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弗洛伊德自传: 人类精神捕手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544749
  • 作      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众多心理学上的概念:“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zui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自传,全书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天才的心路历程,也反应了作者家庭、教育和生活的全景。循着精神分析开创者的思想轨迹,再次体悟“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与我们戚戚相关的问题,重新发现弗洛伊德自身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精神鞭辟入里的解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弗洛伊德的特质和性格 

当一个人给自己亲近的人写传记的时候往往因为怕夹杂过多的个人感情而流于枯燥和乏味,但我不是这样,我总是很主动地询问弗洛伊德好友们的意见,然后把他们的意见综合考量,因为人与人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对于什么是弗洛伊德最突出的特点这个问题,我在询问其好友时尤其关注这个问题,有一次我问了弗洛伊德最后二三十年最亲近也最了解他的安娜这个问题,她毫不犹豫地说:“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单纯。”琼·里维埃(John Riviere)也同意这个看法,认为单纯是“弗洛伊德最有意义的特质”。我们应该认同安娜的观点,毫无疑问,弗洛伊德最讨厌让生活变得复杂的东西,不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表现出来。比如说他全部的行头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三套内衣,哪怕是度长假,他的行李也是简单到了极致。琼·里维埃还注意到他的这一特质在工作中的表现,在弗洛伊德去世后,她在评论中这样写道:

 

不管他是否在进行分析,他的兴趣内容永远与众不同,永远那么简明扼要,这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以为他在兴趣背后还有其他什么目的,或者认为他这样热情地对待科学工作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身外的什么目的。在他的这种热情中存有的那份单纯可能就是弗洛伊德最有意义的特质。他在专心于自己的研究时是那样的全情投入,以至于他本身仿佛成了一个研究的工具。他的眼睛敏锐而具有洞察力,不但保留着孩子般的天真无邪,还具有成熟的耐心和谨慎,更重要的是忘我的研究精神。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太小的、太平常的或者不干净的,这是他天真无邪的一面,而在某种时刻,浓眉下的那双锐利的眼睛又总能看穿事物的表面和突破现有的局限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有着一般人看不到的坚忍、缜密和决断力,而他冷静客观的怀疑精神曾经被误认为是一种愤世嫉俗和悲观主义。他的特质就好像是永不停歇的猎人和恪尽职守毫不懈怠的警犬的综合体,他对男女感觉行为的根源的发现和了解就是基于这种特质的结果。他坚忍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上坚定不移的诚实强有力地支撑了他的天赋,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神奇的想象力,最终使他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从这段主题明确且例证丰富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她所感知的弗洛伊德的特质不仅突出也直指要点。其实仅从他的举手投足就时时能表现出这种特质来。弗洛伊德有着一种沉着稳健的风度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这是那些装腔作势、趋炎附势的人不能比的,他也非常讨厌那些拿腔拿调、阿谀奉承、虚与委蛇和勾心斗角,有人说他“高傲”“自负”,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弗洛伊德说话简单直接,直中要害,从不掺杂多余的话语。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能够真正地为别人着想,除此以外他并不够灵活或者圆滑,所以有的时候陌生人会觉得他的态度不好,有种被冒犯的感觉,但我并不觉得奇怪。其实他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他基本上不会拒绝别人的拜访,即便拜访者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也一样会接待人家。

对于亲密的朋友,他也有轻松和平易近人的一面。他不是一个富有幽默细胞的人,但他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幽默,而且他喜欢引用有趣的格言、先人们的警语尤其是犹太人的轶事来评论事物,听起来不但不会觉得别扭,反而觉得他的比喻完美恰当。虽然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我们还是隐约觉得他性格中有一种冷漠,让人不敢轻易接近。

弗洛伊德总是很坚决地说只有他自己有权决定向别人显露或者隐藏多少自己的性格特点。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的做法有些极端,用“秘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有些完全没必要保密的事情他也守口如瓶。通常情况下,弗洛伊德不是冷漠和沉默的人,无论什么样的话题他都能自由并且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或多或少还是让人觉得他对自己性格方面的问题讳莫如深。实际上他讨厌任何关于他自身的问题,而且他从来不跟他的孩子们提起他年轻时的事情,所以他的孩子们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大部分是来自这本自传,对于他们来说,这类话题虽然没有被明令禁止,但确实是一种禁忌,他们也从没敢提起过。弗洛伊德中年时还常常会对我们提起他正在写的东西,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连这方面的信息也变得守口如瓶,连最亲密的朋友也不能例外,如果被问起,他也只是说时候到了自然就知道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能够在他身上看到一个反差很强烈的对比,一方面他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生活完全公开,另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爱情生活却从未透露半分,这绝对是他杰出的地方,因为要把人生中最纯洁、最重要的感情生活隐藏起来就需要作太多的努力。

但矛盾的是弗洛伊德不是一个会为别人保密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不稳重。曾经有好几次他把本不该说出去的同事的私生活告诉我,当时我想他也许是心里放着这些惨痛的事情憋闷得难受才会把心里的包袱交给他完全信任的人来缓解一下心情。也许我的猜测已经接近事实,又或许是他要保守自己的秘密导致心理压力非常大,所以他就用这种间接的缓解方式,以泄露别人的秘密的途径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有一次詹姆斯·斯特雷奇向弗洛伊德求救时,我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全是好话,也有我当时对他的了解,等等。之后某一天的早会之后,弗洛伊德竟然到隔壁房间把我这封介绍信拿出来大声地念给詹姆斯听。还有一次我早年的一位病人接受弗洛伊德的治疗,我把我认为用得着的一些秘密资料寄给他,那是关于病人偷偷使用吗啡的材料,在与材料一同邮寄的信上我特别嘱咐千万别让病人知道我给他资料的事情,那次他回信向我保证一定不会向第二个人透露,但不久之后我就收到那个病人的一封信,信中非常愤怒地抱怨我不应该把他的信息告诉别人。

弗洛伊德讨厌生活中所有烦琐的事情,这和他性格中的两个特质有紧密的关系,即他对形式化的厌恶和对限制的厌烦。他厌恶形式可以部分归因于他自小贫贱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使他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交往。在他早年写给未婚妻的信中曾经多次承认自己不善于社交和不懂得献殷勤,这使他有点自卑。但后来他完全克服了这些问题,虽然还是让人觉得与他交往存在隔膜,但他会适当地做一些友善的举动,比如把他珍藏的艺术品馈赠给他人,等等,他的人际交往态度也不再遭到非议了。可能还有一点要说明,那就是他患有慢性咽炎,加上他吸烟过度导致他经常会大声地清嗓子和吐痰,很多人不喜欢他这些动作,甚至还会坐立不安,这时弗洛伊德总是责备他们太敏感。

弗洛伊德对于限制的厌烦尤其体现在法律这种最普遍的保障关系上面。他认为假如双方完全信任,法律就没有必要存在;但假如双方不存在信任,那么法律中的那些烦琐的条款对事情也起不了任何帮助作用。因此当他听说美国的精神分析学会按惯例会邀请律师来拟定会员制度时既惊讶又愤慨。他这种态度根深蒂固,以至于碰到稍微精细的事情时就会困难重重。我们已经努力让他接受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章程,但他还是认为学术组织没有设立章程制度的必要,有时候他还会提出一些违背制度的想法,比如他会说:“那我们把章程改一改吧!如果你将来觉得有必要可以很轻松地再改回去。”这就是他的性格,宁可强硬地解决事情也不愿妥协。

守法的人也许会认为弗洛伊德的这种态度是因为他极端专制,但实际上他的出发点并不是这样。他的本意是要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法律拘束,要时刻保持一种决定的自由。但某些时候这种解释也行不通,比如他在著作中引用别的分析家的论点时完全不像他引用文献时那样正确和完整。因为这事兰克经常开他的玩笑:弗洛伊德引用别人的文献就像国王发勋章一样,全凭一时的冲动。还有更离谱的事,他会张冠李戴地把这书中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归结到那本书的评论家身上。

对于弗洛伊德的专断,一部分是源自他与众不同的性格,即他对待人的二分法判断。没有人能够比弗洛伊德更了解人性由善恶组成,所以人们很难理解他那种性格。以弗洛伊德的意识或者潜意识的观点看,人有善恶之分,或者说有喜欢和讨厌的区别,在这两者之间很少存在别的形式;但在他看来,人只有好人和坏人两种,顶多随着时间的变化人性也在交替变化而已。令人奇怪的是像他这样卓越的心理学家在大家眼中却是最不能了解别人的人。或许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奇怪,因为这两种特性可以毫不矛盾地互相融合。


展开
目录

目录

导读:弗洛伊德的一生

弗洛伊德的特质和性格 / 3

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25

《梦的解析》 / 47

弗洛伊德的爱情与婚姻(一) / 61

弗洛伊德的爱情与婚姻(二) / 104


弗洛伊德自传

摸索、研究与催眠术 / 125

从催眠术到性因素 / 139

俄狄浦斯与精神分析 / 150

自由联想与梦的解析 / 164

精神分析的历史演进 / 174

游刃于医学之外 / 191

后记 / 1935年 / 203

附录:弗洛伊德生平大事年表 / 20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