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186963
  • 作      者:
    刘渝琳,等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渝琳,女,重庆大学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重庆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博士;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管理流动站博士后,2001-2002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现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基地”的特聘教授。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人才(理论类)获得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的基本定位是:以人口均衡型社会为研究对象,以人口内部均衡为中心,以人口外部均衡为约束,以指标评价体系为主线;基于人口失衡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从人口适度、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决定人口发展的内部均衡与基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制度影响人口发展的外部均衡揭示可能实现“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内在原因与外在条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均衡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保障机制;期望本研究能够客观反映中国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状,揭示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的路径依赖,诠释人口均衡与保障制度有机搭配的政策效应;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人口内部均衡与人口外部均衡的保障制度的有机衔接,而且也将支撑国家双转型(经济转型、人口转型)时期的政策优化路径,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研究》:
  (1)人口规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
  人口规模适度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此观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张效莉等(2006)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后发现,如果人口数量的增长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控制好人口数量尤其是农村人口数量,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均衡人口发展。
  如何确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我国未来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估计得出了不同结论。胡保生、王洗尘等(1981)从粮食生产、淡水供应和人口老龄化等8个方面,研究了未来中国适度人口规模应保持在7亿~10亿人。宋健、孙以萍等(1985)以食物生产预测和淡水资源为基础,根据未来我国居民生活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推测出我国在21世纪后半期的适度人口不应超7亿人。曹明奎(1993)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估算了人口承载力,采用能满足人体健康发育的食物消费方案,推算出我国未来的适度人口规模为17.2亿人。毛志峰(1995)编著的《适度人口与控制》是我国第一部美于适度人口的理论专著,该书将适度人口划分为经济适度人口、生态适度人口和社会适度人口,应用EOP-MM模型求解出2030年中国的适度人口可在15亿人左右。袁建华(1996)等认为,从水资源上看,我国的适度人口是13.145亿人;从粮食产量看,我国适度人口为16亿人。刘渝琳(2000)针对中国现有的人口过剩与资源环境匮乏相矛盾的国情,建立了含有四个层次的人口规模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反映人口规模的数量模型,为寻找人口适度规模提供了参考。齐明珠(2010)以国家或者地区为单位,选取典型的反映人口健康、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人口发展等人口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世界人口发展健康指数,并对46个国家(地区)的人口发展健康状况进行了排名。彭宇柯(2011)运用适用于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模型(EOP-MM模型)测算了2001~2009年湖南省适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发现适于经济发展的人口规模明显低于实际人口规模。李菲雅、蒋若凡(2014)认为在建设人口均衡社会的过程中,利用灰色预测所需要信息少和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能力强的特点,筛选出妇女总和生育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出生婴儿性别比、城市人口比重、老龄化比率、人均GDP值等九个与人口总量紧密联系的因素,通过建立多指标灰色PSO-BP神经网络人口预测模型等估计人口规模的数量,该模型预测度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五节 研究贡献与创新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借鉴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拓展及借鉴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含义和内容界定
第一节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含义概述
第二节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含义界定
第三节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内容表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篇 理论研究
第四章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理论机理与模型构建
第一节 经济、社会与人口发展(人口内部均衡)的理论机理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人口发展(人口外部均衡)的理论机理
第三节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约束下人口发展的理论机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口均衡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人口均衡型社会领域分析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第三节 人口均衡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指标解释与计算
第五节 基于灰色关联序的人口均衡型社会指标体系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篇 实证研究
第六章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状描述——来自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第一节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表现
第二节 人口内部均衡的表现
第三节 人口外部均衡的表现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实证研究——来自理论机理的面板数据检验
第一节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制度约束下的人口适度
第二节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制度约束下的人口结构
第三节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制度约束下的人口分布
第四节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制度约束下的人口发展
第五节 人口内部均衡约束下的外部均衡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动态分析——来自人口变量的动态影响与预测
第一节 人口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变量的动态描述(1960~2015年)
第二节 未来人口均衡型社会的人口变量预测
第三节 人口变量对人口均衡型社会影响的预测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篇 政策研究
第九章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问题、优化政策与模拟分析
第一节 人口不均衡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第二节 人口均衡型社会的优化机理及路径选择
第三节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优化政策的模拟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政策梳理与政策设计
第一节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政策设计思路
第二节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弹性政策体系的设想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运用
第三节 研究展望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