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论与史学(第3辑)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17467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理论与史学(第3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史学理论,着眼于中国历史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倡学术争鸣,以繁荣和推动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理论与史学(第3辑)》主要刊载史学理论、中国历史研究、历史文献学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理论与史学(第3辑)》:
  在社会史论战中,史料的运用方面也存在着弊端,一是不重视史料,很少以可信的史料作为研究基础;二是曲解、割裂史料,以附会理论。在有关社会史论战的反思中,郭沫若检讨了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存在的失误,强调运用正确的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侯外庐提出应当以谨守考证辨伪方法作为历史研究的原则。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54年新版引言中曾指出:“历史研究,和研究任何学问一样,是不允许轻率从事的。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点非常必要,这是先决问题。但有了正确的历史观点,假使没有丰富的正确的材料,材料的时代性不明确,那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其实是他反思和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史料运用上所存在的偏差而提出的历史研究原则。早在《十批判书》中的《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郭沫若就已经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古代研究上的资料问题”中有关“文献的处理”“卜辞的处理”“殷周青铜器的处理”进行了检讨。如他指出《周易》为战国初年的作品,却一向被认为是殷末周初的作品,他从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把《周易》作为研究殷末周初的资料,当然完全是错误的”。在处理殷周青铜器问题上,因“无条件地把(罗振玉)《殷文存》作为殷代的资料而使用,近来还有不少的朋友以讹传讹,我是要承认我的冒昧的”①。除了误用史料之外,《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还存在曲解史料的弊端。对此,郭沫若也进行了检讨。如根据社会发展理论,铁器的出现与使用是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他为证明西周是奴隶社会,提出周代——铁的出现时期,认为周由古公到王季再到文王,农业发达,“终于把殷也灭了。农业的这样骤然的发展又是甚么原故?便是铁器的发明!”②尽管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均未表明周代有铁器,他却据《考工记》“段氏为铸器”之“段”可引申为“‘铁’的意义”,说明其所做的镈器一定为铁器。《诗经·大雅·公刘篇》“取厉取锻”一语,他解释说:“厉是石器,锻,《毛传》训石,《郑笺》谓‘石所以为锻质’,则是铁矿之意。”从而论证西周有铁器。“《公刘》这诗是周初的文字,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在周初的时候铁的耕器是发明了。”①因铁器的发现,周室农业发达起来,终究将殷室吞灭了,而且完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奴隶社会。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评》中,他指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公刘篇》绝不是周初的诗,锻字的初文即是段字,有矿石,石灰石以及椎冶的含义,并没有铁矿的意思。我以前根据郑玄‘石所以为锻质’的解释认为铁矿,那完全是牵强附会。”据《诗经·公刘篇》“取厉取锻”一语,“解释为周初已发现铁,作为周人的生产力超过了殷人的根源。这所犯的错误相当严重”②。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在运用史料方面的纠偏,郭沫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如认为以前将殷代作为氏族社会是低估了其生产力的发展,殷代应是奴隶社会。所以,他强调:“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要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有害。”③这是在总结社会史论战中史料之运用所得出的深刻认识。
  侯外庐针对社会史论战中学者普遍忽视具体史料,以公式对公式,教条对教条,以及运用史料的随意性,强调史料考辨对正确研究中国社会史的重要性,认为“必须接受清代学者考证的传统”“必须接受卜辞金文家的传统”④,为中国古史研究的路径之一,并将“谨守考证辨伪的治学方法”作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原则。他指出:“科学重证据,证据不够或不适当,结局就会闭门造车和主观臆度。”具体说来,必须勤恳虚心吸收前人考据学方面的成果,再进一步或改进或订正他们的说法。第一,要弄清资料的时代,不可张冠李戴。“例如,引用《书经》的,如果拿《商书》当做殷代的作品去论证商世,就会大上其当。如果拿《周礼》来论证周初的制度,就会犯错误。”在社会史论战中,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因对有关资料的时代没有考证清楚,就出现过此类的错误。
  ……
展开
目录
历史研究的古今中外法
在多元论与一元论之间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海登·怀特史学价值观剖析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反思(1949年以前)
法国年鉴史学时间序列的构建
——评勒高夫《试谈另一个中世纪》
民族主义、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之纠葛
——1919—1924年外蒙古“二次独立”问题研究
宁可先生与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
论柴德赓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特点
两晋士族制礼考
从《大清畿辅先哲传》到《清儒学案》
——徐世昌清学史著作编纂之演进
近六十年不懈的执着追求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编著中的人和事
我们在秦汉史研究中相识相知
——忆林剑鸣并侧记秦汉史学会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前沿报告(2015—2016)
网罗宏富,尽心整理
——《焦循全集》成就与特色简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