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184136
  • 作      者:
    张雷声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雷声,女,1954年生,安徽芜湖市人。1977级经济学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级经济学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列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讲座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实事求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意识形态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社会形态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论;群众史观与“以人民为中心”;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确立之时形成的。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了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①同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克服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克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倾向,克服学术研究、报刊宣传、教学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历史的车轮走过了半个世纪,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经济日益全球化、信息日益网络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一些腐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错误思潮趁机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使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状况,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也日益加剧。所有这些,都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新的影响和新的挑战。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意识形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就能够充分利用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结合,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前进;面对网络化的挑战,就能够通过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网络宣传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等各种有效措施,掌握信息文化发展的主动权;面对市场化的挑战,就能够通过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健康发展;面对“西化”和“分化”的挑战,就能够通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抗击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强大攻势,粉碎他们“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也是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富强起来。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救亡图存,无数有识之士曾先后选择过多种“主义”,希冀作为振兴中国的思想武器,但都以失败告终。到了“五四”时期,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中,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的命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从而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才能真正站立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在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为全面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发展
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第一章 实事求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内涵
二、实事求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演进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思想路线的新阐述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一、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功能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想

第三章 社会形态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一、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形成及发展

第四章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论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理论

第五章 群众史观与“以人民为中心”
一、群众史观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共产党对群众史观的实践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

第六章 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理论探讨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发展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论

第七章 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一、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二、当代中国所有制的改革实践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八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市场机制、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九章 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二、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进
三、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理论

第十章 世界历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世界历史与经济全球化
二、当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