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兰州大学民族宗教研究所中国民族家教民族志丛书·宗教民俗与生存实践:凉山彝族阿都村落的民族志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2549074
  • 作      者:
    唐钱华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建新,1956年10月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京大学文化人类学专业博士,专攻文化人类学、民族宗教学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目前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族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臼本文化人类学会会员、美国期刊“Asia Pacific World”国际编委等。
  
  唐钱华,男,1983年生,重庆忠县人,201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获文化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人类学、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的雄心之一即是:在“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格局中,挖掘56个民族的宗教文化特性,为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性宗教文化与实现多元宗教和谐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指导。在当前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区域宗教民族志书写缺失的大背景下,多族群、多区域宗教民族志书写成为亟需的基础性工作。藏彝走廊彝族有着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以一个(或多个)彝族村落为基础的宗教民族志书写,能为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积累丰富的地方性经验。基于地方性经验基础上的宗教民族志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地方性与区域宗教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宗教体系,探索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的核心理论与研究特色,最终凝练出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人类学宗教研究的整体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兰州大学民族宗教研究所中国民族家教民族志丛书·宗教民俗与生存实践:凉山彝族阿都村落的民族志研究》:
  春、秋两季是自然界的交替时令,春季万物复苏、树枝开花发芽。秋季叶黄枯落,肃杀的季节随之而至。自然规律的交替周期也是人类日常生活节律的起点和转换点,大坪彝族各项农事安排、仪式生活也随着自然节令的交替转换年复一年的上演。在每年春、秋两季,大坪彝族各家开始延请毕摩举行西奎博仪式。若遇到生病、灾祸不幸、吉庆喜事、安置锅庄、乔迁新居等场合,大坪彝族也必然会举行西奎博仪式。2010年8月11日我进人大坪村,此月份正好是西奎博仪式广为举行的时节。2010年8月13日,我前往米勒俄尔家观看了西奎博仪式,正式开始我进入大坪村的第一次田野调查,我对彝族宗教仪式的体验也是从西奎博仪式开始。通过多次参加西奎博仪式和田野调查访谈,我对西奎博仪式的种类、展演时间、展演原因等方面有了深入认识。了解到西奎博仪式展演的主要原因与彝族“冤家”、“仇人”相关,是一种返咒保平安的仪式。彝族冤家、仇人何在,为何每家都存在所谓的“冤家”、“仇人”,如此多的“冤家”、“仇人”,大坪彝族社会生活何以能够安定下去?西奎博仪式与彝族传统的社会组织形态紧密相关,传统的社会组织所催生的复杂社会矛盾是西奎博仪式展演的社会基础。作为对第三章社会组织与仪式存在,第五章丧祭仪式中常举行西奎博仪式方面的深化和拓展,本章拟从大坪彝族社会组织人手,结合西奎博仪式展演的深层文化意涵,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社会事实与社会关系、社会冲突的根源
  一、社会组织与复杂社会关系的催生
  “冤家”、“仇人”在大坪彝族语境中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并非一定指相互间有深仇大恨的人家。任何与自家存在口角、矛盾、事务纠纷等情况,有可能评说、咒骂,甚至以巫术伤害自身者都可以被称为冤家,因而“冤家”在彝族社会中只能说是矛盾冲突的日常表述。那么彝族社会中“冤家”、“仇人”催生的社会背景在哪里,我们需要从彝族传统社会组织中去探寻。
  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处于奴隶社会,社会组织以父系血缘家支制度和等级制度为核心。凉山彝族被分为兹莫、诺伙、曲诺、安家、呷西等级,这五类人群都归属在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的家支制度中,特别是认为有纯正彝族血统(彝根)的兹莫、诺伙阶层最为重视血缘家支谱系的追溯与建构。为此整个凉山彝族的社会组织正是建立在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的家支制度之上,通过父系血缘的追溯辨别血统的纯与不纯,从而确定某一家支所属的等级。最终凉山彝族社会形成了以高等级阶层家支为核心,从属的低等级家支为基础的庞大的家支统属集团。
  大坪彝族是解放后陆续从二半山和高山往下迁徙形成的村落,解放前当地彝族处于阿都土司管辖下,彝族传统社会组织中的家支制度、等级构成至今依稀可见。大坪村现有将近15个白彝家支,以前有一姓惹乃的黑彝,现已搬出大坪村。解放前从汉族地区抓来成为娃子的后代在大坪村至今仍存在,如大坪村的阿力家、拉马家、火补家都有下属的娃子,这些娃子跟随所属的主人姓氏,在大坪村繁衍:生息。各姓氏对所属家支和等级有明确归属,并以此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事规则。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规范彝文、国际音标与阿都土语拼写说明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缘起
二、选点的理由
三、田野过程和方法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人类学仪式研究的发展脉络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彝族宗教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宗教民族志书写
二、萨满教理论借鉴
三、人类学理论运用
四、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的结合
第四节 本书的框架结构与内容简介

第二章 生活在仪式中的大坪彝族
第一节 普格县的生态环境、历史沿革、族群归属
一、生态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民族构成及阿都彝族归属
第二节 大坪彝族的生存世界
一、地理环境、生计方式与年度生活周期
二、村落历史记忆、姓氏与家支
三、生存境况与生活习惯
第三节 大坪彝族的仪式生活
一、岁时节日仪式
二、人生礼仪
三、宗教仪式

第三章 社会组织、人观与大坪彝族的仪式生活
第一节 社会组织与大坪彝族的仪式存在
一、“群体”(Group)、“格栅”(Grid)与社会仪式类型
二、大坪彝族的“仪式主义”社会特征
第二节 人观理念与大坪彝族的仪式思维
一、宇宙观
二、灵魂观
三、神鬼观
四、方位时空观
……
第四章 彝族社会中的仪式专家毕摩与苏尼
第五章 丧祭仪式:送灵归祖与父系血缘延续
第六章 西奎博仪式:社会关系展演与社会冲突的仪式化调解
第七章 疾病治疗仪式:民俗治疗与现代医疗的调适共生
第八章 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象征之林与认知模式探究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