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忧郁的解剖:增译本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516882
  • 作      者:
    [英]罗伯特·伯顿
  • 译      者:
    冯环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8-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1577—1640)是一个学问渊博而性情古怪的人。他于1593年进入牛津,至1602年方得到学位,历时9年,因为自从他进入学校到1599年一直重病缠身,深深体会了忧郁的滋味。他终身留在牛津大学,做导师、做图书馆管理,他一生埋首在图书里。

他从不旅行,从未结婚,只是博览群籍乐此不疲,以至于死。他死于1640年1月25日,正好和他根据星象学推算出的死期非常接近,有人说他是自杀而死以证明其预言之不虚。(梁实秋撰)


展开
内容介绍

《忧郁的解剖》一书部头大、范围广,可谓搜罗古今、穷极八荒,潜于过往、浸入未来,并以嘲讽之态扫视当下。尽管作者伯顿所选主题乃忧郁,他却靠了插话和题外话,谈遍了几乎人类的每一种趣味或活动。因此,这部著作可谓对人类之生活与习好的述评。它是中古思想与当代思想之间的桥梁,专制的经院哲学的挽歌。

展开
精彩书评

有一定学术基础的人也可以对某些人或书推究一番,如英国十七世纪文家蒲顿(Robert Burton,即罗伯特•伯顿)的《解愁论》(Anatomy of Melancholy,即《忧郁的解剖》)似乎在中国不算是一部显赫的名著,为什么钱[钟书]先生一引再引达数十次之多,仅次于莎士比亚、黑格尔和《圣J》?这是钱先生的偏向?还是它蕴藏着一座富矿?倘若推究不出所以然,我想会有人鼓起勇气去啃这部又厚又大的书吧?或许还会有出版家鼓起更大的勇气去组织翻译出版吧?

——学者 王依民《三种用途》


与惠特曼一样,他(罗伯特•伯顿,《忧郁的解剖》之作者)是浩瀚无垠、包罗万象的。他把自己连同整个古代的学问都倾注进了他的书里,然后又巧妙地将这团大杂烩变成了一部条理分明的专著。这本大部头的书,读起来可能会把读者累到,但写起来他却是不厌其烦。

——英国著名作家、出版家霍尔布鲁克•杰克逊


伯顿一生只写了一部大书,这本书使他名垂不朽。他把一生读书所得的资料,包括很多偏僻离奇的故事轶闻,统统塞进了这本书,使之几乎具有百科全书的规模。

——梁实秋 《英国文学史》第一卷


有人认为他(罗伯特•伯顿)是滑稽者流,把他比作拉伯雷;有人认为他是个哲学家,把他放在培根和霍布斯之间,又把他比作蒙田;不少人认为他是个一肚子拉丁文句、脱离实际的书蠹;他的《忧郁的解剖》是一部“床头书”、古怪的掌故集、名言录、随处可以翻开阅读的消遣书;也有人认为他是个主张中庸之道的理想主义者。……也许他只是如有些人所说,为了排遣自己的忧郁,也许是为了匡时济世,他确有目的,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方式十分别致,这是使它成为一部奇书的一个原因。《文心雕龙•辨骚》里有两句话:“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伯顿可以当之无愧。

——杨周翰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伯顿那博杂的学问、从稀世奇书中搜罗来的妙语、不失真才又朴拙的炫学、五花八门的素材、趣味故事与说理相杂糅的写法,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裹在古怪文风中的奇特感情,使得该书即便对当代读者来说都是趣味与知识的无价宝库。

——英国文学史家、评论家托马斯•沃顿


展开
精彩书摘

罗伯特•伯顿实乃一个彻头彻尾的书痴,他成天活在书堆里,嗜书如命,并且还用大半辈子写了本将古往今来的所有书籍都熔于一炉的精粹之作。这部论著出自嗜书者的手笔也属情理之中,它即便只是各类著作的集萃,然仍不失为一部原创作品。——诚然,《解剖》看上去颇似一册东鳞西爪的引语集,也的确大幅地征引了他人之观点和看法,但浮现于每页书上的并非被征引的人而是伯顿那个“劫掠者”,躲在每句引语后面不时窥探两眼的也唯有伯顿罢了。这个中的缘由显而易见,即伯顿堪称精通文字马赛克的艺术家,善于把从他人著作中扯下的碎屑纸片拼接成一幅个性鲜明的画作。所以书本也就成了他的原材料。其他的艺术家拿泥来塑像,取石头来做花样和造型,将文字、声韵或颜色调配和谐,而伯顿则是在用引语塑造“宇宙”。他劫掠古时的著作(大多早已湮没或毁损),并将搜刮到的东西都囊括到了自己的构架内,这就好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取法古罗马遗迹,将个中所获运用到了文明新纪元的教堂和宫殿里。

对于该书的奇谲构架,伯顿会经常地为之而辩解不休,这让人感到颇有点多此一举。不过,他的辩解却既非源自假谦虚,亦非出于他的自卑。伯顿可是从来都不缺那份自负的。他深信自己能写完这部大作,也从不怀疑自己的睿智。通常而言,肯去创作近五十万言大部头的作者,哪会不坚信其书是值得一写的呢?所以,伯顿的辩解也只是遵从旧俗罢了——17 世纪作品的正文前都得要有一篇作者的辩白。伯顿曾为他的主题辩解,为他呈现主题的方式辩解,甚至还为书名辩解。从这些辩解来看,伯顿的去写忧郁,实非仅仅如其在某处所坚称的,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忧郁。他还有另一方面的理由,即忧郁诚为“一门必要、合宜的科目,且还不似神学那般司空见惯,争议纷纷——虽然我也承认神学是众学科之女王”。而该书的书名,如今看来则是再明晰不过的了,他实在没有必要去援引先例,因为那时候解剖类的书和现今的各种文选一样也是随处可见的。至于书名的略微古怪,伯顿却放任之,因为“如今给待售的书籍加上个新异的书名已成了一种策略,正如云雀飞落捕鸟网,不少喜欢猎奇的读者也会受书名吸引而留步——好似痴愚的过客驻足凝视着画店里某幅哗众取宠之作,而那真正高明的画,他是连瞧也不会去瞧一眼的。”此外,伯顿也用相似的理由来辩解他为何主要用英文来写此书,他说“我本无意用英文写书来把自己的思想糟践”,但若用拉丁文来写呢,则在当时又没人肯承印。“我们唯利是图的出版商只对英文的论战小册子来者不拒,统统付梓,但凡是拉丁文的,他们便不肯接手。”我们还是不要跟着伯顿一道去痛斥那些贪财的出版商了,若是他们不以自身利益为计的话,我们哪能得见伯顿的英文大作,恐怕伯顿早就如许多饱学之士那样淹没于无闻了吧。

伯顿文风之独特多得自于其写法上引经据典之铺张。他实可谓此类技法的大师,他那引语的庞杂、奇崛和机巧总能令读者的心为之一振,眼为之一亮。所以在那个不乏精于此道者的时代里,伯顿才能够轻易地脱颖而出,达到在警句箴言之编排上无人能及的地步。而如果把这些独特、有趣的赘词冗言都统统剔除掉的话,或许伯顿的散文就要反倒流于直白和寡淡了。伯顿的文字,正是多亏了有一种轻快、如断奏般的风格,才能使得他那漫漫长卷总是流畅可读。我又常听人言伯顿为文古怪,然他距我们年代已远,觉其古怪也在所难免,故这种批评是站不住脚的。伯顿虽则自觉地征引并创制了一组组的绝妙好辞,但他却并不仅仅着眼于文辞的创造。伯顿从不循文辞至上的做法,不似布朗和多恩那样会让人觉得他们在写就一句之后还要往后退几步欣赏一番。伯顿的文风太过口语化了,不适合那样去雕琢,其文读来真仿佛是闲谈一般。你能听得到他声音的抑扬顿挫,那声音好辩而又亲切,总在不厌其烦地给建议,作说明。——然即便是这样,他也总能以一个巧妙的转折或突如其来的翻转令你不致落入到单调乏味中,而就算这法子失了效,他还能拿出窖藏的奇闻异事,引人入胜地向你一一道来。

《解剖》一书部头大,范围广,可谓搜罗古今,穷极八荒,潜于过往,浸入未来,并以嘲讽之态扫视当下。尽管伯顿所选的主题乃忧郁,但他却靠了插话和题外话,近乎谈遍了人类的每一种趣味或活动。因此,这部著作实可算作对人类之生活与习好的一篇评述。而且,它还是横跨在中古思想与当代思想之间的桥梁—— 一方面唱响了专制的经院哲学的挽歌(全是格兰维尔A在其《教条之虚妄》里所谴责的),另一方面又预示了观测实验法的到来。在书的结构上,伯顿取的是当时传统的纲要构架。《解剖》一书共分三大“部”,往下又细分出许多的“章”“节”和“小节”,而书中大、小标题则以纲要形式分置于各部卷首。全书内容,除三大部和相应的章节外,还收录了伯顿自认的种种“离题话”——篇幅大多堪比论文,以及那“便于引入正题的讽刺性前言”——在对开本的定版中足足填满了78 页纸。

威廉• 奥斯勒爵士曾将《解剖》誉为“外行人写得最好的医学专著”。不过,书之主题虽属医学一类,但书里也有貌合神离,实可单独成篇的章节——其中有些甚至还具有开创性。例如,题为“闲话空气”的一章,娓娓不休,趣味盎然,乃第一篇谈论气候学的专文;而“宗教忧郁症”一节,则可说是对该题的首次探讨。伯顿对性心理学的研究实要早于霭理士,他对罗曼蒂克爱情的拒斥又要先于萧伯纳C。他的论“妒忌”数章涵盖了所有战后问题小说的要素,而藏在那篇有名的前言中的“乌托邦”则还能让人想到威尔斯。在书中,伯顿向我们展现出了多种面孔,他既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经济学家,也是个英格兰本土主义者、贸易保护主义者。此外,他还是垄断的抵制者、战争的抗议者,而对于改善公路、拓展内陆航道、开垦沼泽地、兴建花园式村庄和发放养老金,他则予以了赞同。

《解剖》仿佛就是那种具有人性和人格的书,这类书似乎是生长发育而成的。像《解剖》这样能与作者如此显明而又如此精微地融为一体的书,真是世间少有。《解剖》就是伯顿,伯顿也就是《解剖》。读《解剖》即在读伯顿,所谓读伯顿便是与之相谈,他读来就像是小说中的主角一般。换句话说,伯顿是那类少有的作者,他们能将自己完全投射到作品中去,从而跟小说和剧作巨匠创造其故事和戏剧中人物一样,以相类的才能塑造出了自己的鲜明形象。伯顿与蒙田、皮普斯E、兰姆F相仿,已将自己小说化了,变得与真人相异,但却又更加有趣。

《解剖》一书于1621 年面世,那一年伯顿整45 岁。当时的版本采用的是小四开本,全书近900 页,已然部头过大。不过在接下来的17 年中,它的内容还将继续增加和受到修订。——于此期间,《解剖》共计再推出了四版,分别印行于1624 年、1628 年、1632 年和1638 年,各版均用的是小对开本。

然而,待到作者去世后,也就是在1639 至1640 年间,《解剖》一书的出版便始现颓势了。比如1651 年版,其印刷和纸张就皆堪称低劣——此版乃《解剖》在作者身后的第一次重印,收录了作者生前所作的修订,往后当再无修订一说。而在1660 年,《解剖》又有新版面世,但那质量却是更加地不堪。

经过诸多版本后,该书在17 世纪的最后一版,竟成了1676 年那册细长的对开本,原书的精彩和风貌早已荡然无存。此后的124 年间,《解剖》就再没有新版本问世了。若仅就出版于17 世纪的书而言,实在还未曾见到有哪一本能比此书更清楚地展现作者对印刷商所施加的个人影响。


展开
目录

1932 年版导言 001

第一部分 德谟克利特二世致读者 001

第二部分 忧郁的成因与症状 057

一、何谓忧郁 058

二、忧郁的成因 061

1. 过度锻炼,孤独、懒散 061

2. 谈幻想之力 068

3. 悲伤 074

4. 恐惧 078

5. 羞愧与耻辱 080

6. 好胜、仇恨、敌对、报复 082

7. 愤怒 086

8. 不满、忧虑、苦恼 092

9. 迷恋狩猎、娱乐无度 102

10. 自恋、自负、爱虚名、好吹捧 107

三、好学或过度研习,附论学者之苦 117

四、忧郁的偶然成因 131

1. 乳母 131

2. 教育 133

3. 恐惧与惊吓 136

4. 讥讽、诽谤、挖苦 140

5. 自由之失、奴役、监禁 145

6. 穷困与贫乏 148

7. 其他导致忧郁的偶然成因,如友人之死、财物之失 159

五、 忧郁之症状 178

1. 身体中的忧郁之症状 178

2. 大脑中的忧郁之症状 181

第三部分 忧郁之疗法 197

一、闲话空气 198

二、锻炼 207

三、对治各种不满之良方 229

1. 身体的缺陷、疾病、出身卑微 234

2. 贫穷与困窘 243

3. 奴役、自由之失、监禁、放逐 250

4. 嫌弃、辱骂、中伤、蔑视、羞辱、谩骂、诽谤、嘲笑等等 253

四、对治忧郁本身 263

第四部分 爱之忧郁 265

一、前言 266

二、爱的定义及爱之忧郁的成因 277

三、爱之忧郁的症状 295

《忧郁的解剖》原著目录 317

中译名索引 323

增译本后记 3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