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
0.00     定价 ¥ 5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7191303
  • 作      者:
    廖启鹏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廖启鹏,中国地质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博士后。从事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米兰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ELISAVA设计学院、萨拉戈萨大学访问学者。著有《村庄布局规划理论与实践》 《灾害遗址景观化再生研究》 《景观设计概论》 《景观观赏植物识别与应用》 等;在《设计艺术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艺术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十余项课题。曾获湖北省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一、二、三等奖项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主要从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识别、评估与再生模式、废弃矿区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方法等方面阐释了矿区再生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要价值。全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城市双修”和绿色矿山等研究背景;辨析了绿色基础设施和废弃矿区的概念;分析了环境美学、恢复生态学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等理论,并借鉴了绿色基础设施、棕地、废弃矿区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解读了国内外废弃矿区再生的经典案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可持续发展
1.1.2 新型城镇化
1.1.3 “城市双修”
1.1.4 绿色矿山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绿色基础设施相关释义
1.2.2 废弃矿区的相关概念
1.3 相关基础理论
1.3.1 环境美学
1.3.2 恢复生态学理论
1.3.3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理论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2.1 绿色基础设施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综述
2.1.2 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综述
2.2 棕地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棕地的缘起
2.2.2 棕地再生的兴起与发展
2.3 废弃矿区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废弃矿区再生的兴起
2.3.2 国内外废弃矿区再生研究现状
2.4 废弃矿区再生实践研究
2.4.1 国外案例
2.4.2 国内案例
2.4.3 案例综述

第3章 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识别、评估与再生模式
3.1 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调查
3.2 废弃矿区景观资源价值评价
3.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3.2.2 根据判断值设定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3.2.3 废弃矿区景观再生价值评价指标的权重的合成和总排序
3.2.4 废弃矿区景观资源价值的计算
3.3 废弃矿区再生模式
3.3.1 恢复型开发模式
3.3.2 初级开发模式
3.3.3 深度开发模式
3.3.4 小结

第4章 废弃矿区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
4.1 宏观层面可行性研究
4.1.1 宏观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
4.1.2 实施层面的可行性
4.2 城市尺度可行性研究
4.2.1 城市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
4.2.2 城市绿色空间的缺失
4.2.3 城市两类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4.2.4 废弃矿区成为两者融合的切入点
4.3 场地尺度可行性研究
4.3.1 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
4.3.2 场地尺度废弃矿区的可行性分析

第5章 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
5.1 建立绿色基础设施为先导的主动性
5.2 建立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
5.2.1 保护生态敏感区
5.2.2 修复废弃地
5.3 构建城乡统筹的绿色融合体系
5.3.1 构建多样化的城乡绿色融合体系
5.3.2 建设融合多种形式和功能的绿道

第6章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方法
6.1 自然过程导向下的设计方法
6.1.1 自然过程引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6.1.2 自然过程引入废弃矿区景观再生设计
6.2 “海绵体”理念导向下的设计方法
6.2.1 “海绵体”理念与废弃采石场相结合的可行性
6.2.2 适用于“海绵体”理念的采石场特征研究
6.2.3 低影响开发
6.2.4 海绵城市
6.2.5 结语
6.3 矿区地域文化传承与设计方法
6.3.1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
6.3.2 废弃矿区景观再生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方法研究
6.4 大地艺术方法运用与废弃矿区再生设计
6.4.1 大地艺术的概念
6.4.2 大地艺术表现手段
6.4.3 废弃矿区景观再生中大地艺术设计方法
6.4.4 结语
6.5 废弃矿区聚落生态设计
6.5.1 矿区聚落的概念
6.5.2 矿区聚落存在的问题
6.5.3 矿区聚落生态设计方法

第7章 大冶铜绿山矿区再生设计
7.1 现状概况及规划范围
7.1.1 现状概况
7.1.2 规划范围
7.2 旅游资源研究
7.2.1 大冶旅游业发展分析
7.2.2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析
7.2.3 铜绿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
7.3 基地现状认知
7.3.1 高程分析
7.3.2 坡度分析
7.3.3 用地适宜性评定
7.3.4 土地利用现状
7.3.5 现状道路分析
7.3.6 现状水系分析
7.3.7 现状景观资源分析
7.3.8 现状工矿企业分布
7.3.9 现状受损资源分析
7.3.1 0现状村庄分布
7.3.1 1旅游开发安全风险评价
7.4 项目定位
7.4.1 总体定位
7.4.2 产业定位
7.4.3 功能组成
7.4.4 发展目标
7.4.5 主导战略
7.5 空间布局及项目体系
7.5.1 空间布局规划
7.5.2 项目体系构筑
7.6 专项规划
7.6.1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7.6.2 风景游览规划
7.6.3 土地利用规划
7.6.4 交通系统规划
7.6.5 绿地系统规划
7.7 拆迁安置
7.7.1 村庄综合评价及规划
7.7.2 居住用地及村庄安置规划
7.8 生态修复专项
7.8.1 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
7.8.2 矿山生态修复考核指标
7.8.3 铜绿山及石嘴山生态修复设施
7.8.4 生态修复范围
7.8.5 生态修复区划引导
7.9 石嘴山矿区景观设计
7.9.1 现状分析
7.9.2 功能分区及总平面规划设计
7.9.3 道路交通设计
7.9.4 服务设施规划
7.9.5 植物配置
7.9.6 分区设计
7.9.7 “海绵体”理念下的修复设计
7.9.8 废弃工业设施改造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
《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家矿山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附录二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