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浙江伦理学论坛4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824541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浙江伦理学论坛4》是浙江省伦理学会推出的系列作品的第四辑,汇集了2016年浙江省部分代表性伦理学研究成果。
  《浙江伦理学论坛4》选文精到,宏观上针对当代道德生活的碎片化困局,具体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伦理学发展的后发态势,旨在帮助学人在动态呈现中把握既有研究的不足,在批判与反思中把握全新的研究方向与方式及其逻辑,并揭示和阐发浙江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伦理学真相,为其有效解决提供理论参考,为现实的道德建设服务。
  《浙江伦理学论坛4》的集结出版,不仅展示了浙江伦理学人在中外伦理理论研究上的新成果,还持经世致用之态度,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探求这些问题的伦理意蕴与可能的解决进路;桐关研究还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伦理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导方面有所建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伦理学“既包括关于道德的理论,也包括生活的道德实践”的界定。
展开
精彩书摘
  《浙江伦理学论坛4》:
  马克思的哲学创建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国内外理论界并无异议。但是,如何评价或评估这一革命性意义,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这种分歧源自人们不同的阐释视角和学术立场。例如,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如普列汉诺夫等将马克思哲学革命退行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领袖如卢卡奇等则把马克思哲学革命返回到黑格尔主义的定向上;当代西方有影响的哲学家,如伽达默尔,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义置于黑格尔和尼采之间,海德格尔则直接将两者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最终都导回到形而上学之中去了。
  因此,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成了当代理论家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回应和纠正国外理论家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重要意义缺乏原则高度的评价,国内不少学者如吴晓明、贺来、陈立新等人,在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上,重估了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本体论革命的当代意义,力图指证马克思哲学革命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开启了后形而上学视域,也即存在论的新境遇。
  在这里,首先厘定和澄清生存论路向和知识论路向、存在论思维范式和形而上学思维范式的本质区别或界限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知识论路向”,研究的是概念的、逻辑的和反思的超验世界,即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第一哲学”,它把哲学规定为“追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以期获得阐释世界万物和一切科学知识的最高根源和最终依据。与此相适应,“形而上学思维范式”是一种试图从终极本体或超感性实体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思维范式,这是一种迷恋于最终主宰、第一原理和最高统一性的思维范式,具有寻求终极实在的绝对主义、还原主义以及知性逻辑和概念化思维的唯理主义等特质。其基本做法是:将世界划分为两个部分,即感性世界(此岸世界或世俗世界)和超感性世界(彼岸世界或形而上学世界),并设定某一“超感性实体”(如理念、物自体、绝对精神等),作为现实感性世界之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本质根据和最高原则,现实感性世界由此被规定和统摄在超感性世界的荫蔽之中,并以向超感性世界的趋赴和统一为神圣目标。这便是传统哲学知识论路向和形而上学思维范式的基本逻辑。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此评述道:“自柏拉图以来,更确切地说,自晚近希腊和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以来,这一超感性领域就被当作真实的和真正现实的世界了。与之相区别,感性世界只不过是尘世的、易变的,因而是完全表现的、非现实的世界。……如果我们把感性世界称为宽泛意义上的物理世界,那么,超感性世界就是形而上学的世界了。”
  所谓“生存论路向”,要求理论研究直径达到前概念的、前逻辑的和前反思的现实生活世界,确立和阐扬现实生活世界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之作为哲学存在论的本质根据。与此相适应,“存在论思维范式”持有一种生存论的世界观,认为存在只有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揭示和展露出来,存在的意义并不在超感性的超验实体中,而在于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展开和显现之中。这一思维范式要求以生存实践原则取代唯理主义原则,以现实生活的原则取代绝对主义、还原主义原则,以历史性、时间性取代非历史性原则等。
  如果把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置于传统西方哲学向当代哲学转换的大背景下来加以考察的话,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变革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来自曾经长期盘踞哲学“至尊地位”的传统理性形而上学的严峻挑战。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破除和解构全部形而上学的虚妄性。由于柏拉图哲学是全部形而上学的真正滥觞,而黑格尔哲学则是全部形而上学的巨大渊薮。因此,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意味着马克思对以往全部形而上学的批判。而这一批判恰恰起始于马克思在《导言》中筹划的哲学批判的存在论转向,它体现在哲学批判思维上,从知识论的知性逻辑到生存论的生活逻辑的转向;在哲学批判旨归上,从压迫此在的非时间、非历史的知性关系到追求此在的时间性、历史性的生存解放的转向。
  ……
展开
目录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论冯契的理想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及其智慧启迪
论政权行使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基于王船山政治哲学的视域
论儒家仁孝关系的内在逻辑
西方伦理思想研究
交换理性批判及其意义
马克思哲学批判的两大转向及其存在论筹划——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存在论解读
理论与现实:西方公共理性精神研究的二维剖析
伊壁鸠鲁与道家——人生哲学比较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解范式演变及其存在论革命
医学:技艺还是实践理智活动?——从亚里多德的医学之喻谈起
《理想国》只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吗?——对于成官泯教授的一种回应
和合文化三个基本哲学问题发微
当代中国前沿与热点问题的伦理研究
略论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原则及其矛盾本性
论发展伦理在共享发展成果问题上的“出场”
中国现代社会道德认同状况研究——基于区域比较的分析视角
高校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娱乐不远道——对媚俗的传媒娱乐化的反思
医学伦理审查中道德冲突与程序性共识的构建
耻感伦理的思想基础与内容含量
从边缘到中心:社会治理中“三位一体”的道德调控
研究生论坛
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幸福意蕴的多视角解读
我国公民慈善意识调查分析
佛教伦理在社会转型期的价值探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