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墨子精华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8037177
  • 作      者:
    墨翟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译者简介:

杨自忠,男,出生于1976年,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现为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工作。编著有《中华经典解读》《汉译经典》。


展开
内容介绍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一般被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墨子精华》一书,选录了《墨子》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解读以及典例阐幽五个部分,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墨子的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修 身



【题解】

修身,不仅先秦儒家讲,墨家也讲。墨家修身的原则是固本为先,务末次之。这一原则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君子在修身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勤修行之,则事半功倍,切中要害。其二是君子在修身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勤修行之,则事半功倍,切中要害。


君子战虽有陈①,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闇②,无务博闻。


君子指挥作战虽然讲究阵法,但必以战士的勇敢为本;办理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亲人的哀痛为本;做官虽然需要有学问,但以品行为本。因此,根基不牢固,就不会有繁茂的枝叶;周围的人不能亲近,就不要去招徕远方的人;自己的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对外交际;办事没有始终,就不要贪图办许多事;连一件事物都不能弄明白,就不要去追求见闻广博。


【注释】

①陈:同“阵”,作战阵形。②闇(àn):不明白,不懂得。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①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②之言,无入之耳;批扞③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④,无存之心,虽有诋讦⑤之民,无所依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⑥;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⑦,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因此古代的君王治理天下,一定要先明察左右,而后方能招徕远方的人。君子能够明察左右,而左右的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由于修养不够而遭到别人诋毁的,应自我反省,这样就能少些怨气而使自身品行的修养也得到了提高。对于谗言恶语的话不用去听;抨击他人的话不要去说;伤害别人的念头不要放在心里。这样即使有诋毁攻击他人的人,也就无从依靠了。因此君子做事的力量就会日益强大,志向也日益远大,功业也日益兴盛。君子的处世之道是:贫穷时能够廉洁自守,富贵时能够施展恩义,对生者表示出爱心,对死者表现出哀痛。这四种行为不可以伪装做假,必须是自身所具备的。蕴藏在内心的是无限的慈爱;体现在身体上的,是无尽的谦恭;说出口的,是无比的典雅。这种修养通达到你的四肢与肌肤,即使头发花白,头顶变秃,都不会放弃,能做到这些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注释】

①迩:近,左右。②谮慝(zèntè):诬蔑毁谤。谮,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慝,奸邪,邪恶。③批扞(hàn):亦作“批捍”。抨击。④孩:为“刻”之误,残酷,残暴。⑤诋讦(dǐjié):诋毁攻击。⑥无以竭爱:意为无止境的爱。⑦隳颠(huīdiān):秃顶。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①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②。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③智无察,在身而情④,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⑤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意志不坚强的人,他的智慧一定不会很高;说话没有信用的人,行动一定不会有结果;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他人的,不值得和他相交;在道理面前不坚定,见闻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人,也不值得和他交往。根基不牢固的必然会出现危机,有勇气而不注重修养的人,以后一定会堕落。源头浑浊的水流不会清澈,行为不守信用的人名声必定会受损伤。名声不会凭空而来,荣誉不会自己增长。只有成就了功业,名声才会到来。名声和荣誉不可虚假,因为这是要反求于自身的。只注重空谈而很少行动的人,即使能言善辩,也不会有人相信;出力多而自许其功劳的人,虽然付出多,目的也很难达到。有智慧的人心里明辩却不多说,做得多却不夸耀功劳,所以能名扬天下。说话不在多而在于智慧,不在于文雅而在于明确。所以没有智慧就不能明察,再加上自身的懒惰,那就只能是与所追求的东西背道而驰了。一种善行没有内心的支持是不能长久保持的,一种行为如果得不到自身的理解就无法树立。名声不会因为简略而获得,荣誉也不会因为巧诈的办法建立。君子是以身体力行来达到的。而让利欲熏心,轻易忘记名声,却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从来没有过。


【注释】

①辩:同“辨”。②秏:失。③彼:借为“非”。④情:为“惰”之形讹。⑤戴:同“载”。

墨子认为,“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喑,无务博闻。”在交友时,亲戚是主要矛盾,朋友是次要矛盾,与亲戚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与朋友交往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点与墨子的“兼相爱”思想并不矛盾,这是讲君子修身的原则,是达到“兼相爱”远景的途径。墨家曾对修身的方法做了这样的阐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聚财不能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这里墨子提出了君子的标准:志强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笃、博学多才、明辨是非。这便是墨家修身的目的。至于具体的修身方法,墨子主张两点:其一是发自内心,杜绝虚假。“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墨子强调修身之要在于发自内心,矢志不渝,认为只要如此修身必可“名誉扬天下”。他反对为了名而修身,“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其二是远离恶友,君子日强。在先秦诸子中,墨家特别强调环境的重要性,这在下一篇有专门阐述。墨子认为,只有君子能做到“谮匿之言无入之耳”,诋讦之民自然“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这样,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愈,设壮日盛”。至于墨家的修身的目的与儒家相似,只不过最终达到的政治蓝图有异罢了。墨家君子的核心价值观是义,“义,利也。”君子修身以成为一位志强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笃、博学多才、明辨是非的对天下有用的贤人,通过推贤举能的选举办法委以治国安邦的重任,则“兼相爱,交相利”的天下大治局面指日可待矣。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兴亡。修养不是针对某个人而言,而是针对整个社会而言的。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事。




典例阐幽


糟糠之妻不下堂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这个人必须善于做人,那怎样做人呢?修身养性是最为重要的,宋弘之所以能成为众臣中最优秀的,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内心的修养。

宋弘,字仲子,东汉初期的名臣,他不仅以清节威德著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世称道。

汉代曾发生过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当时,刘秀力量薄弱,被王郎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战斗中,刘秀手下有个叫宋弘的大将不幸负伤。当逃到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而后面追兵又紧,怎么办呢?刘秀没办法,只好将宋弘托付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养伤。姓郑的这户人家很同情刘秀,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亲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很是周到。特别是郑家女儿,长得虽不很漂亮,但为人正派,聪明大方,待宋弘像亲兄弟,煎汤熬药,问寒问暖,关情备至。宋弘非常感动。日子一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宋弘伤好后,两人便结为夫妻。后来宋弘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终于帮刘秀得了天下。

汉光武帝刘秀即位以后,宋弘被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他将自己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的俸禄,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而自己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常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替姐姐再找一个好丈夫。

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大臣,光武帝想趁此机会看看姐姐态度,于是问道:“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他人无法跟他相比。”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机会把这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颇动了一番脑筋。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自己也不好下台。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光武帝问宋弘:“我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一个人要发了大财,他过去的妻子就会被抛弃,另寻新人,是这样的吧?这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正色回答皇上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听了这话,皇上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了。


展开
目录

目  录

亲士…………………………………………………………1

修身…………………………………………………………8

所染…………………………………………………………13

法仪…………………………………………………………18

七患…………………………………………………………23

辞过…………………………………………………………29

三辩…………………………………………………………36

尚贤上…………………………………………………………39

尚贤中…………………………………………………………44

尚贤下…………………………………………………………53

尚同上…………………………………………………………60

尚同中…………………………………………………………67

尚同下…………………………………………………………77

兼爱上…………………………………………………………85

兼爱中…………………………………………………………89

兼爱下…………………………………………………………96

非攻上…………………………………………………………107

非攻中…………………………………………………………111

非攻下…………………………………………………………118

节用上…………………………………………………………127

节用中…………………………………………………………133

节葬下…………………………………………………………138

天志上………………………………………………………… 150

天志中…………………………………………………………156

天志下…………………………………………………………165

明鬼下…………………………………………………………174

非乐上…………………………………………………………187

非命上…………………………………………………………194

非命中…………………………………………………………202

非命下…………………………………………………………208

非儒下…………………………………………………………214

大取…………………………………………………………223

小取…………………………………………………………232

耕柱…………………………………………………………237

贵义…………………………………………………………246

公孟…………………………………………………………254

鲁问…………………………………………………………266

公输…………………………………………………………278

备高临…………………………………………………………282

备梯…………………………………………………………286

备水…………………………………………………………290

备突…………………………………………………………293

号令…………………………………………………………29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