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念桃花源:苏东坡与陶渊明的灵魂对话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8685441
  • 作      者:
    比尔·波特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5-01
收藏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新作;樊登作序,俞敏洪、蒋方舟、胡德夫推荐;桃花源就在我们心里某个地方,追寻桃花源,就像重回故乡

一个有趣的作者

比尔·波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原来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他在纽约遇到来自中国无锡的法师寿冶后,开始跟法师学习打坐。然后觉得修行比上学好,就放弃继续念博士,去了台湾,开始在寺院生活。

一些有趣的作品

波特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大陆旅行,寻访传统文化,直到今天已有三十年。他把这些经历写成书在中美两国出版,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其中特别有名的是《空谷幽兰》,在我们常见的寺庙、道观之外,介绍了当代真正藏在深山里修行的隐士。这部书拍成了电影,受到庆山、梁文道和其他许多读者的喜爱,甚至出现在了电视剧《欢乐颂》之中。

一个美丽的梦境

在《一念桃花源》这部新作品中,波特追寻了中国文化的**理想——桃花源。

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它美丽、平和、超然物外、不入流俗,像一个美丽的梦。波特在这本书里,沿着苏东坡、陶渊明以及王安石、司马迁的足迹,去他们住过的地方,喝他们喝过的酒,念他们写的诗,去追寻桃花源的来处与去处,把这个梦境带入我们现实的生活之中。

一本美丽的小书

有作者流畅自然、明白如话的文字;有大量的彩色照片和手绘地图;有大量留白的精心设计;有仿古书的裸脊装订。

一些喜爱者的评价

蒋方舟:波特是一个美国人,但他又比许多中国人更深入地抵达了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那里不仅有远去的诗歌和田园,还有闪亮的人格与风骨。

胡德夫:比尔在《一念桃花源》中用酒和诗跟千年前的诗人对话,把读者带到久远的年代前的桃花源般的诗境里。

俞敏洪:让我们随比尔·波特的《一念桃花源》,在田园诗歌中找到我们心里的桃花源。

樊登: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和痴迷远超于我,美国式的幽默和东方的禅意充满着整个旅程。

庆山: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展开
作者简介

比尔·波特(Bill Porter),字赤松,美国汉学家、作家和翻译家。

1970年,波特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有一天,他在纽约遇见了来自中国无锡的法师寿冶,并开始跟法师学习打坐。他觉得修行比上学好,于是就放弃继续念博士,带着仅有的两百多美元去台湾,开始了佛光山的寺院生活。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波特在中国进行了多次旅行,实地探访诗人、隐士和高僧的住地;在中美两国出版了一系列阐述中国文化的书籍,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代表作包括《空谷幽兰》《禅的行囊》及《寻人不遇》等。他还出版了佛学书籍《心经解读》和《六祖坛经解读》等,并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及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以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追寻而闻名。他的代表作《空谷幽兰》,就是深入名山寻访中国当今隐士的作品。而在《一念桃花源》中,他则试图追寻中国人心中千百年以来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在书中,波特踏着陶渊明与苏东坡的足迹,经扬州一路向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琼州,再回溯到陶渊明的故里庐山。陶渊明、苏东坡、王安石等人遗留至今的遗迹、当时当地的处境、心态以及随之而生的诗歌、理想,在波特优美流畅、明白如话的文字中自然浮现,还有手绘的路线图、地图和实地拍摄的照片,一起把我们带入古代文人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古人的遭遇与恬淡自然的心态,返照自身,安放我们当下的心灵。就在我们身处的滚滚红尘之中,在我们心中,找到自己所属的世外桃源。


展开
精彩书评

比尔·波特已成为翻译中国作品较多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他也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旅行作家。

  ——《纽约时报》

  比尔·波特的旅行文学让他在中国名声大震,他的叙述口吻并非隐晦谨慎的,而是清晰明确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闪光的独白。

  ——《纽约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至此,我已在此山三拜渊明,心满意足,别无他求了。我想找个地方稍作歇息,回味一下这如梦境般的一天。而东面几公里外的醉石是再好不过的小憩之地了。

我们把车停在醉石温泉酒店的停车场,沿路向山坡上步行,不久看到“ 醉石文化公园”的标识,于是向右循溪流的声音走上一条岔道。醉石周围幽雅谧静,没有一个游人。醉石是一块两米多高的巨石,平台长三米,宽两米左右,略前倾。我绕到醉石右后方,攀上石台。台石上方为明朝嘉靖进士郭渡澄诗:“ 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清。石上醉痕在,石下醒泉深。泉石晋时有,悠悠知我心。五柳今何在,孤松还独青。若非当日醉,尘梦几人醒。”左下方有朱熹手书“ 归去来馆”四个大字。

我坐下来,自斟一杯,回味这梦想成真的一天。此时不需要读诗,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我把第二杯倒在醉石上,“渊明醉此石”几个字跃出石面。我慢慢抿下第三杯酒时,蓦然回首,看到醉石上方一缕山泉飞瀑下来,让我联想到陶渊明描述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若从这窄小的空间攀援而上,岂不就是豁然开朗的世外桃源?还是我醉了?

陶渊明这样描绘了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此后的千百年来,无数人循迹前寻,多人宣称找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而且几个地方都建立了桃花源旅游景区,其中一个就在这附近。但我想:陶渊明写的桃花源一定是某一个地方吗,还是他的一个梦境?即使找得到那个地方,它还是世外桃源吗?在现实世界里,在每个人住的地方,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是否可以在心里营造自己的世外桃源?


展开
目录

前 言  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1

第一章 把酒问天:扬州问渊明 15

第二章 不辞岭南:惠州尽和渊明 37

第三章 千里婵娟:寻雷州不遇 101

第四章 无雨无晴:放逐海南—儋州、琼州 115

第五章 飞鸿雪泥:驾鹤常州 155

第六章 身在此山:东林神会 185

第七章 大江东去:庐山尽拜渊明 211

附 一 从眉州到扬州 237

附 二 与君同行—主要参考文献 267

译者后记 27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