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忆曹聚仁/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0.00     定价 ¥ 6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497377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回忆曹聚仁/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百年中国记忆》汇集了曹聚仁先生的生前友好、家人、同事等所写的回忆曹聚仁先生的文章,“也算是对这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的一点纪念吧”。
展开
精彩书摘
  《回忆曹聚仁/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怀曹聚仁
  夏衍
  曹聚仁和我同年,也是20世纪的同龄人。五四运动那一年,我们都是中学生,不过,他在浙江第一师范,我在甲种工业学校。浙江第一师范,是和长沙湖南第一师范齐名的进步学校。校长是经亨颐,教员中有前后“四金刚”,前“四金刚”是陈望道、李次九、刘大白和夏丐尊;后“四金刚”是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和王祺。还有知名的李叔同(弘一法师)和朴学家单不庵。
  曹聚仁是单不庵的得意门生,单不庵对他的早期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在五四运动时期,第一师范是浙江最进步的学校。但是,据我记忆,当我和浙江第一师范的学生施存统等人办《双十》和《浙江新潮》的时候,他没有参加。他读了许多书,在单不庵的影响下,他对于朴学,对于乾嘉学派的考据之学,有了很大的兴趣。
  我们这一辈人通过五四运动,向往科学与民主,曹聚仁却是独辟蹊径,他从朴学的角度,正视当时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他研究中国的哲学和历史,他自称接受了老庄的影响,但我看,他对世事并不“逍遥”,他没有出世,他始终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
  1920年,我们都到了上海,我们都穿上了中山装和西装,他却一直穿着那一件蓝布长衫。
  他的旧学根底比我们强得多,才二十二三岁的人,就把章太炎的演讲整理出一部《国学概论》来,对那样的年纪来说,是很不简单的事。他教书,办杂志,当记者,特别是抗战一开始他就穿上军装当记者,那真是再入世不过的了。
  他不参加任何党派,但和“左”、右两方面都保持着个人的友谊,都有朋友,虽然爱独来独往,但他基本上是倾向于进步和革命的。
  他和鲁迅有着良好的关系,常有来往,常通书信。他办《涛声》,鲁迅替他写文章;他和陈望道、徐懋庸合办《太白》《芒种》,鲁迅替他们写文章;他和陈望道等七人提倡“大众语运动”,鲁迅更替他们写了好些篇重要的文章。抗战时期,宋云彬在桂林编了《鲁迅语录》后问曹聚仁:“为什么鲁迅文章中没有骂你的?”这是事实,鲁迅从来没有在文章中骂过曹聚仁。
  曹聚仁50年代在香港出过《鲁迅评传》,60年代又出过《鲁迅年谱》,还因此受过“左”派的批评。他说,30年代初期他在上海和鲁迅谈到,如果替鲁迅写传记,“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写成为一个‘人’的好。”曹聚仁这两部书我都没有看过,但他这“神不如人”的议论,我却认为说得有道理。
  曹聚仁常挨骂,一是因为他自比乌鸦。在上海办《涛声》时,他用了乌鸦做标记,意思是报忧不报喜,在当时来说,国难当头,报国家民族之忧,报国计民生之忧,并没有什么不对。
  后来到了香港,5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北行”,前后六次,最北一直到了鸭绿江边。他是以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特派记者的身份“北行”采访。在北京他对朋友说,现在要做喜鹊,不做乌鸦了。这是真话,他的确在海外侨报上说了许多新中国的好话。
  1950年他刚由上海到香港,发表《南来篇》,写了一句“我从光明中来”,于是右派骂他。后来他把新中国和蒋经国当年的“新赣南”相比,又以《门外谈兵》评说朝鲜战争,又挨了“左”派的骂。陈毅同志对我说过,曹聚仁偶发怪论,但是他的用心是好的。
  据我所知,第一个在海外华文报纸上为新中国系统地作爱国主义宣传的,是曹聚仁。他写了大量的报道和通讯,出了《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人事新语》《万里行记》等书。
  在他七十二年的生命中,新闻工作几乎占了一半。他曾以中央社记者的身份,到过台儿庄。事后对人说,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多半抗战不力,真正打仗的是非嫡系的地方部队。从这里可以多少看到他的原则:客观真实。后来他到赣州替蒋经国办过《正气日报》,也到上饶参加过宦乡主办的《前线日报》的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办过短暂的《前线日报》,在大学教过新闻课程。新中国成立后他“南飞”香港,替海外报纸工作,还协助林霭民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直到生命的结束,前后计三十余年。
  他的一生,学者、作家、记者,以记者生涯最长。
  他在旧学方面的著作中,死后出版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是重要的一部。他的学识渊博而深厚。他记忆力很好,许多前人的议论都不是照引古书原文,而是凭记忆写下的。不过,这也成了一个缺点,使得后人不能作为准确的引述根据。
  他的文学作品早年有《文心》式的《笔端》《文思》《文笔散策》等。晚年有章回体小说《秦淮感旧录》(写国共和谈期间的南京),还有《酒店》(写新中国成立之初跑到香港去的“过气官僚”和舞女生活)。这些小说我都没有看过。
  我倒是看过他一些诗,是从他的文章中看到的。他的诗主要是旧体,也没有出过集子。较有印象的一首是:
  迷茫夜色出长栏,白发慈亲相对看;
  话绪无端环如茧,泪澜初溢急于汛!
  抚肩小语问肥瘦,捻袖轻呼计暖寒;
  长笛一声车去也,四百八秒历辛酸!
  诗题较长:《戊戌仲秋,自京归沪,夜过下关车站,老母夜半相候,历更次相见,仅八分钟即别去,感赋一律》。戊戌是1959年,下关车站在南京,八分钟合四百八十秒。他为什么赶得这么急?主要不是为了“归沪”,恐怕是为了返港,可能有些新闻工作以外的事要赶着回去办。这就难为了老母亲了。这是充满了感人的亲子之情的诗篇。
  说到新闻工作以外的事,有一个时期他很有兴趣于促成海峡两岸和解与祖国和平统一。一次周总理对我说:“曹聚仁真是书生,他想说服蒋经国学张学良,要台湾像当年的东北一样‘易帜’,他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他是书生,但毕竟是有志报国的书生。
  我曾在《懒寻旧梦录》中替他说过几句公道话,认为他骨头是硬的,晚节是好的。
  在香港那样复杂的环境中,他能二十多年不改其志地坚持爱国,是不容易的事,是当得上晚节可风的赞誉的。
  他1972年病逝于澳门。岁月匆匆,今年是他的二十周年祭。写下这些,既是对上海教育出版社为他新出版的遗著《论杜诗及其他》作代序,也算是对这位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的一点纪念吧。
  (1992年1月)
  ……
展开
目录
回忆
怀曹聚仁夏衍
现代东方一但丁曹艺
曹聚仁先生的红豆深情墨人
记曹聚仁先生赵家欣
读《听涛室人物谭》谈曹聚仁何满子
与曹先生的学术因缘胡道静
回忆曹聚仁先生方汉奇
忆曹聚仁先生袁义勤
我和曹聚仁的交往郑子瑜
敬悼曹聚仁先生刘子政
曹聚仁给我的第一封信及一篇未发表的序文鲍耀明
幸运的一面史伯英
父亲最后的日子曹雷
生平与思想研究
从“曹聚仁专库”的创设说起王锡荣
章太炎·曹聚仁·鲁迅章念驰
曹聚仁的心路历程任嘉尧
曹聚仁在虹口袁义勤
缅怀鲁迅友人曹聚仁周国伟
一位值得敬仰和研究的文坛前辈陈福康
自由的书写者孙郁
曹聚仁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报业活动陈振平
曹聚仁先生与香港“左派”出版黄耀堃
天下滔滔,几人堪与共语赵敬立
贯穿一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曹雷
学术与创作研究
“毋求备于一夫”陈漱渝
“不如写成为一个‘人’的好”吴长华
“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古远清
独特的构架、视角和光彩陈鸣树
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学史潘颂德
云雾不会永远蒙住真实余力文
曹聚仁的长篇小说《酒店》袁良骏
《酒店》之旅李浩
欲望的酒店艾晓明
家人思忆
聚仁和他的世界邓珂云
终生之师邓珂云
我的丈夫与书本邓珂云
父亲的文稿与书曹雷
父亲的梦曹雷
我的父亲曹景行
难忘的日子曹景滇
曹聚仁致子女家书三封
曹聚仁致子女家书三封
曹聚仁年谱
曹聚仁年谱曹雷曹臻编订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