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犯罪心理学
0.00     定价 ¥ 3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817001
  • 作      者:
    李娟娟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2-01
收藏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在令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的同时,又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些或狡猾、或邪恶、或疯狂的罪犯,究竟是如何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的?探索罪犯的内心世界,寻找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娟娟,畅销书作家,作品《FBI催眠术》《FBI谈判书: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谈判术》《青春期心理学》《心理学与情绪控制》《心理学与谈判力》《三天学会催眠术》。
展开
内容介绍

《犯罪心理学》是一本结合案例介绍犯罪心理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涵盖了形形色色的犯罪,如凶杀、暴力犯罪、性犯罪、青少年犯罪、家庭暴力、精神病人犯罪等,内容丰富。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以及作者深入浅出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犯罪心理学这门学科,掌握基本的犯罪心理学知识。

犯罪心理学揭开的是一个幽深、阴暗的精神世界,透视这个世界,可以让我们了解罪犯的所思所想,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长得不像好人——面相与犯罪
这故事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
2015 年6 月,重庆市九龙坡区发生一起被盗者反成盗贼的盗窃案,其中,面相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话说,在一间出租屋里,一对情侣,王某和彭某与另外一位女士周某合租一套房子。一日,王某和彭某将苹果手机放在床头后睡觉,第二天醒来发现两部手机都不见了,同时不见的还有彭某的手提包。
小情侣在头脑风暴,思考到底是谁偷了他们的财物,百思之后,王某认定是他们的室友周某,原因很简单:感觉她长得就不像好人。为了试探周某,小情侣故意将他们丢了手机和手提包的事情告诉了周某,周某没有料想到这是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立刻帮二人报了警。周某热心之举非但没有换来感谢,还被王某、彭某二人怀疑为“做作”。
认定周某为窃贼之后,王某决定把她的手机偷走,一泄心头之愤。王某、彭某两人在商量决定盗窃之后,日夜观察周某的生活规律,持续几日,掌握了周某的生活作息时间后,王某趁周某洗澡时偷偷潜入房间,偷走了对方的苹果6 手机。得手后,王某将手机拿去变卖。周某发现手机被盗后,立刻报了警,警察调查发现,盗窃手机的人正是前几日号称丢手机的周某的两位室友。遭遇窃贼反成窃贼的这对情侣不仅智商感人,逻辑思维能力更是感人。一个“她长得就不像好人”的念头就令他们动了偷窃报复之心,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又让人忍不住捧腹一笑。身兼被害者与施害者双重身份,这对情侣没有因受害获得同情,反而因弱智般的施害成为一时笑柄。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王某的偷窃动机:她长得就不像好人。为什么一个人的长相可以成为判断她是否行凶作恶的依据,这里看似没有逻辑,其实有深厚的心理渊源。在电影电视剧中,我们总能看到那些“长得就不像好人”的反派人物,比如香港著名的“绿叶”演员“大傻”成奎安,因为他体形高大,一脸横肉,目露凶光,一度是黑帮片中江湖恶人的不二人选,但凡有嚣张跋扈的黑社会大佬出现的场面,总能看到“大傻”的身影。另一位著名“反派”则是“一直演坏人,从未被超越”的演员张耀扬,因为他凶恶的相貌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改邪归正”演好人时,观众都要怀疑他可能是坏人派来的卧底。
虽然人人都知道,坏人并不会将“我是坏人”写在额头上,更不会目露凶光、一脸狰狞地走来走去,生怕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是坏蛋,但是人们刻板地认定,那些面相比较凶狠的人更容易站在“坏人”的队列里,而面容干净、斯文有礼的人,即使是衣冠禽兽,也会暂时地划入“好人”的队列里。
俗话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和相貌、气质有关呢?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在他的“天生犯罪人”论里提到过类似的观点。他研究犯罪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特征,找到了一些异常的体貌特征,比如他认为,犯罪人具有较大的下颌和颧骨,耳朵的大小与正常人不一样,窃贼的鼻子歪长着,鼻孔向上或扁平,杀人犯的鼻子则像鹰鼻或鼻子顶部肿胀,等等。
其实不只是西方犯罪学研究有这方面的论断,中国传统的面相分析更精于此道。重庆持枪抢劫案嫌犯周克华被击毙后,有人对他的面相做了一番细致的分析:他的骨感突出,颧骨略露骨,两腮无肉,腮骨有小外张;眉毛短、稀薄、眉尾不聚,明显的眉压眼;印堂塌陷,天庭不饱满……如此种种,决定了他急躁的性格,心胸狭窄,做事冲动,有不服输的精神,但是无法聚敛财富,事业也不顺……
可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仅从外表分析面部表情等细节时,并不能准确而全面地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基本上,当人们通过照片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凶狠或者急躁与否时,其猜测、分析的结果和蒙差不多。可以说,并没有实证证据表明某一部分的体貌特征与人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对于相面大师头头是道的分析,我们大可一笑置之。想从面相上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犯罪的基因或者犯罪的过往,对目前的犯罪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是不可能的任务。
所谓“相由心生”这种事,不只来自当事人的心境,更来自观察者的心境。当有人说,“我看他第一眼就知道他是一个聪明干练的人”,“聪明干练”当然不止来自长相,还与穿着打扮、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有关,这些证据是能够反映人们性格的细节。会出现如此判断自然与心理学的刻板印象有关。穿着整洁、正式,向人传达一种靠谱的信息,而那些面容严肃、不苟言笑的人则给人领导者、指挥者的印象,这是基于较全面信息进行的判断。
如果单就五官来说,从外貌特征判断人的内在难免不受偏见的影响。光环效应告诉我们,人们不自觉地对“颜值高”的人抱有好感,倾向于将善良、聪慧、勇敢等标签贴在他们身上,认为他们工作能力强,性格友好,对于颜值不高的人或者在相貌上存在缺陷的人则抱有恶意的看法,如上文提到,成奎安、张耀扬等人无法摆脱反派角色,正是偏见作用的结果。戏剧是戏剧,现实是现实,如果照着戏剧的公式或者面相学的公式来寻找罪犯或者潜在罪犯,恐怕要滑天下之大稽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罪恶始于斯——生理与心理

长得不像好人——面相与犯罪 

天生犯罪人——基因与犯罪 

失控的大脑——酒精、毒品与犯罪 

性格决定犯罪——人格与犯罪

养出来的恶魔——后天教养与犯罪 

第二章 无法承受之重——暴力犯罪 

打!打!打劫!——抢劫犯罪 

以人质作为筹码——绑架案 

决绝的作案方式——纵火犯罪 

暗藏的心理毒药——投毒

攻击与暴力——人之初性本恶 

第三章 人类的黑暗史——杀人犯罪 

剥夺他人性命——故意杀人 

谋杀当作艺术——变态杀人狂 

连环杀手作案——系列谋杀 

盛怒之下作恶——激情杀人 

有组织的谋杀——恐怖主义 

第四章 亲密爱人另一面——家庭暴力 

当爱人变敌人——家庭暴力初始 

施暴者与受害者——暴力二维度 

以爱之名的杀害——虐待儿童 

如何决断?——家庭暴力致死 

预防与干预——反家庭暴力

第五章 岂止触目惊心——性犯罪 

暴力混合权力——强奸 

防火防盗防熟人——熟人性侵 

不都是恋童癖者——猥亵儿童 

有口难言——被侵犯的男人们 

化学阉割——性罪犯惩罚之措 

第六章 陨落在花季雨季——青少年犯罪 

谁打得过谁有理——直视校园暴力 

“三不管”少男少女——留守儿童 

一个人带坏一群人——青少年团伙 

教育的缺位——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法律在保护谁——未成年人犯罪 

第七章 我是疯子我怕谁——精神病人犯罪 

疯子出门杀人——精神分裂症 

漠视他人权利——反社会人格 

杀人犯法——为何精神病人例外 

精神鉴定——对精神疾病的界定 

病人罪犯处置——从监狱到精神病院 

第八章 罪与罚——犯罪的刑责与预防 

正义与非正义——刑罚的目的 

对人身自由的剥夺——监禁 

杀人偿命的因果——死刑存与废 

犯罪人与被害人——犯罪预防 

科技改变罪犯——未来的犯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