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博士来回答:我们身边最有趣的为什么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9127473
  • 作      者:
    [加]杰·英格拉姆
  • 译      者:
    杜冰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科学博士来回答:我们身边*有趣的为什么》

如今,科学已如空气。就像动物在暗室中本能地寻觅阳光和空气一样,我们大多数人在近乎本能地觅求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维和方法。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地理解宇宙万物和自己。掌握了科学,就掌握了力量,可以控制当下、预测和把握未来。

本书《科学博士来回答:我们身边*有趣的为什么》,之所以被誉为科普读物中闪亮的那颗“金星”,在于它有三大特色:

第1,一反一般科普书的枯燥无味,它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故事,充分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有趣、好玩的“口味”偏好。

第2,它从身边39个有趣的问题开始,足够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常常距离真实世界很远,以至于孩子常有“我为什么要学这个”的困惑。然而,如果引导孩子从了解身边的真实世界开始,在思考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时候遇到科学,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迈入了科学之门。而这个抛砖引玉的“砖”,便是“我们身边非常有趣的为什么”。

第3,它并非词条式的知识类科普书,而是着墨于某领域问题的来龙去脉,让孩子有机会窥探解决问题的过程,欣赏并体会科学博士们处理问题的智慧、逻辑严密的思维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这种叙述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培育跨学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探索精神大有裨益。而这正是未来社会中孩子需要的思维和精神。

在宇宙、自然和未来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孩子”。本书把对身边问题的思考引向了更广阔的未来,推荐给9岁以上所有的“孩子”。

这本书不仅专业、有料,还相当的幽默、有趣,请带上纸巾,有的地方你可能会笑出眼泪哦。

 


展开
作者简介
  杰 · 英格拉姆(Jay Ingram),
  加拿大探索频道《每日星球》主持人、知名科普作家;
  荣获加拿大总督功勋奖(Order of Canada),该奖项创立于加拿大建国 100 周年,纪念有卓越成就或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加拿大公民的非常高荣誉之一;
  荣获加拿大皇家学会桑福德·弗莱明奖(Sandford   Fleming Medal);
  荣获加拿大皇家社科院麦克尼尔科普奖(McNeil   Medal for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Science);
  荣获加拿大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迈克尔·史密斯科学促进奖(Michael Smith Award for Science Promotion)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博士来回答:我们身边*有趣的为什么》
  从暗藏玄机的人体,到千奇百怪的动物王国,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到匪夷所思的超自然体验,本书这些贴合生活实际的39个有趣的问题,以及诙谐幽默的科学探索故事,无一不让你和孩子脑洞大开。
  有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问,比如:
  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颜色?
  为什么有些人不胜蚊扰,有些人却默默无“蚊”?
  大雁何以“人”字飞行?
  ……
  有的问题你不会想着去问,但一旦听到了,你会说“是的,我也想知道。”比如:
  为什么人在压力下会失手?
  为何有时话到嘴边却忘了词儿?
  为何霸王龙的“胳膊”如此短?
  ……
  当然,并不能保证你感兴趣的问题就在这本书里,但我相信,那些你没有想到的问题仍然会激起你的兴趣,比如:
  我们当真能感觉到别人在盯着自己吗?
  为何蜥蜴能断尾求生?
  牛顿真的是被苹果砸了一下而发现万有引力的吗?
  ……
  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用穷追不舍的精神去探索。快来和科学博士一起,开启一场妙趣横生的科学之旅吧!

展开
精彩书评
  《科学博士来回答》并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带着小读者从问题出发,一步步深入探寻,以求在此过程中打开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跨学科思维,并把对身边问题的思考引向更广阔的未来。一本难得的科普好书。
  ——世界科幻协会“雨果奖”获得者  郝景芳

  作者在一个个稀奇古怪的问题之下,用充满画面感的描述再现一个个实验现场。此类写法虽不比词条式的一问一答那般斩钉截铁,解“知道”之渴,却讲明了问题的原委与争论的焦点,对于培养读者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用科学方式进行探索的游戏般的乐趣。
  ——本书和《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译者  杜冰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没有过话到口边却想不起来的经历,你可真是稀奇之人了。很多时候,当我们费力回想某个词儿或名字,感觉熟得不得了,却怎么也没法从纷繁的记忆中把它捞出来、说出口时,我们称此现象为“舌尖遗忘症”(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通常情况下,话语都会不假思索地从我们的口中喷涌而出,因此,在一个简单词上突然卡壳而哑口无言,其尴尬与挫折是可想而知的。据估计,一个二十几岁的人平均每周会遇到两次“舌尖遗忘症”,四十岁后其频率会翻倍。
  这个经历,就像是自己的大脑临时洞开一小窗,你拿个手电筒往脑子里照来照去,努力要照亮那个词,它就在那儿,你确信,就在那儿,你甚至能感觉出它的大小与形状,但它在和你玩躲猫猫,你就是找不到它。
  1893 年,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写道:我们在搜寻某个词时,经常会得到一些错误的词,我们知道它们不是我们正在寻找的,不是那个感觉,但也无可奈何。
  那么,这种体验为什么会令詹姆斯这类心理学家感兴趣呢?这就如同从慢镜头中观察蜂鸟扇动羽翼,突然的语塞放慢了思维的速度,这也许是个机会,可以更细致地研究记忆和言语的过程。下次如果你再遇到类似情况,与其抓耳挠腮、忧心忡忡,还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探究一番。
  你也许会发现:一时语塞与彻底遗忘有一个很大区别,语塞时你知道想说的词该是什么,你清楚它的样子和含义,与遗忘相比,它是触手可及的,一经提醒便能马上脱口而出。
  研究显示,即使某个词最终也没能浮出脑海,你也很可能知道许多它的细节。1966
  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杰·布朗(Roger Brown)与大卫·麦克内尔(David McNeill)发表了一篇研究“舌尖遗忘症”的经典论文,就此奠定了该领域研究的基础。他们给学生49 个生僻字的释义,让学生根据定义写出那些字。49 个字均取自一般的应用,出现的概率是1/4000000 ≤ P ≤ 1/1000000。当然,50 年后的今天,人们对某些词是否属于“一般应用”范围存有争议,这些词包括诸如龙涎香(ambergris)、符节(caduceus)、唯亲主义(nepotism)、谄谀(fawning)、蛊佞(unctuous)、泄殖腔(cloaca)、舢板(sampan)、集邮家(philatelist)等古拗之词。要是你搞不清这些词所云何物,也别犯愁,因为你也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学生们一遍遍地匹配词义,费力得像是在经历茶壶煮饺子般的煎熬。布朗与麦克内尔对此的描绘颇值得玩味,学生们在经历着“轻度的折磨,像是喷嚏到了嘴边却一时打不出来”。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知道答案却又一时语塞时,研究者让他们列出所知答案的细节特征,比如音节的数量、首字母、词语大概的发音、近似的意思等。学生们列出的细节着实惊人。
  音节数的推测异常准确,比如,当目标词是3 音节时,有2/3 的人能猜对。两音节的词猜得也同样精准,不过一旦达到4 音节以上,猜对的概率便明显降低了。只要不搞错搜寻的目标,学生们准确猜出单词首字母的概率为57%。比如当看到这个定义“平底小船,常用于亚洲,以桨驱动” 时(答案是sampan,舢板),那些一时说不出答案的学生会默念一些发音相似的词,如Saipan、Siam、Cheyenne、sarong、sanching 和sympoon 等。(顺便提一句,最后两词是生造出来的。)也有学生们会提出一些类似物来,比如驳船、房船、中式帆船等,这还算靠谱,只不过是些更常见的词,在形式和结构上也与舢板有一定差别。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目标词不少于6 个字母时,学生们能很好地猜到首字母和尾字母,但不太记得中间的字母。这现象触发了布朗及麦克内尔的想象,他们将隐现于脑海里的神秘词汇比喻为小浴缸里泡了个大男人,头脚翘在外,肚子没水下。
  如何用以上诸多实验结果来解释大脑储存词语的方式呢?这是个难点。两位心理学家讨论道:的确,词汇是以完整的形式存放在大脑里,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模糊检索,不必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字母。在实验中,学生们能猜对首尾字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然不必拘泥于首尾字母,类似情况也一样。比如,想写“御”只记起“彳”,写“裹”记不清中间的“果”,“战”字少了最后一撇,想说“愤世嫉俗”却拿不准“愤”什么、嫉“什么”等。
  明明知道一个词的意思,也清楚适用的条件,却一时怎么也没法想起,这种感受真心强烈。造成舌尖遗忘的原因可能是这个词多时不用,诸线索与它的联系日趋松散。当然,年龄因素也在起作用。
  自从1966 年的经典实验成果发表之后,后继的研究不下几十次,都在尝试厘清线索,解决舌尖遗忘症的困惑。其中丽莎· 艾布拉姆斯(Lisa Abrams)与艾米丽·罗德里格兹(Emily Rodriguez)在2005 年做的一个实验最为有趣,她们将关注点放在:哪类提示线索能缓解一时语塞的窘境。实验者向被试者提问,“色彩艳丽的大块织物,用来包裹脖颈或头部,它叫什么?”答案应该是“花色丝织大手帕(bandana)”。如果被试者陷入了语塞困境,实验者便从设计好的3 组提示词中随机选出一组给他(她),其中一组包括一个与答案的词性及首音节都相同的词,如“banjo(班卓琴,名词)”,另一组包含一个首音节相同而词性不同的词,如“banish(放逐,动词)”,第三组则全是些毫不相干的词。
  实验研究结果发现,“banish”有帮助作用,而“banjo”却没有,为什么呢?两位研究者的结论是,词性相同的词在大脑中存储的位置相同,会相互竞争(上例中bandana 与banjo 皆为名词),而词性不同的词由于存储在大脑的不同位置,不会竞争,所以动词“banish”反而能帮助回忆。
  ……
展开
目录

1  译者序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过程

第一章 人 体

3  瞳孔吐露了我们哪般心思?

7  洋葱何以让人泪眼迷离?

9  我们体内是否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17  芦笋何以令小便气味古怪?

21  为何有时话到嘴边却忘了词儿?

27  手指甲比脚趾甲长得快吗?为什么?

33  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血?

39  为什么人在压力下会失手?

43  听闻屁声响,缘何恶臭袭?

47  为何哈欠会传染?

52  历史迷雾 牛顿真的被苹果砸了一下而发现万有引力的吗?

第二章 动物王国

59  猫自何方来?

63  狗自何方来?

69  猫是真心爱我们,还是在委曲求全?

73  狗真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吗?

77  缘何惹蚊叮,怎能驱避之?

81  为何有些人不胜蚊扰,有些人却默默无“蚊”?

85  蜥蜴为什么做俯卧撑?

89  为何蜥蜴能断尾求生?

93  为什么有些动物扔便便?

99  大雁何以“人”字飞行?

104  历史迷雾 为何霸王龙的胳膊如此短?

第三章 超自然现象

113  何为幻觉记忆?

121  梦幻世界有颜色吗?

125  我们当真能感觉到别人在盯着自己吗?

129  潜意识广告管用吗?

135  真有大脚野人吗?

140  历史迷雾 阿基米德果真点燃了罗马战舰吗?

第四章 自然世界

149  人能回声定位吗?

155  为什么岁数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159  为什么篝火烟雾追着人跑?

163  我们的世界果真“很小”吗?

167  水流出浴缸时,是沿着两个方向吗?

171  为何树叶在秋天会变颜色?

175  什么是音障?如何突破它?

181  一张纸可折叠多少次?

187  香槟酒气泡与啤酒气泡有什么不同?

193  为什么地平线旁的月亮看起来更大?

196  历史迷雾 伽利略果真从比萨斜塔上扔过铁球?

203  致 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