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苏公安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386606
  • 作      者:
    史炳军,尚建荣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系统总结公安实务工作经验

对新时期的公安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梳理公安改革思考—探讨大数据与公安创新—聚焦基层社会治理—营造新型警民关系


展开
作者简介

尚建荣,男,1963年10月生,现任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历任宿迁市公安局长,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江苏警官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主要从事公安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兼任江苏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序列学科—公安学学科带头人、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专业组委员,长期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主编《民生警务的实践与思考》多部著作,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厅级课题13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项。

史炳军,男,1965年10月生。从1983年起,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哲学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博士后。现任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哲学、思想史、警察文化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著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思潮史》《沿海发达地区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厅级课题9项,在《社会科学战线》《人文杂志》《南京社会科学》《四川大学学报》《求索》《社会科学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多年来围绕公安实战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难题,以服务现代警务变革和推动江苏公安改革为宗旨,刊登了一批在业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些文章有的是前瞻性的理论思考,有的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对新时期的公安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汇编了其中的的部分文章,供理论界和公安实务部门同志决策时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简论互联网思维与公安改革

——基于淮安市公安局的探索实践

宫文飞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门给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去的贺信中,用“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对互联网思维作了高度概括。李克强总理也曾指出:“数据就是基础性资料,也是重要生产力。”应该说,互联网思维推动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互联网+”的到来,给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思维模式等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近年来,公安机关虽然在积极利用互联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实战效果,但这主要是“+互联网”的模式,即传统工作是主体,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当前,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结合,社会问题网络化、网络问题社会化,网上与网下相互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互联网+新业态”也衍生出了借助网络实施犯罪的新现象,互联网作为维护政治稳定主阵地和打击犯罪主战场的趋势更加突出,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第四空间。

面对互联网思维的大环境,目前的公安工作表现出了“五个不适应”:一是对流动社会的不适应。人员、物品的快速流动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二是对信息社会的不适应。以网络电信诈骗为主的非接触性犯罪大量增加;三是对开放社会的不适应。观念的多元化、信息的全球化,使公安工作已完全置身于全球目光之下;四是对法治社会的不适应。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群众对法治的认识、维权意识更加深刻;五是对民主社会的不适应。今年上半年,中央出台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框架性意见和三个配套性文件,公安部也以“四项建设”为抓手来推动公安改革,从而为破解上述不适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从基层公安机关来看,要贯彻落实深化“四项建设”、推动公安改革的部署,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借助互联网思维,以“开放性、用户体验、共赢”作为切入点,通过警务流程再造、警务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长远性,努力破解传统工作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进一步释放警务效能、提高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

一、以开放性思维推动公安改革

开放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经济形态从线性化的组织形态转为围绕客户形成辐射状。在大数据时代,运用开放性来推动公安改革是一种必然选择,公安机关必须通过数据资源的整合、运用,最大限度地服务实战、服务民生。

(一)最大限度地推动数据资源服务实战

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的建设主要来自于实战的需求。“大数据”的关键,就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当前,很多公安机关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和平台多以行政级别来限定权限,级别越高,利用数据的权限越高,掌握的信息量就越多;而基层实战部门由于级别较低,使用的权限门槛也最高。同时,由于系统林立、条线分割、界面复杂,信息孤岛、信息的重复录入、查询现象十分突出。有些平台系统设计建设就是警种、科信部门加上公司,没有充分考虑一线民警的需求和使用者的感受,不好用、不能用,导致有些系统平台在验收通过之日就是废弃之始,造成了巨大浪费。要提高基层的实战化水平,必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为一线实战民警开放系统权限。让一线实战民警更加便捷、深度地获取实时的情报、信息、数据,提升民警对信息的掌控度,推动分析研判工作开展,为情报信息引领实战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要全力打破“信息孤岛”局面,全面破除警种、部门之间的壁垒,把分散在各警种、部门的警情信息、案件信息、视频信息等全部统一归集到公安机关大数据中心,为基层一线实施警务分析预测提供全面、足量的信息。

(二)最大限度地提升数据资源汇聚能力

高质量的数据是“大数据”应用的核心。目前,虽然公安机关内部储备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体内数据毕竟有限,社会资源才是关键。必须通过行政收集、网络搜取、自愿提供、有偿购买、国家立法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更多异源异构的社会数据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当前,要重点整合三大类信息资源。一是积极启动人口信息基础库项目建设,将劳动、社保、计生、民政等部门掌握的人口信息资源,医疗、环境、安监等涉及城市应急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按规范标准接入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二是采取购买、交换等方式,获取整合铁路交通、物流快递、网络购物等数据资源,实现各类数据的海量汇聚。同时加大以公安、消防、通信营运商等有线、无线、视频图像传输、GIS等相关技术整合力度,进一步拓展汇聚救援技术外延。三是按照“错位建设、内外互补、差别应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排摸梳理社会单位建设的视频点位信息,积极推进内外视频资源信息汇聚规整,全面加强视频资源整合基础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能。根据这种数据资源整合理念,目前淮安市公安局正全力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条件下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政府城市应急联动、公安指挥、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视频资源管理、反恐指挥“六大中心”,通过专门搭建数据中心,加强对各类行政、信息、人力和物力资源等进行集中管理和运用,为公安机关应急处突、打防管控等实战指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最大限度地推动数据资源回馈社会

外部参与是互联网开放和大范围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要积极借鉴这一模式,借助社会力量开发民生类数据。一是在脱敏和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动车流量信息、人流量信息、警情热点信息等与民生相关的数据向社会开放。通过各类企业、媒体资源引导给群众,重点在交通运输、群众安全出行、节假期旅游、安全防范等方面给予信息参考,使公安数据利用真正惠及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二是对获取到的各类社会资源和商业资源,可以在屏蔽和过滤其中敏感信息、排除侵犯数据安全和隐私等因素后,认真进行研究分析,研发出符合公安实战需求、便于民警应用的工具,同时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加强自身管理。三是引导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平台企业和机构基于这些数据开发更多的民生类应用,在政府层面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交通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应用数据的整合汇聚,并反向将进一步采集到的数据开放给公共数据资源池,形成全社会开放大数据的良性循环。

二、以用户体验性思维引领公安改革

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对公安机关而言,在公安改革过程中,用户主要是“上级公安机关、人民群众和广大公安民警”三大群体,必须站在用户的角度,按需定制不同的服务内容,让用户体验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一)必须紧盯上级公安机关对提升能力的要求

公安部“四项建设”中,警务实战化是核心,基础信息化是基础,执法规范化是保证,队伍正规化是根本,而信息化、规范化、正规化都是服务于警务实战化。基层公安机关要让上级公安机关满意,就是要紧紧围绕“四项建设”,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寻求突破。一是着力提升打击防范效能。坚持运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工具,引进犯罪时空分析系统和热点分析预测技术,将地址、空间等静态因素和人物、事件信息等动态因素结合起来,把海量数据“即时”转化成情报产品,改变传统犯罪情报滞后于分析的劣势,丰富侦察破案手段。利用互联网工具,实时搜索社会治安相关“热点”信息,监控社会治安动态趋势,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面布警密度和力度,集约利用治安防控资源。二是着力提升规范执法水平。紧紧抓住“源头、过程、质量、主体”四个环节,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重点在加强执法办案区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执法工作“软件”建设。紧盯关键节点,严密办案流程,建立起一体化运作的案件管理中心,实现从接报警、立案到案件处理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探索建立民警执法绩效评价系统,对接处警、案件办理、执法管理等执法工作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民警的执法工作自动考核评价。三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借助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传输能力,升级改造移动警务系统,使数据获取、传输、比对更加高效。创新移动警务综合应用新模式,为民警提供警务微信、微博等特色应用,随时随地为民警信息交互提供服务,实现民警工作由脚上的“奔波劳顿”转向指间的“方寸掌控”。大力推进移动警务系统与大数据警务云平台的对接,强化移动大数据应用,做到民警走到哪里,大数据就陪伴到哪里;什么工作需要大数据,大数据就服务支撑到哪里。

(二)必须紧盯人民群众对平安和谐的关注

平安是重要的民生。民生问题不解决,群众的体验也就不会实现。因此,必须从小事入手、从小问题做起,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一是解决“小案侦破”问题。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现在公安机关破大案能力很强,但面广量大的民生类案件破案率还不高。必须运用需求理念,通过破大案的思维来解决破小案的难题,通过合成作战模式,同步上案等方式,通过对多发性违法犯罪的即时性、动态性分析预测,将相关时间和空间信息进行智能化关联,动态交叉比对,从而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为破解“由人到案”和“由案到人”关联问题提供新的思路。目前,淮安市公安局正在全市推广的合成侦查指挥中心模式就是很好的尝试。     二是解决“出行畅通”问题。当前,城市拥堵、违停移车警情十分突出,必须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及时对辖区内交通事故数据、区域车辆运行数据和车辆异常聚集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分析,掌握事故等多发点段规律和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和应对措施。全面落实交通安全设施“四同步”建设机制,确保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电子监控等安全设施建设到位。深入落实城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对大型城建项目实施交通影响评价,通过规划源头调控,优化城市交通组织,提高停车泊位配建比例,全力缓解城市停车难题。三是解决“办事快捷”问题。积极推动政府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进一步放宽城市、城镇落户条件,全面实行户口通迁。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受理、审查、签批、制证、盖章、发证等一窗受理、一站办结。特别是基层派出所要通过派出所窗口、门口警务室,把老年人群体要办的事办成。建立网上办事大厅,让群众打开电脑就能知道办事通道、鼠标一点就能了解办事流程。通过下载终端APP,让熟练使用移动终端的低头族群体在手机上就能办成事,从而满足各类群体的需求。

(三)必须紧盯广大民警对从优待警的期待

当前,日益增长的工作压力与警力紧张的矛盾、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成长空间、执法权益保障等问题都是队伍正规化建设重点需要解决的。在队伍管理中,既要从严治警,又要关爱民警,尽最大努力帮助民警解决后顾之忧,让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针对公安基层民警队伍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可运用“互联网+”模式,依托较为完善的公安专网、民警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专网,建立不同层级和类型的队伍管理系统平台,将公安队伍的组织性和民警个体性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对全警全流程全时空监管分析,“点对点、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有效解决民警个人思想问题、工作问题和生活问题,实现对基层公安队伍的类型化、精细化、个性化管理。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通过加大表彰奖励力度,精心组织开展各类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加强与相关医疗机构磋商,开通了警院共建“绿色通道”,有效保障了公安民警因公负伤、急诊等情形下能得到“先治疗、后办手续”的便捷救治。同时,还在省内率先完成了县区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晋升工作,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增强。

三、以共赢思维助力公安改革

当前,人类已经从IT(信息科技)时代走向DT(数字科技)时代。IT突出的是利我,方便自己控制和管理,信息是一种权力。DT突出的是利他,激发大众活力为主。DT时代是一个数据充分流动的时代,会更加透明、利他,更加注重责任和体验,体现了“共赢”的理念。公安机关要实现“共赢”,就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广大民警满意,从而获得对改革的支持和关注。

(一)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党委政府对改革的关心

公安机关要深化“四项建设”,推进公安改革,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绩,主动融入发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最大程度地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从而解决改革中的体制转换、机构设置、利益调整和重大经费等关键性问题。一是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赢得认可。针对各类“引爆点”,提前感知起源,加强信息预警,主动提请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党委政府的压力。二是主动为重点工作服务获得肯定。积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做到重点企业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协调服务、重大事项领导帮办,为全市经济发展提高良好的治安和服务环境。积极围绕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主动加强对接,积极提供一流的服务措施,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开展。三是主动为企业发展护航得到实惠。准确判断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积极为企业提供经济犯罪预警、短信预警等服务,为企业撑起了平安经营的“绿伞”,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的压力。

(二)以勤勉的工作作风获得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拥护

互联网时代,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就必须大胆创新尝试,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去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积极尝试,在互联网专门搭建了阳光警务平台,开设了网上办事大厅、群众诉求办理、执法信息公开三大重点版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通过民意引领,努力赢得群众满意。通过平台设立了建议、求助、表扬、投诉、举报等子栏目,将22类诉求渠道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整合,全面汇聚,动态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和不满意问题。公安机关通过分析研判,及时查找问题症结和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实现了解决民生需求与提升工作水平的互赢。平台运行以来,月均推送办理诉求件近千件,回复率23.7%;110、122和119满意率分别为89.9%、94.6%和92.5%。二是通过网上服务,努力获得群众点赞。全面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力打通了出入境、户口、消防等外网咨询受理、内网流转办理、24小时答复反馈的渠道。目前,平台已开设户政、治安等9大类办事项目,将150多个公安行政服务项目的办事流程、手续、期限、收费以指南形式在网站公布,实现了8项公安行政审批项目在线办理,25项结果可以进行查询,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三是通过执法公开,努力博得群众信任。按照能公开全公开的原则,不断完善网上执法公开,开通案件、警情查询系统,方便群众在线查询警情、案件办理进展,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执法透明度。通过阳光警务平台,实现案件警情的当事人、受害人在警情处置、案件受理后,实时查询办理的进程和结果。

(三)以务实的工作举措取得广大民警对改革的支持

公安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让民警切实享受改革过程和分享改革成果,让民警感受到风清气正的警营环境和愉快的干事创业的氛围。在公安改革过程中,通过改革运行机制、明确用人导向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民警的负担,让基层民警能够真正得到实惠,实现警力的无增长改善。一是改革实战组织架构,最大限度地盘活警力。积极探索“大部门、大警种”制,按照精简综合管理机构警力、压缩执法勤务机构非实战警力、充分加强基层一线实战警力的原则,探索建立警力动态调配机制,淮安市公安局积极在县分局试行“局所合一”“所队合一”的警务模式,在专业分局试点推行“局所合一”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农村地区试点中心派出所建设,最大限度地把资源投向了实战,实现了警务效能的最大化。二是明确选人用人导向,最大限度地凝聚警力。牢固树立“以数字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用考核定奖惩”的鲜明导向,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对县级公安机关和主要业务警种部门领导班子考核机制,探索推出民警实绩考核积分、表彰奖励加分和违纪违规扣分“双考”积分管理办法,将民警积分作为各项评先评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民警争先意识。三是全力推动基层减负,最大限度的释放警力。大力推行110与12345对接机制,在接处警初始环节,就对非紧急类求助通过12345及时分流,切实将更多的警力释放出来。深化“公调对接”特别是建立人民调解员驻所调解机制,把疑难纠纷调解任务分流出去。加快推动建立政府出资保障、公安使用管理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模式,增加警务辅助管理人员编制,有效解决基层警力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公安改革思考篇

 

用科学的理论和思维引领公安工作

——扬州市公安机关“学哲学、用哲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王少鹏

以全面深化警务改革提升警务实战效能 苏州市公安局警务改革课题组

关于打造平安江苏升级版的思考 张辉

论打造“公安铁军”的深刻意义和实现路径

——基于徐州市公安机关的探索实践 陈辉

让“东方桥头堡”成为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的重要支点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尝试与思考 王永生

关于平安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骆圣宏

从建立健全机制视角谈警务实战化建设 王爱荣

苏州警务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张跃进

新时期加强公安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的实践 车道正

信息化、民主化与法治化:警务决策创新的三重维度邢盘洲/

 

第二部分 大数据与公安创新篇

 

警务发展战略视阈中的大数据建设

——基于苏州公安机关探索实践的思考 张跃进

简论互联网思维与公安改革

——基于淮安市公安局的探索实践 宫文飞

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无锡经验”的思考 赵志新

论大数据时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创新发展

——基于徐州公安机关探索实践的视角 陈辉

大数据条件下社区警务工作机制的创新 李蔚晶

建设完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的研究 马文海

视频工作模式创新实践刍议

——基于吴江区公安局视频工作“123体系”的思考 劳国芳 高根元

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

——开放型群体性事件数字化预警的研究报告 沈惠章 江海 李新

 

第三部分 基层社会治理篇

 

关于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思考 夏存喜

关于加强基层公安机关实战指挥体系建设的思考

——以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的实践为例 丁旭东

县域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实践与完善

——以金坛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样本 杨金忠

关于推进城市巡逻体制重组工程的思考

——以扬中市公安局巡务区建设为视角 李祖健

县级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化运作模式初探

——以沭阳公安机关的实践为视角 赵居伦

中心城区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以连云港海州区为例 史伟

关于江苏省大丰市刑事案件连续下降的调查报告及样本意义 吴志鑫

 

第四部分 新型警民关系篇

 

打造民生警务升级版的路径思考 尚建荣

执法为民的创新探索

——泰州公安推行刑事办案“四回”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赵建生

“平安义工”建设初探

——以泰州海陵分局的实践为样本 孙桂银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动教材

——扬州公安英模群体群众工作调查报告

江苏警官学院、扬州市政法委政治部联合调研组

(执笔人:殷长庆郑佳)

超级微警务:宝应民生警务的实践与思考 宝应县公安局课题组

民意警务的实践理性 钮松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