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跟曹雪芹学园林建筑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3791654
  • 作      者:
    庸安意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7-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庸安意,笔名昱宓,河南信阳人,90后文艺理工男,毕业于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目前在苏州从事园林设计及相关工作。钟情园林与建筑,偏好文化与艺术,尤爱《红楼梦》,创有“红楼微梦”微信公众号,兼容并蓄,杂学旁收,致力于探索《红楼梦》中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红楼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提炼出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部分加以描述,内容依据主要人物的住所院落划分,重点围绕大观园的园林布局、荣宁两府内主要院落建筑展开描写,涉及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主要人物的居住活动场所,作者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感。本书将园林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做了清晰的分析说明,在对《红楼梦》这本书中的园林建筑进行描写的同时,结合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建筑,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的差异和共性,并结合时代特点,引申到现代的园林建筑设计上来,一方面帮助设计师领会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工艺美,体会古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另一方面给红学爱好者打开了另外一个角度来研读《红楼梦》,即使是普通的大众读者,读来也会获益匪浅。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字是文化的基础,也是艺术的根基。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艺术的体现。

研究《红楼梦》中的园林和建筑,必须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和建筑。因此,也必须了解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化。因为中国的文字起源于甲骨文,为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故而保存着建筑最原始的功能及形态,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客观的描绘。

现代“建筑”一词,源于英文Architecture,经由日本翻译而来,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主要包含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两部分。而在中国古代,称之为“营造”。相应的,现代的“建筑师”,在古时称为“匠人”。

营造,即“经营、建造”,通常包括前期的构思、规划和后期的营建、施工两部分,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是传统文化思想、哲学理念的再现。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由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籍即以“营造”为名,称《营造法式》。20世纪30年代成立的,我国第一个传统建筑学术研究团体亦以“营造”为名,称“中国营造学社”。

关于“匠人”,最经典的论述出自《周礼·考工记》,其文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意思是:王城每面边长九里,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每条道路可容九辆马车并行。王宫居中,左侧是宗庙,右侧是社坛(或社庙),前面是朝堂,后面是市场。朝堂和市场的面积各为一夫(约100步×100步)。

《红楼梦》成书于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发展再一次达到巅峰的时期。从历史来看,封建社会位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笼罩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之下,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的社会面子上风平浪静、盛世太平,底子里却波涛汹涌、暗流丛生。故而,曹公雪芹 “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含泪撰成此书。正如鲁迅先生评价贾宝玉那样:“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1]曹雪芹正是茫茫浊世中的“呼吸、领会”者,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子一般,虽非孑然一身,却也曲高和寡,颇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鉴于任何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任何时代的作品也不免会带上时代印记。《红楼梦》中的建筑,自然也不会脱离《红楼梦》所处的时代,以及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体系。然而,伟大的作品虽然不能脱离时代的印记,却可以超越时代的局限,从而得到普世价值的认同,此所谓“经典”也。

古人云:“看西厢流泪,替古人担忧”,虽是调侃,却也颇得情理。书读到深处,自然要“入乎其内”,如此方可与古同行;也需要“出乎其外”,如此方可以古为鉴。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2]的确,唯有如此,才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红楼梦》即是如此——融入时代又超越时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