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李乐民传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506417
  • 作      者:
    陈伟
  • 出 版 社 :
    航空工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陈伟,笔名一戈,1982年出生于蔡伦故里湖南省耒阳市,获湖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工作,曾任湖南长沙电视台编导,现居四川省成都市,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各类报刊媒体发表多种体裁文章20余万字。参与了《中国微波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传略》《通信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传略》《人生之路———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等多部科学家传记写作。
  
  李乐民,通信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2年5月出生于浙江吴兴,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第六至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从事通信工程科研与教学60余年,发表论文400余篇、专著4本。他首次提出采用双边横向滤波、判决反馈滤波等多种结构抑制干扰的方法,在理论分析上有所突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数传机”,解决高精度自适应均衡问题;研制出“数据转接终端机”,解决高可靠数字传输问题;取得了“抗毁光纤以太局域网”和“电视与数据综合光纤传输网”等成果。对数字通信传输和通信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0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毕业85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李乐民传》详细介绍了我国通信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乐民的奋斗历程。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李乐民传》,读者可以了解李乐民院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参政议政等诸多方面的成就,也可以了解出生在国难不断中成长于新中国的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救国、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抱负,还能粗略了解电子科技大学创建至今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李乐民传》还收集了李乐民院士数十位学生、同事和朋友撰写的感情真挚、饱含深情的回忆文章,他们从不同侧面讲述了与李乐民院士交往的点点滴滴,描绘出李乐民院士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科学研究的情况,让读者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这位始终奋战在我国通信科技战线前沿的科学家。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李乐民传》:
  张钟俊从交通大学毕业后就去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电工系攻读研究生。由于发奋学习和刻苦钻研,张钟俊仅用了两个学期就获得硕士学位。又经过不到五个学期,他通过了科学博士的学位论文答辩。1937年12月,张钟俊作为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个博士后副研究员留校工作。
  李乐民在上学的时候,就听说张教授的课讲得很好,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课。做张钟俊教授的助教,让李乐民很激动。以前没机会听张教授讲课,现在终于可以一睹他的风采了。他和同学们一道在课堂上,仔细品味张教授的课。
  张钟俊教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深入浅出,他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的讲解,成为李乐民心目中学习的榜样。
  当时的助教,要和学生一起坐在下面听教授上课。教授讲完后,助教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助教一周还要组织两节讨论课,和学生就教授上课的内容等畅所欲言,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教授。
  做知名教授的助教,使得李乐民对人民教师的责任有了初步认识。他主动积极承担工作,在政治上要求进步,认识到团员应在政治上关心群众,为教学改革而努力。李乐民感觉自己和知识渊博的老教授比,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都相差很远,自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打好扎实基础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苏联在经济、国防、教育等各方面给予了中国巨大的帮助和支持,使中国的国家建设迅速走上了正轨。同时,新中国“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也决定了中苏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亲密无间的关系。
  当时新中国缺少办学经验,非常倚重苏联专家的帮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高等院校共聘请了861名苏联教育专家,直接参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造和建设,而中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和进修教师亦高达9106人。
  在这种氛围里,全国人民都把苏联当成我们的老大哥,是我们的亲兄弟。1949年10月5日成立的“中苏友好协会”,体现了这种兄弟加同志的友好关系。新中国的多位国家领导人成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的领导人,全国各省、市、县都有分会,而且由当地主要领导主持协会工作。李乐民大二的时候就加人中苏友好协会(交通大学支会)。
  新生的共和国以苏联为师,向这位老大哥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需大量俄语人才。
  1953年元旦,李乐民得到通知,组织上安排他去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学习俄语。他很想多掌握一门外语,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我是1月10号去俄专的,当时大家都不怕吃苦,白天黑夜都在学”。李乐民说,“2月5日就结束了学习回到了交大”。在俄专,李乐民几乎将教材翻烂了,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李乐民在俄文专业速成阅读试验班的时间虽然不足一个月,但是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却使他完整地掌握了俄文文法,能记忆近2000个生词,能利用字典阅读专业书籍。后来,李乐民对俄文专业书刊能熟练地笔译为中文,他还翻译了一本有关长途电缆通信方面的小册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当时的交通大学鼓励教师们多掌握几门外语,以便能够更好地查阅资料,方便教学和科研工作。李乐民除了掌握了英语和俄语,他还自学了德语,并达到了能阅读专业书刊,“只是不太流畅,要借用字典的帮助。”记忆力好是李乐民的一大优点,很多东西他看一两遍就能准确记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漂泊岁月
第二章 逐梦青春
第三章 孔雀西南飞
第四章 闻名的难题克星
第五章 访学圣迭戈
第六章 乐享通信人生
第七章 淡泊名利的 “上士”
第八章 连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九章 辛勤育桃李
第十章 走向钻石婚
附录 师恩难忘———学生回忆文章
李乐民院士大事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