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诗百法
0.00     定价 ¥ 24.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9298177
  • 作      者:
    刘坡公
  • 出 版 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学诗百法》专为学诗者指示门径,主要指格律诗。文字浅显,体例详尽,初学者极易领悟。
★《学诗百法》分八个大纲,声韵、对偶、字句、章法、规则、忌病、派别、体裁,其中又分各子目若干则,共成百法。
★《学诗百法》由浅入深,学者循序渐进,可收举一反三之效。对于作法,极为注意条分缕析,举例详尽,体格完备,是实用的学诗入门指导手册。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坡公者,不知何许人也,有《学诗百法》《学词百法》二书传世。
展开
内容介绍
《学诗百法》系为初学者指示作诗门径而作,全书文字浅显,体例完备,作者对不同体裁的诗的作法条分缕析,举例详尽,学诗者如能按照书中所示门径去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收举一反三之效,本书可谓是一本实用的学诗入门指导手册。全书共分八个大纲,分别为声韵、对偶、字句、章法、规则、忌病、派别、体裁等,各纲下又各分子目若干则,合之共得百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练习四声法
学诗之第一步,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尤以练习四声为最要。“四声”者何?平、上、去、入是也。兹录昔人辨四声歌诀如下:

一 平声平道莫低昂
二 上声高呼用力强
三 去声分明哀远道
四 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一句言“平声平道莫低昂”者,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第二句言“上声高呼用力强”者,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并无尾音;第三句言“去声分明哀远道”者,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第四句言“入声短促急收藏”者,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譬之击鼓,以木槌轻击鼓之中心,其声为“东”,是谓平声;再击鼓面之四周,则其声为“董”,是谓上声;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谓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谓入声。总之四声之分,其不同之点有三:平、去有尾音,上、入无尾音,一不同也;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远而尾音短,二不同也;上、入二声虽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三不同也。能辨此不同之点,然后可与言练习,试再列表于后: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按照前表读法,以右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读入声时,以指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除不可稍误,历三日,然后易以“东”平声、“董”上声、“冻”去声、“笃”入声四字,仍照前法练习;再历三日,则无论何字一读平、上、去三声,而入声之字自然脱口而出矣。兹为练习时试验有无错误起见,故将四声之字再举数例于下:

平上去入 平上去入 平上去入 平上去入
东董冻笃 同动洞独 空孔控哭 蒙蠓梦木
隆拢弄陆 钟肿种烛 松悚宋粟 客拥用浴
江讲绎觉 知指志质 时氏侍日 诗矢诚失
医矣意一 基几记吉 私史肆率 离里利律
微尾未物 非诽沸弗 鱼禦御月 渠拒讵掘
居举锯厥 枯苦库阔 途杜度夺 吴午护活
孤古故割 西洗细膝 梨礼例栗 迷米谜密
佳解戒黠 排摆败拔 哀亥爱曷 该改盖葛
台怠队夺 真轸震质 申笋舜室 仁忍润术
因引印乙 旬尽殉疾 文吻问物 分粉粪拂
元阮愿月 翻反贩发 烦晚万伐 干澣旰割
丸缓换活 滩坦欢脱 删潸疝瑟 间简涧吉
先铣霰屑 笺剪箭节 钱践贱绝 船篆膳舌
坚茧见洁 萧小笑削 辽了料略 腰杳要约
交狡校脚 高槁诰阁 遭早灶作 桃稻盗铎
歌哿个骨 科可课窟 麻马祃陌 牙雅夏译
巴把霸伯 阳养漾药 张涨帐酌 长丈让若
将奖酱雀 香享饷谑 央痒恙约 良两亮略
情静净夕 惊颈敬戟 莺影映盖 丁顶钉滴
蒸拯证职 尤有宥亦 仇受授石 邹酒奏责
金锦禁急 阴饮荫邑 含憾 盍 甘敢绀鸽
盐琰艳叶 奁脸敛猎 成豏陷洽 缄减镒甲

按 这一节所讲的“学诗当重声韵”,声韵之中当以“四声”为要的“四声”,实质是讲的声调。汉语的声调主要由音高来决定,同时音长也往往起一定的作用。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古代汉语的声调系统,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系统不同。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即阴平声(用- 表示,如“妈”)、阳平声(用′表示,如“麻”)、上声(用ˇ 表示,如“马”)、去声(用‵表示,如“骂”)。在现代普通话里,古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古入声已经消失,分化到平(阴平、阳平)、上、去三声之中了,所谓“入派三声”。入声虽然在现代普通话中消失,却还保存在现代许多方言里(如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湖南方言、山西方言等)。有一首唐诗非常典型地说明了入声消失,“入派三声”的现象: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纲 声韵
一 练习四声法 003
二 辨别平仄法 006
三 检查诗韵法 009
四 通转古韵法 011
五 五律平起法 五绝平起附 013
六 五律仄起法 五绝仄起附 014
七 七律平起法 七绝平起附 015
八 七律仄起法 七绝仄起附 016
第二纲 对偶
九 一字属对法 019
十 二字属对法 020
十一 三字属对法 021
十二 四字属对法 023
十三 五字属对法 024
十四 六字属对法 026
十五 七字属对法 027
第三纲 字句
十六 研究炼字法 031
十七 研究造句法 034
十八 研究点眼法 036
十九 指示正格法 038
二十 指示拗句法 041
二一 指示变体法 042
第四纲 章法
二二 起笔突兀法 045
二三 承笔衔接法 046
二四 转笔呼应法 047
二五 合笔结束法 048
二六 因人述事法 049
二七 因地记游法 050
二八 因时点景法 051
二九 困境抒情法 052
三十 起句相对法 053
三一 收句相对法 054
三二 通体拗句法 055
三三 通体仄韵法 056
三四 通体写情法 057
三五 通体写景法 058
三六 分写情景法 059
三七 合写情景法 060
三八 明咏物情法 061
三九 暗咏物情法 062
四十 抚今怀古法 063
四十一 寓意托兴法 064
四十二 颂中寓讽法 065
四十三 褒中有刺法 066
四十四 参间虚实法 067
四十五 判别深浅法 068
四十六 顺点题面法 069
四十七 反托题面法 070
四十八 侧衬题意法 071
四十九 空翻题意法 072
五十 借物兴感法 073
五十一 触景生情法 074
五十二 首尾相贯法 075
五十三 前后相应法 076
第五纲 规则
五十四 考订四则法 079
五十五 领会四体法 080
五十六 相准题意法 081
五十七 采择材料法 082
五十八 辨别体格法 084
五十九 审叶音调法 086
六十 运用古事法 087
六十一 选定韵脚法 088
六十二 讲求诵读法 089
六十三 分析次序法 091
第六纲 忌病
六十四 论诗八病法 095
六十五 学诗五忌法 097
六十六 作诗五戒法 099
六十七 押韵八戒法 101
六十八 律诗四忌法 103
六十九 绝诗四忌法 104
第七纲 派别
七十 探索源流法 107
七十一 分别宗派法 108
七十二 研究变迁法 109
七十三 提挈纲要法 111
第八纲 体裁
七十四 学作歌谣法 115
七十五 学作乐府法 116
七十六 学作五古法 118
七十七 学作七古法 119
七十八 学作律诗法 120
七十九 学作绝诗法 121
八十 作排律诗法 122
八十一 作长短句法 124
八十二 作三言诗法 126
八十三 作四言诗法 127
八十四 作六言诗法 130
八十五 作杂言诗法 131
八十六 作白描诗法 132
八十七 作回文诗法 133
八十八 作叠字诗法 134
八十九 作联句诗法 135
九十 作集句诗法 137
九十一 作促句诗法 139
九十二 作无题诗法 140
九十三 作怀古诗法 141
九十四 作竹枝词法 142
九十五 作柳枝词法 143
九十六 作打油诗法 144
九十七 作宝塔诗法 145
九十八 学作棹歌法 146
九十九 学作宫词法 14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