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的认知基础与逻辑刻画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01356
  • 作      者:
    何纯秀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何纯秀,1971年生,四川广安人。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和认知科学。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理解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事件?如何理解人类行为?这些问题一直是知识论学者思考的重点。本书述评了柏拉图、康德、罗素等关于理解的哲学思想,首次在国内引入跨学科研究方法,力图从认知科学与逻辑学角度解释理解概念。
展开
精彩书摘
  《理解的认知基础与逻辑刻画》:
  洛克在考察人们的知识的起源时认为应求助于人们的经验和观察,认为理解的过程是从孩提时事物千万遍刺激感官所获得的简单观念开始的。当然对复杂观念的理解,就需要运用心灵的主动性,通过感觉的、知觉的或推论的方式方法,对简单观念进行合成、联想以及抽象,达成理解。休谟在这条道上走得很远,认为人心中除了知觉外一无所有,包括人类理性的一切对象(观念的关系和实际的事情)都是人心依据习惯和联想而确立的主观心理联系而已,人们凭借经验发现实际事物的因果关系。
  罗素认为通过亲知获得的知识具有无可置疑的准确性,是所有其他知识的基础。无论是语词意义、语句意义还是复杂表达式的意义,只有作为亲知对象才是可以理解的。罗素认为尽管知识不可能都是亲知的,但我们可以借助思维间接地知道许多东西,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最终与亲知建立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凭借描述而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凭借亲知而理解的知识,从而理解此命题。同样人们若要理解复杂表达式就必须将其分析为简单符号,即使你从未听过“玫瑰花是红的”这个符号,你也可以理解它,因为当你知道了“红”和“玫瑰花”是什么时,你就可以知道这个符号的意义及它所指称的外部事实。但理解“红”这个符号的意义就必须亲知它所代表的对象,盲人由于不能亲知红这种颜色,所以不可能理解“红”这个符号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引论
第一章哲学对理解的研究
第一节欧洲早期哲学对理解的研究
一柏拉图对理解的研究
二亚里士多德对理解的研究
三中世纪宗教哲学对理解问题的探讨
第二节近代哲学对理解问题的研究
一培根、笛卡尔和洛克对理解的讨论
二贝克莱、休谟和莱布尼茨对理解的研究
第三节德国古典哲学对理解的研究
一康德对理解力和理解限度的讨论
二黑格尔对理解力的研究
第四节分析哲学学派的理解研究
一弗雷格:理解一个词或句子就是知道这个词或句子的含义
二罗素:只有亲知知识才能被理解
三维特根斯坦:理解命题是知道命题真时是什么情形
四达米特:理解是实践能力的显示
五普特南:构成理解的不是心理事件而是恰当时机恰当行为的能力
第五节解释学的理解研究
一施莱尔马赫:理解是解释者与作者之间内在的心灵沟通,是一个从整体到
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
二狄尔泰:理解是对生命表达的理解
三海德格尔:此在前存在论地领会着自身,领会体现为生存论上的筹划活动
四伽达默尔: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
小结
第二章理解的含义与类型
第一节理解的不同释义及其评价
一词典释义及其评价
二部分学者观点及其评价
三理解就是“主体知道……的意义”
第二节理解的类型
一根据理解主体不同而区分的理解类型
二根据意义载体不同而区分的理解类型
三根据意义不同而区分的理解类型
四根据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区分的理解类型
五其他理解类型
第三章理解的认知基础
第一节理解的心理学研究
一巴甫洛夫学派的“联想的联想”说
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
三认知学派的结构同化说
第二节理解活动中的主要认知成分
一亲知:亲身观察和体验
二意象:理解过程中伴随的心理现象
三自我意识:反思型理解活动的基础
四推理:有助于理解
五语言:理解的重要工具
第三节理解力的构成
一正确回答问题的能力
二产生意向性的因果能力
三恰当时机恰当行为的能力
四与人类社会正常互动的能力
五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第四节理解的认知过程
一从“物到观念”的四途径
二信息传递与加工的微观过程
三人脑中知识的表征与检索
第五节基于命题表征的理解模型
一命题是文本与阅读的基础
二单句中阅读时间是命题数量的函数
第四章理解的逻辑刻画
第一节基础认知系统S5
一形式语言
二公理化系统
三语义
四可靠性与完全性
第二节两类刻画理解的保守系统
一理解命题就是知道命题的意义
二语言与语义
三基础认知系统K、T、S4和S5
四可靠性与完全性
五对S5无效的公式
六U的另一个缩写及系统
第三节理解的认知系统ELU
一语言与语义
二认知系统ELU
三可靠性与完全性
总结
一已完成的目标
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