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大学文艺学丛书: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研究1984-2015
0.00     定价 ¥ 3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173481
  • 作      者:
    赵涛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涛,北京师范大学电视艺术学硕士,西北大学中国审美文化史博士。现供职于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史论与审美文化,硕士生导师。曾在《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卷》、《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光明日报》、《中国电视》、《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电视研究》等核心期刊和国家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社科基金等多项项目,著有《世纪回眸:张刚喜剧电影文化史评》。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北大学文艺学丛书: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研究1984-2015》侧重对中国西部电影标本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在对文化具象的“深描”中揭示西部电影话语建构与转换的特征与意义,描绘不同历史阶段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呈现出的不同样态和面向,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经验何以凝结为电影中特殊的审美物象和艺术形态,并将其电影审美文化的特征还原到历史文化现场,从而寻怿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流变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西北大学文艺学丛书: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研究1984-2015》:
  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均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传统价值与道德的被质疑和裂变,古典审美的泛化、庸俗化,人文精神的大讨论的掀开,市民阶层和意识的崛起,电影市场格局的重组,90年代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经济转轨、社会、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每个人都在这个时期承受着很多变数,期待是前所未有的,失望也是前所未有的。”①从外围国际环境来看,1990年,标志着东西方长期对峙的柏林墙被推倒,两德统一。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相继解体,人们开始对久已坚挺的伟大政治信仰产生了怀疑。从国内的政治局面来看,86年与89年相继发生的学潮,给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带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中国政府在纷乱聒噪的国际环境下韬光养晦、稳住阵脚,鼓舞人民继续稳步推进改革的步伐。1992年邓小平在南中国巡视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和政治文化再次大变革的标志。“南方讲话”的重大意义在于国内外的政治动荡并不会影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并且在意识形态上消除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即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的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第三代领导人宣布:“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这一决议进一步坚定了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思路,为此后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决策廓清了思路,也为以经济建设为主流话语的文化生长提供了合法性。
  与经济文化相伴相生的90年代的审美文化思潮也经历了风起云涌的涌动与更迭:文化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开始泛滥,媒介的娱乐功能开始凸显,新理想主义被倡导等,电影文化也在这股浪潮中被裹挟、夹击。可以讲,80年代的思想启蒙、文化寻根在90年代已渐行渐远,诚如学者所言“经济建设陡然上升为20世纪最末十年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并且在这股全民‘奔小康’的洪流中,削平的恰恰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优越感。”“对于曾经站在神坛上的第五代导演,这种转型包含着阵痛,而80年末荣耀所留下的痕迹和碎片,又铺成了90年代中国电影逐步消解精英趣味的道路”。①80年代末开始的极具动荡的社会文化变动,把精英知识分子抛向了命运的“斜塔”,他们或惆怅或暖昧或妥协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决定了9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无法回避的分化与分裂。“把当代知识分子的变化归结为某种精神失落,而回避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其根源之一就是‘启蒙主义’知识分子对这个社会过程本身持有极为暖昧的矛盾态度。”②精英神话意义上的终结,不仅仅表现为一种集群式的影响力的离散,更是一种尴尬症候性表现,表现为精英知识分子放弃之前居高临下的文化姿态,而主动谋求与观众平等的现实处境。不难理解,90年代会出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合流,民间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融合,精英文化与娱乐文化的杂糅,一种多元共生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格局被建构起来,并且随着世纪末的娱乐化风潮的席卷而愈发地呈现出斑驳杂陈、乱象丛生的态势。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本体变革: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的经典时期(1984-1989)
第一节 传统农耕文化的守望
一、人与土地的生存悖论
二、个体与族群的成长仪式
三、神话意识的传承与呈现
四、农耕体验与影像趣味
第二节 现实主义精神的光照
一、解剖和直面现实关系
二、启蒙与诗意的现实主义
三、传承与变革中的现实主义手法
第三节 新影像叙事的自觉
一、造型美学自觉
二、声音美学自觉
三、摄影美学自觉

第二章 镜城突围: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的转折时期(1990-1999)
第一节 文化之困与突围之路
一、镜城的围困与突围
二、电影的祛魅与赋魅
三、主体的聚合与离散
四、文化角力与镜像交错
第二节 审美形态的探索
一、空间位移与都市体验
二、乡村变革与纪实主义
三、审美理想:建构与解构
四、审美形式:丑与俗
第三节 类型化的初步尝试
一、西部电影类型观念的确立
二、西部电影语言:类型与反类型
三、承接与断裂:新西部武侠片
四、西部少数民族电影:民族自省与精神重塑

第三章 多元碰撞:中国西部电影审美文化嬗变的发展时期(2000-2015)
第一节 多元审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一、多元文化的交汇与交锋
二、文化伦理与泛化的喜剧性
三、审美叙事风格的多样化
第二节 类型探索的新样态
一、西部歌舞片《高兴》:消费语境下的底层狂欢
二、西部生态片《可可西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体认
三、西部警匪片《西风烈》:类型化的本土经验
第三节 多元语境中西部电影的镜像审美嬗变
一、西部电影音乐:从赵季平到谭盾
二、西部电影空间造型:从质象、意象到仿像
三、西部电影服饰美学:从意念化到形式化

余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