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文教育经典:文章学纂要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3827862
  • 作      者:
    蒋祖怡
  • 出 版 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适合语文教师及对语文感兴趣的中学生和家长阅读、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蒋祖怡(1913—1992),著名学者、教育家,国学家蒋伯潜之子。1937年毕业于江苏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历任中学国文教员,上海世界书局编辑、编审。1946年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1947年受聘于浙江大学文学院。后长期担任浙江师范学院与杭州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蒋祖怡先生存学深思,勤于笔耕,著有《文章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骈文与散文》《小说与戏曲》《文心雕龙论丛》等数十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国学家蒋伯潜、蒋祖怡父子合作编撰的“国学汇纂丛书”十种之一,1942年由上海正中书局出版,1947年再版,以后又多次在中国台湾地区再版、重印。全书共分二十章,是一本集语言学、修辞学、篇章学等方面综合研究文章及其写作的书籍,适合作为语文教师、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者、中学生和语文爱好者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的阅读或教育教学参考读物。

    2017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正式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有一篇报道说,部编本语文是专治少读书、不读书的。我很赞赏这个说法。关于怎么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我说了很多,重要的是什么?我看就是回到原点,请老师带头多读书。”希望我们这套“以增进阅读兴趣为宗旨”的“国文教育经典”丛书能够为此添砖加瓦。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通行的是语体文,可是报章、公文还都通行文言。当民国四五年,《新青年》上登载着许多争辩的文章:有人主张仍用文言文,有人却以为非加改革、用语体文不可。现在语体文已奠定了根基,许多人都将这功劳归之於蔡元培、胡适、钱玄同诸人。胡适又有《白话文学史》的创作。可是只有上册,只谈到唐代,而忽略了宋代以后的演变;同时他只注意到古代平易的文章,以为平易便算是白话。其实语体文之所以成立,全是语文能一致的缘故。

我疑心三代以前是语文一致的。如《尚书》所载完全是佶屈聱牙的文章,而秦汉之文反较《尚书》为平易;这决不是中国文化的倒退,大抵《尚书》所载,完全是当时的口语,所以变成佶屈聱牙了。司马迁的《五帝本纪》之中,大抵是翻译《尚书》;也许因为纯写当时口语,汉代人不易明白,又或嫌它不文雅,所以改译了。又如《论语》中所用的助词,又与后来文言文所用的方式不同,大约这也是依当时口语来写录的。

…………

我们叙述白话文的开端,似乎应该从宋朝说起。宋代白话文的通行,最大的原因是杂剧讲史的盛行和理学的勃兴。

杂剧必须道白;在唐代只具雏形,而在宋代才成立。既有道白,那末,写录时一定得将道白一起写下来,不容翻译成文言。这便是实实在在的口语了。可惜在现代宋杂剧的本子不能找到。所记录的,大抵已是文人翻译过的。所谓讲史,类似今日之说书。说书当然是口语而不是文言。所以明郎瑛的《七修类稿》中说:

 

小说起宋仁宗……故小说得胜回头之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

 

即就现在所存的《宣和遗事》而言,是口头语后来稍加润色的,与唐代的传奇大不相同,如:

 

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去大内门直上一条红绵绳上,飞下一个仙鹤儿来,口内衔有一道诏书,一员中使接得展开。奉圣旨:宣万姓。有那快行家手中把着金字牌,喝道:“宣万姓!”少刻,京师有似雪浪,尽头上载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下山看灯。

 

此外说话之本,如《京本通俗小说》,较唐代小说冗长,且更多曲折,起首虽然好引诗词,而内容文字却是语体。此外如《古今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非吴承恩所作者,本收於《永乐大典》中)等等,也可以说是语体的作品。

为什么宋代小说突然会有语体写的?这一半也是戏剧的发达与说书的盛行,但一半也是承唐末五代的风气;不过在宋代始有明白可考的证据罢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清光绪的时候,敦煌千佛洞的藏经才显露,大抵都运入英、法,中国也有拾其目录藏京师图书馆。书为宋初所藏,多佛经,而内有俗文体的故事数种,盖唐末五代人抄。如《唐太宗入冥记》《孝子董永传》。秋胡小说则在伦敦博物馆,伍员入吴故事则在中国某氏,惜未能目睹,无以知其与后来之关系。

 

宋代以帝王而喜平话,这也是平话能盛行、能保留到现代的缘故吧。

宋儒理学盛行,而有“语录体”,以为“工文则害道”,所以用平凡的俗语来解释大道的。《唐书・艺文志》已有《神清参禅语录》。学者都重口语的实录,因此白话文便通行。但是钱大昕却反对道:

 

释子之语录始於唐,儒家之语录始於宋。儒其行而释其言,非所以垂教也。君子之“出辞气必远鄙倍”。语录行,而儒家有鄙倍之词矣。

 

而当时宋儒,也确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可得而闻;夫子之文章,不可得而闻”的语解嘲的。其实,用口语作文章,宋儒也不必解嘲,后人也不必诟骂。宋儒使语体遗留下来,使口语与文章一致,他们的功劳,当在说述儒理以上。兹举陆象山语录做例:

 

凡事莫如此滞滞泥泥,某平生於此有长,都不去著他事。凡事累自家一毫不得。每理会一事时,血脉骨髓都在自家手中。然我此中却似个闲闲散散,全不理会事的人,不陷事中。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说  ………………………………………………001

第二章 字的形态与意义  …………………………………019

第三章 字音的变化  ………………………………………033

第四章 复词的组织  ………………………………………047

第五章 词性及其活用  ……………………………………065

第六章 实数与虚数  ………………………………………082

第七章 遣词的方法  ………………………………………092

第八章 句子的构成式  ……………………………………124

第九章 句子的变化  ………………………………………137

第十章 明喻、暗喻和寓言  ………………………………157

第十一章 夸饰  ……………………………………………168

第十二章 大名与小名  ……………………………………177

第十三章 造句上应注意的事项  …………………………187

第十四章 章篇的安排  ……………………………………213

第十五章 开端与作结  ……………………………………228

第十六章 动作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  ……………………242

第十七章 题目的研究  ……………………………………259

第十八章 写作的准备  ……………………………………269

第十九章 文章流变(上)  ………………………………281

第二十章 文章流变(下)  ………………………………31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