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生的智慧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48994
  • 作      者:
    [德]叔本华
  • 译      者:
    韦启昌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6-01
收藏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在这本十几万字的小书中,叔本华185次提到了历史上97位哲学家、作家等,102次提到了48句名言、格言和谚语,提到了63部作品。比如,他 19次提到歌德的6部作品和13句名言,12次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3部作品和6句名言,12次提到贺拉斯的11句名言,8次提到塞内加的6句名言,7次提到伏尔泰的作品和5句名言,5次提到莎士比亚的5部作品,5次提到荷马的2部作品和3句名言,4次提到西塞罗的5句名言,等等。叔本华的博闻强记略见一斑,读这本书收获甚丰,不仅了解了叔本华对人生诸问题的态度,也对书中提到的近百位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略知一二。


展开
作者简介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Arthu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而叔本华也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首先,人的自身,也就是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你的健康,你的力量,你的外貌,你的气质,你的道德品格,你的精神智力,以及你潜在的能力。其次,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比如说财产了,还有其他你的身外之物。第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看法。那么,别人的看法又可以分为主要是名誉啦,地位啦,还有一个名声等等。  

叔本华以专门的章节论述了这三种决定了人们幸福与否的要素,那就是人的自身,人的财产,还有人所展现的表象。毫不夸张的说,叔本华的论述那真是妙语连珠,犹如一道道智慧的闪电,不断掠过。比如,他指出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丰富,那么,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一个有着优越精神思想禀赋的人,会使死气沉沉的环境变得活泼而富有生气。


展开
精彩书摘
  引言
  在这本书里,所谓“人生的智慧”,含义完全是形而下的方面;“人生的智慧”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而这样的“幸福生存”,从客观上审视,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冷静、缜密的思考(因为这里涉及主观的判断),都可以定义为肯定要比非生存好。既然“幸福生存”是这样的定义,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一生存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至于人生是否或者能否与如此定义的生存相吻合,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哲学已经清楚无误地给予了否定的答案;但哲学上的幸福论对这一问题却预设了肯定的答案。幸福论的这种肯定答案是基于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这个错误在我的主要著作[2]的第二卷第四十九章已遭到批判。但要完成诸如幸福论一类的著作,我就只能放弃更高的、属于形而上和道德的审视角度——而我真正的哲学本来就是要引领人们进入这样的审视角度。因此,我在这本书里所作的议论只要是从平常、实用的角度出发,并且保留着与此角度相关的谬误时,那么,这些议论就确实经过了折中的处理。因此原因,它们的价值就只能是有条件的。其实,Eudamonologie[3]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委婉词。另外,这些议论还说不上完整彻底——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所讨论的主题难以穷尽;另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我要全面讨论这个主题,那么,我就只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
  就我的记忆所及,卡丹奴斯[4]那本颇值一读的《论逆境》其目的与我这本箴言书大同小异。它可以作为我这本书的补充。虽然亚里士多德[5]在他的《修辞学》第一部第五章里,掺进了简短的幸福论方面的论述,但那些只是老生常谈。我并没有利用这些前辈的著作,因为汇集别人的话语并不是我的工作;况且,如果我这样做了,那我书中的观点就不能一以贯之,而观点的连贯性却是这类著作的灵魂。当然,一般来说,各个时代的智者们,都说过同样的话语,而愚人们——也就是各个时代数不胜数的大多数人,也做着恰恰相反的同一样事情。因此,伏尔泰[6]说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
展开
目录

引言001-004

第1 章  基本的划分005-013

第2 章  人的自身014-040

第3 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041-048

第4 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049-107

第5 章  建议和格言108-196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二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

第6 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197-218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219-239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240-24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