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肇论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6085588
  • 作      者:
    洪修平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8-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洪修平

    一九五四年生,江苏苏州人。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一九八八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肇论》所阐发的主要是鸠摩罗什译介的印度龙树中观学派的般若性空思想。《肇论》一向以文辞优美、思想深邃而著称于世,并以它对龙树中观学的准确把握和系统发挥而在中国佛教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上发生着持久的影响力。而《肇论》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对中外思想的融会贯通更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肇论》是东晋时期著名佛学理论家僧肇著作的汇集,共包括四篇重要的佛学专论,在批判总结魏晋玄佛合流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发挥了佛教般若性空学说,它们是:

(一)《物不迁论》,主要论述了动静问题,论证动静变化都是不真实的假象,破除人们对“有物流动”的执着。

(二)《不真空论》,主要从有无观上立论,论证世界万法既不是真有,也不是真无,而是非有非无,有无皆空。万法皆空,并非万法不存在,而是万法虚假不真实。“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不真故空,不真即空,这是贯穿《肇论》的一个基本思想。

(三)《般若无知论》,主要发挥“以无知之般若,照彼无相之真谛”的般若空观之义旨,即以佛教的般若智慧来观照万法性空的真实本质。论文特别对佛教般若智慧的无名无相、无知而无所不知的特征作了论证。文后附有庐山名士刘遗民的《书问》和僧肇的《答刘遗民书》。在《答刘遗民书》中,僧肇针对刘遗民的提问,进一步对般若空观作了阐述。

(四)《涅槃无名论》,这是将般若性空学说用于解释佛教理想的涅槃解脱之圣境,说明涅槃既非世俗的有,也非世俗的无,它寂寥虚旷,不可以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对无名无说、超言绝相的涅槃是不可有任何执着的。

在上述四篇论文之前,有一篇概括性的文字,标名《宗本义》,载于《肇论》卷首,近似全书的纲领。

现存《肇论》约成书于南朝梁、陈时。由于《肇论》文辞优美,思想深邃,哲理性强,因而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自南朝以后,几乎历代都有人为之注疏。其中以陈代慧达的《肇论疏》为最早,唐代元康的《肇论疏》为最详。除宋元明清各代《大藏经》都将《肇论》收录外,清严可均《全晋文》也收录了僧肇的主要著作。本书全文载录的《肇论》依据的是上海佛学书局影印的宋本《肇论中吴集解》。

僧肇生平及其思想简介

《肇论》的作者僧肇(公元三八四—四一四年),据《高僧传》卷六《僧肇传》载,俗姓张,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僧肇以代人抄书为业。“遂因缮写,乃历观经史”,熟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为他日后融会中印思想,在中国化佛学方面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奠定了基础。

两晋时期,社会上老庄玄学盛行,僧肇对此也有特别的兴趣,他“志好玄微,每以庄老为心要”,但僧肇读老子的《道德经》,又常有不满足之感,觉得《道德经》“美则美矣,然期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即认为老庄玄理虽然十分美妙,但还不是尽善尽美,尚不足以引导人们趋于冥除各种牵累的精神解脱之境。

后来僧肇见到三国时支谦译的《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乃言始知所归矣。因此出家。”这就是说,僧肇是在《维摩经》的影响下离开老庄,皈依佛门的。这与当时的社会和时代风气都有密切的关系。

《维摩经》对《肇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学者认为,《肇论》虽然广泛引用了不少经论,但从根本上说,都是“用《维摩经》去会通其他经论的”①,这有一定的道理。《维摩经》是一部在中土相当流行的大乘佛教经典,很受佛教徒和文人士大夫的欢迎。此经曾与《楞伽经》和《圆觉经》并称为“禅门三经”,可见其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


展开
目录

题解

经典

1 宗本义

2 物不迁论第一

3 不真空论第二

4 般若无知论第三

5 涅槃无名论第四

6 九折十演者

源流

解说

附录

1 刘遗民书问

2 答刘遗民书

3 僧肇传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