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变态心理学:案例、成因、诊断、治疗
0.00     定价 ¥ 3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6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817209
  • 作      者:
    隋岩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4-01
收藏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诊断、治疗变态心理的指南书。
·知名心理学作家隋岩*新力作!
·你“变态”吗?焦虑障碍、进食障碍、药物依赖是不是病?生活中有哪变态心理行为,其成因、判断的标准和治疗方法如何?翻开本书,心理学零基础照样读懂所有的答案。
·案例典型!生活中你一定见过。
·剖析权*!在故事中深挖心理学干货。
·实用性强!小白轻松上手的心理学操作指南。
展开
作者简介
隋岩,知名心理作家,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科班出身。
隋岩老师是变态心理学研究专家,专注于研究变态心理、人格障碍,致力于心理咨询以及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应用。
隋岩老师的代表作有《变态心理学》系列(已出版6本)、《我没病,我只是特立独行》《发现未知的自己》《心理学与生活》等,长期占据心理学图书畅销榜,深受读者喜爱。京师心智,国内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心理自助类图书开发机构。京师心智依托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权*机构的资源优势,上百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致力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大众。
关联企业京师博仁,是一家集研究、开发、培训、专家支持于一体的专业的心理学应用服务机构。
展开
内容介绍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探究的是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
本书是隋岩老师《变态心理学》系列图书第6部,本书的特点是以变态心理学基本内容为基础,挑选出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异常心理重点介绍,结合当下社会上发生的各类异常现象,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介绍变态心理学及其治疗。
展开
精彩书摘
葬礼上的灵异事件——看不见的创伤
常年工作在外的人,回家乡的机会不多。对邵波来说,一年下来,只有春节时间是属于家乡的,其他时候,除非近亲家里操办红白喜事,否则家乡对他来说永远是熟悉而陌生的远方。自从参加过一位同宗大伯的葬礼之后,大小诡异的事情把邵波吓得够呛,回到家里,邵波跟他妻子说:“以后家里有事我可不回去了,一年被这么吓一次,恐怕要短命好几年。”
邵波说的“诡异事情”是他在参加葬礼时发生的灵异事件。话说,那位去世的大伯和邵波的父亲是堂兄弟,患脑溢血去世,从送医院到去世,一共不到三天时间,邵波赶回老家时,大伯的儿女还在归乡的路上,于是,操办葬礼的大事小情便落到了邵波的身上。忙忙碌碌两天时间,邵波把能通知的亲戚朋友都通知到了,把葬礼需要用的东西也买得差不多,他刚一回家,便看到一群人围在院子里,一个女人歇斯底里地喊着,听起来像大娘的声音。
邵波走上前去,见坐在地上乱喊乱叫的人果然是他大娘。他弯腰扶一把大娘,把她带进屋里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娘断断续续地说:“我看见你大伯了,我看见了,他回来找我了……他是怨我呢,怪我啊,都是我不好,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也不会这么快就死……”大娘越说越恐怖,邵波坐在她身边,抬眼看停在院子里的红漆棺材,顿时脊背发凉,汗毛都竖起来了。
听围观的邻居说,自从大伯遗体摆进棺材,大娘的神色就变得怪怪的。
忙碌了一整天,午饭后说要休息一会儿,她就在沙发上眯了一会儿,别人也
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见“不要啊”一声喊叫,大娘就从里屋到了门口,坐
在地上边哭边说,声音尖利,特别吓人。听周围人描述了不同版本,邵波不曾经历过丧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幸好当天晚上,大伯家的哥哥嫂子和姐姐姐夫都回到老家,邵波和他们描述了几天里发生的“灵异事件”,他们也觉得瘆得慌。哥哥担心出事情,
指定夜里守夜的人两个一起,出来进去有个伴儿,还能防着“鬼怪”作祟。邵波跟“笃信科学”的姐夫一伙,姐夫大大咧咧地跪在棺材跟前大讲唯物主义,邵波听他说话,只能看作一个活人陪着他,他姐夫那一套科学理论并不能解他的心疑。
小心又谨慎,好不容易熬到了出殡的日子。没想到,棺材刚一下葬,大娘又开始“犯病”了。
从坟地回家的途中,邵波一路跟着大娘,只见她脸色发白,浑身哆嗦,只喊着头疼,感觉头要炸开了,邵波连忙叫人把大娘送到了医院,医生给打了镇定剂,住院一晚,转到精神科,大娘已经不再歇斯底里地喊叫,但是说的话特别吓人。她说她不敢闭上眼睛,一闭上眼睛就看到她老头在她眼前,有时候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儿,脑袋里还能看到各种可怕的画面,像放电影似的,一闪一闪地过去。从大娘口中,邵波初次听到一个真相,原来,大伯发病时,没有人在家,大娘找到车子拉他到医院后,医生说脑溢血严重,需要马上手术,大娘给两个孩子打过电话,只说大伯病了,手术的事儿她自己做了决定,没承想,大伯在手术台上没下来,进医院三天就去世了。
大娘说过之后,邵波问医生:“可是撞鬼了?”
医生无奈地回他一句:“我不想和你讨论鬼,不过从医学的角度,患者属于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老伴儿去世太急,心理上没有准备,她又对老伴儿的死心怀愧疚,才会生出这诸多奇怪的反应。”
邵波问:“那怎么办?需要住院吗?”
医生说:“不用,休息几天就会好,我先给她开点药,每天睡前吃。”
好不容易结束了大伯的葬礼,邵波心事沉重地回到家中。好些天过去,他的心情一直不好,恍恍惚惚的,好像精神出了问题。夜里睡觉时,他常常看到一些恐怖的画面,分不清是他看过的恐怖电影的画面,还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他跟妻子说:“我不会也跟大娘一样,得了什么急性应激障碍吧?”
妻子故意吓他说:“不是,你是真的撞鬼了,从你回来那天,咱家里就多了一个人,你都没有发现吗?”被妻子这么一吓,邵波更神经兮兮了,用被子蒙住了头,假装睡觉。妻子补充道:“看你那个胆小的样子,整天自己吓自己,胡思乱想,没病都给你吓出病了。我给你倒杯水去,赶紧睡觉吧,明儿还要上班呢。”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亲人死亡后,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操办一场体面盛大的葬礼上,反而忽略经历亲人死亡的人的内心感受。国内的心理学研究历史只有几十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了解大概是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开始的,而那些从未经历过自然灾害,只是在亲人去世时痛苦得无法自拔的人,恐怕还不知道,其实那痛苦不只是来自悲伤,应激障碍可以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 Disorder,简称ASD),是指在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用下,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一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另外一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PTSD),指的是个体在亲历、目击或面临一个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死亡威胁、严重伤害的创伤事件后的两天至四周内所表现的应激反应。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分离、再历、回避和过度警觉。具体地说,分离包括麻木、意识涣散、人格解体、现实感丧失、分裂性遗忘;再历包括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想象、思考或悲痛的再次出现;回避指对创伤事件相关的思考、情感或地点等的回避;过度警觉指焦躁不安、失眠、易怒、高度警惕、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一个人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后表现出如上症状,便可以诊断为PTSD。
地喊叫,但是说的话特别吓人。她说她不敢闭上眼睛,一闭上眼睛就看到她老头在她眼前,有时候闭着眼睛休息一会儿,脑袋里还能看到各种可怕的画面,像放电影似的,一闪一闪地过去。从大娘口中,邵波初次听到一个真相,原来,大伯发病时,没有人在家,大娘找到车子拉他到医院后,医生说脑溢血严重,需要马上手术,大娘给两个孩子打过电话,只说大伯病了,手术的事儿她自己做了决定,没承想,大伯在手术台上没下来,进医院三天就去世了。
大娘说过之后,邵波问医生:“可是撞鬼了?”
医生无奈地回他一句:“我不想和你讨论鬼,不过从医学的角度,患者属于急性应激反应,是由于老伴儿去世太急,心理上没有准备,她又对老伴儿的死心怀愧疚,才会生出这诸多奇怪的反应。”
邵波问:“那怎么办?需要住院吗?”
医生说:“不用,休息几天就会好,我先给她开点药,每天睡前吃。”
好不容易结束了大伯的葬礼,邵波心事沉重地回到家中。好些天过去,他的心情一直不好,恍恍惚惚的,好像精神出了问题。夜里睡觉时,他常常看到一些恐怖的画面,分不清是他看过的恐怖电影的画面,还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他跟妻子说:“我不会也跟大娘一样,得了什么急性应激障碍吧?”
妻子故意吓他说:“不是,你是真的撞鬼了,从你回来那天,咱家里就多了一个人,你都没有发现吗?”被妻子这么一吓,邵波更神经兮兮了,用被子蒙住了头,假装睡觉。妻子补充道:“看你那个胆小的样子,整天自己吓自己,胡思乱想,没病都给你吓出病了。我给你倒杯水去,赶紧睡觉吧,明儿还要上班呢。”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亲人死亡后,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操办一场体面盛大的葬礼上,反而忽略经历亲人死亡的人的内心感受。国内的心理学研究历史只有几十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了解大概是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开始的,而那些从未经历过自然灾害,只是在亲人去世时痛苦得无法自拔的人,恐怕还不知道,其实那痛苦不只是来自悲伤,应激障碍可以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 Disorder,简称ASD),是指在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用下,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一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另外一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PTSD),指的是个体在亲历、目击或面临一个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死亡威胁、严重伤害的创伤事件后的两天至四周内所表现的应激反应。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分离、再历、回避和过度警觉。具体地说,分离包括麻木、意识涣散、人格解体、现实感丧失、分裂性遗忘;再历包括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想象、思考或悲痛的再次出现;回避指对创伤事件相关的思考、情感或地点等的回避;过度警觉指焦躁不安、失眠、易怒、高度警惕、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一个人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后表现出如上症状,便可以诊断为PTSD。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谁人来识病与变——初知变态
此变态与彼变态——何以定义变态
变态者在中世纪——对变态的早期认识
异常者一路走来——变态心理学发展
心理学家这样想——经典的心理学流派
第二章 术业有专攻——评估、诊断与研究
谁是变态谁不是?——评估三要素
唠十块钱心理嗑儿——临床面谈
言谈举止深探——行为观察
异常与否测出来——心理测验
破译神经细胞密码——脑功能成像技术
第三章 惶惶不可终日——焦虑障碍
日复一日的紧张——广泛性焦虑
怕这怕那惊到死——特定恐怖症
一句话逼死强迫症——强迫的真相
定心安神的困境——神经衰弱
当情绪进入肉体——躯体形式障碍
第四章 或战斗或逃跑——应激障碍与癔症
葬礼上的灵异事件——看不见的创伤
比利·林恩的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
初来乍到不知情——适应障碍
回想昨日与今天——癔症的研究历史
最完美的装神弄鬼——癔症不是神经症
第五章 让我欢喜让我忧——心境障碍
把悲伤留给自己——抑郁症
冰与火之痛——躁狂抑郁双相
抑郁之所以抑郁——可能的原因
抑郁作为流行语——社会认知
第六章 透视心灵面具——人格障碍
是天才,也是狂徒——偏执型人格障碍
养出来的疯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走在幸福边上——边缘型人格障碍
躲进小楼成一统——回避型人格障碍
第七章 吃货终结者——进食障碍
且愿残年饱吃饭——神经性厌食症
红烧牛肉加俩蛋——神经性暴食症
吃或不吃只是表象——进食障碍的原因
舌尖上的隐痛——预防和治疗
纸片人横行的年代——胖子无罪
第八章 几多唏嘘难自控——药物依赖
随一口烟跳升——骨灰级烟民的我执
一人我饮酒醉——喝的是酒还是寂寞
酒里人生知多少——酒精与抑郁症
罂粟花的美与毒——大烟鬼修炼记
罪恶“金三角”——被毒品毁掉的人生
第九章 别无选择地长大——童年期障碍
起跑线上慢半拍——精神发育迟滞
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孤独症
与众不同的大脑——学习障碍儿童
谁家孩子动太多——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
三岁看八十——人生早期多关键
第十章 近黄昏的夕阳——老年期障碍
老而无趣——你有退休综合征吗
老人身心不舒服——抑郁症惹的祸
记不分明有忘时——阿尔茨海默病
为药疯狂——老年人药物滥用
最后的孤独——空巢老人的焦虑
第十一章 人与道合——心身相互作用
性格决定疾病——A 型性格与冠心病
不良情绪——癌细胞的活化剂
痛在身病在心——慢性疼痛
久治不愈有心因——溃疡的真相
如何是好——心身疾病之来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