业务清淡,直至抗战胜利后仍未恢复,陈植主动提出,他的薪水与童寯一样,这时候三人薪水的比例是4:3:3。
  事务所内分工明晰,三人各司其职,又配合默契。赵深负责对外承接设计业务和财务,陈植负责内务,主要是行政人员和业务流程的管理;事务所还沿用了宾大建筑系的图房模式,由颇具学院派的童寯负责,主要从事具体的设计与绘图管理。工作之余,三人不忘训练职员们快速设计与渲染图技法,以提升事务所的设计实力。这由童寯亲自授课,陈植则组织员工观摩,参与点评员工们的作品,在这一教一评中,事务所员工的设计能力大大提升,毫不逊色于专业学校的学习。
  陈植敬重赵深,说华盖的发展“因赵老1927~1931年之间所负的声誉而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信任。没有赵老,华盖的起步是困难的”。陈植敬佩童寯,说童寯“才华卓越,埋头苦干,锲而不舍”,是华盖的主将。三人在创业路上亲如兄弟,互敬互爱,相处融洽。他们21年来从未翻脸,从未争吵,总是齐心协力,这也造就了“华盖”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开业时间最长的建筑事务所之一。
  ……
展开
目录
走近陈植
沃土育树
志同挚友
教学经历
设计人生
晚年生活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