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蜀地最后的秘境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9656854
  • 作      者:
    马恒健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蜀地最后的秘境》是一部文化游记、历史游记。作者以十多年自驾游历四川的经历为线索,将四川境内的或隐秘的景点和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自然有机地融合起来,既是对四川各个景点的客观呈现,也是对蜀地历史文化较为深度的挖掘与展示,在历史视野的展现上具有一定的开阔性。《蜀地最后的秘境》语言流畅,较为成熟,所涉及的历史史实跨越上下数千年,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蜀地最后的秘境》:
  伫立南来第一雄关的南关门前,举目遥望黔滇方向,乌蒙群山如一堆堆土丘,又如波澜不惊的海洋,从细如银线的赤水河南岸绵延至天际,果然令人遐思无限、豪气顿生。
  1916年2月一个大雪漫天、寒风呼啸的日子。手执马鞭、身着戎装、征尘满面的蔡将军伫立关前,注目关前关后峡谷里奔涌的护国军第一军二、三梯团的千军万马。此时此刻,他的耳畔,一定回荡着昆明誓师讨袁的震天呐喊;他的胸中,一定激扬着草海阅兵的浩荡雄风:他的眼前,一定是一幅浴血疆场、马革裹尸的悲壮画面;当然,在他的心底,也泛起缱绻缠绵的漪涟,那是红颜知己小凤仙与他一别永诀时,吟唱的“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于是,那一副浩气长存的千古名联,便从蔡锷心中奔流而来。
  为了体验雪山关的险峻,我分别沿南北关门下的小道下行了数百米。北关门下的小道,坡度较缓,道面较宽,古盐道的石板也基本连贯,仔细寻觅,尚能发现经年累月马帮背夫留下的脚印和拐耙窝。南关门下的小道从陡坡上急转直下,且不足两尺宽,山风掠过,令人有站立不稳的感觉,道面被野草覆盖着,令人走得战战兢兢,若一脚踩虚,恐怕要直接滚人赤水河里。看来,历代文人墨客对这座雄关的咏叹,“当关据一夫,万马应裹足”所言不虚,“作西蜀千年屏障”也并非过度浪漫。
  观铭 下了雪山关,我来到了南距雪山关60余公里、北距泸州市区50余公里的纳溪护国镇。蔡锷亲率的护国军第一军与袁军正面激战的主战场纳溪棉花坡,便距此不远。此次战役长达4个月,史称泸纳之战。
  泸纳之战,蔡锷在叙永忠烈宫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并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布反袁独立,其他各省也纷纷响应。蔡锷抓住这一时机,向袁军发动总反攻,连战皆捷,拿下纳溪、江安、南溪等地,占领了距泸州城仅10余里的南寿山。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泸纳激战,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护国战争遂基本结束。
  面对数量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袁军,护国军能以弱胜强,这与蔡锷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密不可分。他的军事才干,在20世纪初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便显露出来。
  1904年10月,该校九期步兵科学生毕业,其中日本人300余名,中国留学生4名。获第一名殊荣毕业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民国军事家蒋百里,他因此获天皇的赐刀。获第二名的便是蔡锷。同期毕业被蒋百里、蔡锷抛在后面的日本人,有后来成为日本陆军大将的荒木贞夫(甲级战犯)、真崎甚三郎,以及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等日本陆军的军官。泸纳之战中在蔡锷麾下任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的朱德,率领士兵浴血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他采取“出奇制胜,猛攻急追,速战速决”的战术,打得袁军溃不成军,赢得了“英勇善战,忠贞不渝”的声誉。“良师益友,指路明灯”,这是当年因此一战成名的朱德对蔡锷的由衷赞誉。
  护国战争进入善后阶段后。蔡锷的喉症加剧,不能发音,只得以笔代口。他来到泸州大洲驿叙蓬溪(今护国镇)附近的永宁河舟中养病休息。
  永宁河穿护国镇而过,这条不太知名的川南小河不但比我想象的宽阔,且水质清澈、碧波荡漾,镇里的河段岸边巨石壁立,镇外的河段两岸是翠竹长廊,河心还镶嵌着翡翠般的小岛。这川南小镇的宁静与秀美,一定令这位从湘水麓山走来,在波诡云谲的变革之年几经沉浮,在铁血战场浴火重生的将军浮想联翩。令人感慨奋发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此而生:“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土勇兵骁。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蔡锷挥毫题写的“护国岩”三字,镌刻在镇里临河一块高七八米的巨石之上,其撰写的《护国岩铭》及序文,由总参谋殷承瓛书,镌刻于“护国岩”三字下方。为方便游人瞻仰,当地政府在巨石下的河滩上,修建了一座有护栏的观景台。伫立台上仰望,“护国岩”三个殷红的颜体大字,如长风中漫卷的战旗,那突兀而立的巨石,犹如护国壮士血肉筑成的铁壁铜墙。
  余音 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因艰苦作战,久病不医,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他因此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北京举行公祭时,一位身着素服、臂戴青纱的年轻女子,在蔡公灵前深深地鞠躬,并送上一副挽联:“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当在场的人们意识到了什么,欲争相从她口中打听点什么时,她却悄然消失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雪山关:蔡锷拔剑有遗篇
凌霄城:南宋王朝最后的骨气
高颐阙:夕阳下的汉魂
蜀南:秦五尺道的诱惑
大瓦山:东方的诺亚方舟
清溪:劲风口上大唐关
拖乌山:红石险关孟获城
苟王寨:造像超度南宋魂
虎头城:虎啸沱江震敌胆
穹窿寨堡群探秘
龙华:最高立佛隐龙华
军防要塞羌王城
剑门密钥天雄关
子云山:云亭晓烟掩万卷
龙泉:天落石上颂君王
清溪:铜门槛里绣花楼
摩天岭:独收蜀汉真英雄
横江:石达开的滑铁卢
得汉城:天铸铜城卫巴蜀
旷世幽谷大渡河
崖墓:焚人的生命密码
复兴村:羌风楚韵有遗音
重华:中国火药之乡秘闻
九寰:双节孝牌坊传奇
大相岭:踯躅在南方丝绸之路
恩阳:巴山深处小上海
木门寺:米仓道上生死劫
三多寨:盐业大亨的天堂
尔苏:远古图画文字踪迹
青居城:曲流似练绕宋城
静宁寺:东北流亡学子的第二故乡
老君山:独立荣威第一山
仙市:盐运码头达三江
何君阁道碑:南丝路上的惊世汉碑
岔河:“鸡鸣三省”的奇异
姊妹桥:疑是彩虹落山间
邓池沟天主教堂:“熊猫热”从这里发源
运山城:横亘半空护川东
拦马墙蜀道:徜徉在古柏长城
乐西路:血肉筑成的抗战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