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郭英德卷)(精)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4792151
  • 作      者:
    作者:郭英德|总主编:康保成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海内外中国戏曲史家自选集”丛书旨在全面汇聚和展示新时期海内外中国戏曲史研究成果,由在该领域有卓越成就和广泛影响的中国戏曲史家遴选自己具代表性、水平高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郭英德教授的自选集。

展开
作者简介

郭英德,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筹)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等。曾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台湾东吴大学、香港大学访问教授或客座教授。

2000 年入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2011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出版学术著作《明清传奇史》等 20 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多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郭英德先生这十九篇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依次加以编排:第一类是戏曲史论,有《文士与优伶的互动:明代戏曲搬演论的生成》、《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两篇;第二类是戏曲家、戏曲作品和戏曲活动考论,有《病梅:〈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至《贫困境遇、生存智慧与道德自赎——〈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生活与思想》十一篇;第三类是戏曲学术史,有《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文献整理刍议》至《“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五篇。最后附录《雪泥鸿爪——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谈起》一文,作为我戏曲学术研究轨迹的记录。

展开
精彩书摘

二、 知我与罪我:“立言” 的焦虑

《临川四梦》无疑成就了汤显祖的千秋万代名,但汤显祖却绝不仅仅是一位剧作家。 诗人、赋家、文章家、八股名家、官员、儒者……这些构成了汤显祖丰富多彩的文人士大夫身份,而这正是他最基本的社会及文化身份。

中国传统士人的身份定位,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②这也成为后代文人士大夫一生的终极追求。 在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语境中,当“立德” “立功”皆不得如愿时,所谓“其次有立言”,既隐含着“退而求其次”的意味,也隐含着自我选择的信念和自我放逐的无奈两相交织的情怀。 尽管曹丕(187—226) 早就宣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③但是,先秦以来“学而优则仕”“士志于道”等“老生常谈”,毕竟早已积淀为文人士大夫内心中始终无法抹杀甚至无法淡忘的文化志向,制约着他们的人生选择与人生理想。

身为文人士大夫的汤显祖自然也不例外。 请读一读他的两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是作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负负吟》诗序:

予年十三,学古文词于司谏徐公良傅,便为学使者处州何公镗见异,且曰:“文章名世者,必子也。”为诸生时,太仓张公振之期予以季札之才,婺源余公懋学、仁和沈公楠并承异识。 至春秋大主试余、许两相国,侍御孟津刘公思问,总裁余姚张公岳,房考嘉兴马公千乘、沈公自邠,进之荣伍,未有以报也。 四明戴公洵、东昌王公汝训至为忘形交,而吾乡李公东明、朱公试、罗公大纮、邹公元标转以大道见属,不欲作文词而止。 眷言负之,为志愧焉。①

临终之前,汤显祖怅然回首往事,以他人的评价与期许,扼要地记叙了他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生行迹。 他在少年时代即以文章名世,得到名公称赏。但是,入学为诸生时,有“异识”的先贤却不特别看重他的“文章”,而是“期予以季札之才”,热切期望他凭借自身的才能,在政治事功上有所成就。②而其后同乡理学家李公明(生卒年未详)等人“转以大道见属”,则说的是汤显祖曾有过一段“学道” “明道”的经历,然而最终他还是以“作文词而止”。所以他说:“眷言负之,为志愧焉。”

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③汤显祖临终前的这段文字,以留恋、哀怨而愧悔的笔调,描绘了自己完整的生命历程:从“文章名世”起步,经由“季札之才”“大道见属”的途径,最终回归“作文词而止”。 “立言”—“立功”—“立德”—“立言”,这形象地展现了一位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生命历程。 我们注意到,在汤显祖这幅生平“自画像”中,只有“文章名世”和“作文词而止”两个词组,若隐若显地浮现出他的“剧作家”形象。
……

展开
目录

作者自述  

戏曲史论

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  

一、文学知识与戏曲故事的生成  

二、文学思维与戏曲叙述的生成  

三、文学表达与戏曲语言的生成  

四、结语  

文士与优伶的互动

———明代戏曲搬演论的生成  

一、引言  

二、明代戏曲搬演论的生成机制  

三、明代戏曲搬演论中文士对优伶的操控  

四、明代戏曲搬演论中文士对优伶的妥协  

五、结语  

戏曲家、 戏曲作品和戏曲活动考论

病梅:《琵琶记》 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 

一、引言:梅与病梅  

二、清标与俗趣  

三、傲气与柔骨  

四、无病不成梅

《词林一枝》《八能奏锦》 编纂年代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戏曲作品创作年代考  

三、戏曲插图刻工情况考  

四、结论  

《牡丹亭》 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一、明单刻本  

二、明合刻本  

三、清单刻本、石印本  

四、清合刻本  

五、清抄本  

六、附录:《牡丹亭》改本  

点铁成金: 汤显祖《牡丹亭》 传奇的改写策略及其文化意蕴

 

一、《牡丹亭》故事来源  

二、“梦中情”:杜丽娘出生入死  

三、“人鬼情”:杜丽娘起死回生  

四、“人间情”:杜丽娘回生之后  

五、结语  

喧嚣与寂寞

——— 年前后剧作家汤显祖的自塑与他塑  

一、引言:剧作家汤显祖  

二、知我与罪我:“立言”的焦虑  

三、家传而户诵:传播的助力  

四、才情与矩矱:“误读”的导向  

五、结语:“明星”汤显祖  

多重空间的形构、 并置与演绎

———李玉《万里圆》传奇的“空间”解读  

一、 引言

二、叙事空间的删略与扩充  

三、表演空间的生成与拓展  

四、想象空间的聚焦与深化  

五、对话空间的开放与多元  

吴伟业《秣陵春》 传奇作期新考  

一、《秣陵春》传奇作期诸说  

二、从《南词新谱》的编刻考定《秣陵春》传奇作期  

三、从吴伟业与余怀的交往考定《秣陵春》传奇作期  

四、《秣陵春》传奇在清顺治年间的传播  

论剧作家李渔的文学教育  

一、李渔剧本的写作旨趣  

二、李渔的文学教育与知识结构  

三、李渔的文学教育与创新精神  

四、“填词种子”与文学教育  

仪式与象征

———清顺治十七年冒襄得全堂夜宴演剧述论  

一、仪式的场景:“以胜国之逸民,作骚坛之宗主”  

二、象征的仪式:“抚今追昔,能不泫然”  

三、仪式的象征:“选新声而歌楚调”  

四、仪式的遗响:“最是泥人惟顾曲,细于笔墨倩谁传”  

新戏生成、 女性阅读与遗民意识

———朱素臣《秦楼月》传奇写作与刊刻的前因后果  

一、引言:苏州新戏  

二、新戏生成:“《红鹅别传》邮筒寄”  

三、女性阅读:“为多情开生面”  

四、遗民意识:“世事已惊人面改”  

五、结语:“相思难写,半枝桐叶”  

贫困境遇、 生存智慧与道德自赎

———《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生活与思想

一、“此谓丈夫”:从社会新闻到文人叙事  

二、《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贫困境遇  

三、《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生存智慧  

四、《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道德自赎  

五、“香闺铁汉”:文人叙事的不朽价值  

戏曲学术史

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文献整理刍议  

一、曲籍影印述论  

二、曲籍编校谈略  

戏曲目录著作的史学价值

———简论傅惜华《中国古典戏曲总录》  

戏剧史家周贻白  

一、从艺人到史家  

二、发凡起例  

三、本源与流变  

四、民间与宫廷  

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述评(—)

 

一、选题浏览  

二、旨趣探幽  

三、价值评说  

“中国趣味” 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  

一、关注戏曲的本体特征  

二、思考戏曲的历史意义  

三、探究戏曲的文化含蕴  

四、“中国趣味”的学术追求

附录

雪泥鸿爪

———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谈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