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家小书系列:书写地球
0.00     定价 ¥ 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0100543
  • 作      者:
    [英]丹尼·道灵,[英]卡尔·李
  • 译      者:
    王艳,彭娅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英)丹尼·道灵 :(Danny Dorling)牛津大学地理系教授, 已经出版《不公正:为什么社会不平等依然存在》等十余部作品。

  (英)卡尔·李:英国谢菲尔德学院地理系教授,他zui新的一本专著是《一切都连接到一切》,目前正在积极从事以地理视角拍摄纪录片的工作。

  王艳,女,生于198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哲学硕士、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和语言学。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多个本科和研究生翻译课程,拥有十多年的翻译经验,涉猎题材广泛。

  彭娅,女,生于1981年,2007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获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今,任教于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外语教学研究。近年来,在多个省地级以上期刊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进行了广泛的翻译实践工作,参译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家小书系列:书写地球》试图通过地理这个自然学科的角度探讨潜藏在人类社会中的存在规律。从全球化到人口增长,从气候变化到技术革命,其实整本书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现在了解的这个世界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在我们能看到的事物的呈现出的表象下,都脱离不了对地理这个从古至今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而又经常被人忽视的学科。
  这一系列由英国出版社Profile策划,并从2014年开始陆续出版。Profile出版社成立于1997年,致力于出版高品质的历史、商业、经济、科学与传记、科普等非虚构类图书。虽然成立不到20年,但Profile出版的图书已获得包括英国图书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出版社本身也数次获得年度小出版社奖。Profile出版社擅长策划出版系列图书,策划出版的“新科学家”系列、“Big Idea”系列图书等不仅赢得市场,也得到专业好评。
  “大家小书”系列的宗旨是:“Small Introductions to Big Topics”,直译为“大话题,小入门”,也可以理解为用简单方式来解读宏大的主题,如政治、艺术、社会原理等。该系列的作者来自剑桥和牛津的学者,都是各自领域的权wei专家,但面向的读者群则是普通读者和15-28岁的学生群体,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叙述,图文并茂地让更多普通读者了解这些看似深奥却与我们日常审美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术话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幅世界地图的尺寸经过重新调整,通过平等地突出每一个人,展现了人类目前的居住地。在这幅地图上,最大的城市清晰可见,沙漠和北极几乎消失殆尽。该图还显示了世界如何通过航运通道、飞行通道和水下电缆连接,这些通道承载、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多数贸易活动。地图上亦可看到“地中海奥斯卡号”的首航路线始于中国大连港,终于荷兰鹿特丹,途经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帕斯港以及苏伊士运河。在短短的36天航程内,“地中海奥斯卡号”驶过全球近一半人口的聚居地。
  在约五六百年前,殖民思潮在欧洲尚未萌芽之时,人们全然不知地球的边际何在。制图师——绘制地图的人,大多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或欧洲,这些国家大权在握,贸易路线和海岸线是他们尽力守护的秘密。地理只关涉领土以及领土勘察,为掌控土地服务。
  在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海探索美洲新大陆前不久,包括鹿特丹在内的佛兰德地区的一些城市爆发了一场叛乱,意图颠覆马西米连诺一世所统治的哈普斯堡帝国,这场叛乱最终遭到粉碎。大约523年之后,正是鹿特丹港迎来了“地中海奥斯卡号”。历史对地理至关重要。两个学科相互影响,使彼此愈加错综复杂。因此,本书的背景材料要从很久以前写起。地理不是历史,但历史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帮助我们理解地理。
  那么,地理是什么?今日的地理又是什么?一种答案是,离开地理我们就无法解释周围的世界。地理就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地理是关于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为什么和什么时候,以及什么人物和怎么做的一门学科。地理是关于地点和空间的探索。几乎万物都有地理维度。没有什么跳得出地理的范围之外,因为万物彼此相关。对很多人而言,这个答案并不十分有用。但是,地理不同于哲学、经济学或政治学这类传统学科,它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因而很难为之下一个干脆利落的定义。为了使其简洁易懂,地理有时会被简单地视为只从空间角度关注现象——就像历史以时间为焦点一样,地理往往以空间为焦点。尽管“空间”以及与之相连的“地点”显然是地理研究的核心思想,但是地理这门学科同时也涵盖着其他丰富的内容。
  地理是关于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林林总总,从水这一生命之源,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其中至为关键的是遍布各种环境系统、无处不在的能量。不理解能量,就无法理解地理。是能量造就高山,亦将之覆灭;是能量每天在大气层中贯穿流动,形成天气,久而久之,形成的能量波动又改变气候;是能量为我们提供维生的食物;是储存于化石燃料之中、由史前动植物分解形成的能量帮我们把电的灵感在生活中实现。地理有助于解释这一切能量如何改变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影响环境,如何被环境影响这些问题。
  地理学家历来都对地点和想法十分好奇,执着于探索。那条公路通向何方?这所大宅的住户是谁?为什么?我们如何到达现在的地方?我们何时才能学会群居?你的消耗量真的可以一直增加下去吗?这真会让你感觉更好吗?有没有个东西一直骚扰你,就像脑子里不时迸发出的碎片,想着或许还存在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问题层出不穷。
  地理方面的问题从来都非孤立地出现。任何发问都可能引出更多的问题。地理就是把所有的点连成一幅图片。关联无处不在。区分人与自然地理往往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实际上,二者紧密相关,统一二者的要素就是贯穿我们一切所为、所见与所知的能量。
  地理学家需要通晓生物、化学、社会学、政治、数学以及经济学方面的些许知识,还得掌握几门语言,因为语言常常也是地理性的。但是地理专攻一件其他学科都不够擅长的事情.——展望未来。
  地理被推向“展望未来”的第一线,是因为人类最终认识到自己已经把地球推向了环境灾难的边缘,而且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这一点。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在我们看来,证据日益确凿,我们所提问题的答案就是佐证。谈到环境,任何地方都彼此相关。你汽车排放的尾气确实会祸及热带雨林的健康,方式多得超乎你想象。你拥有的很多电器都含有钽电容,它造自钶钽铁矿.——一种稀土矿物,主要产于中非国家,其开采是非持续性的,且经常引发冲突并毁坏热带雨林。浩瀚太平洋中的珊瑚礁的命运,掌握在世界上人口日益密集的城市中的几十亿居民手中。联系俯拾皆是。
  我们可以展望一下世界的未来:人口突破100亿,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平等日益加重。估计未来全球生物的多样性会降低,支撑我们生活的生物资源和地质资源也会减少。此外,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经济体系:其拥趸仍然难以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比如一些人通过储蓄金的复合利息获利,但财富的涓滴效应并不能保证平均收入的持续增加。贪婪的人们肆无忌惮地攫取自己的眼前利益时,灾难的恶魔已经展开了双翼。
  我们预期,在我们孩子将来生活的世界里,自然灾害的毁灭性将越来越强,升高的海平面会把小型岛国
  从地图上抹除。融雪,为几百万人口提供水源的冰川将会持续减少。不过,我们也意识到自己过去对世界的认识何等浅陋。直到最近,我们才知道冰川曾一度更为硕大。直到20世纪下半叶,人们才完全认同大陆的持续漂移,尽管速度缓慢。直到最近,人们才意识到下一次冰河世纪已经迫在眉睫。预测未来极易出错。
  肯定有很多事情,我们现在对其一无所知,但几年后就会变得显而易见。不过关于一点我们确定无疑:人类对世界的了解从未如我们今天这般透彻。从来没有这么大量的人口拥有如此之长的寿命;也从来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这么一大批人,消耗掉如此大量的资源。随着以往受距离影响的地理向“就在这里、就是现在”这样的“因特网地理”的不断收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未像现在这么紧密,我们与其他人类大众以及我们赖以为生的环境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从很多方面来看,现在都是最好的时代,但也是最糟的时代。
  在人类未来的这幅地图上,道路纷繁复杂,岔道纵横交错,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这正是21世纪地理的核心使命。地理这门学科最关注的是即将出现的事物和即将发生的事件。地理的确应该成为并且常常成为脑子里逼得你发疯的碎片。一旦你开始看懂万物之间的联系,
  就没有回头路了。你对之开始有所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会与你相伴终生。一旦你开始观察,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出了大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问题。尔后,当你对地理了解更多,便开始洞悉问题何在,但未必知道该如何应对。
  本书收录了多个短篇故事,意在解释地理在理解以下两个问题中的作用: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当然,这些故事也包含了我们对地理的看法,也许很多人未必赞同我们对故事的取舍。有人曾提出“你应当收录……”“……怎么样?”“真难以置信,你竟然没有考虑……”如前所述,地理学家难免犯错,我们也不例外。若你阅读本书的时间不是2016年,而是几十年之后,你可能会诧异于我们的遗漏疏忽,也可能会为我们甄选的内容困惑不解或忍俊不禁。你可能会觉得费解,为何很多今天看似很重要的东西没有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深知自己探究的对象未必准确,但是也清楚我们现在看待世界的角度与几十年前的地理学家大相径庭。世界在变,地理这门学科也在随之而变。
  本书以回顾历史传统开篇.——地理如何逐步获取学科意义,继而登堂入室,成为核心学科。这段时期,即公元1000年到1800年,泛称为“有机时代”。然后,我们转而关注全球化及其如何在1800年之后的“化石燃料时代”初期在工业革命中完成蜕变。全球化是个把全人类连为一体的过程。我们与一切地理学家一样,更倾向于着眼于长远,因而接下来本书主要关注我们该如何及因何考虑可持续性。在倒数第二章,我们会探讨地理对于构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的世界,一个更多公平、更少不平等的世界会起怎样的作用。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会用于展望未来——“后化石燃料时代”。在所有章节中,我们都会铺开地图,展示地理如何不仅仍是描述、观想世界的工具,而且还是对于改善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阐释性工具。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传 统 001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人们很容易觉出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在夜晚仰望星空,发问“我们是谁?”的时候。

第二章 全球化 035
今天,极其丰富的思想、知识、民族和技术都已经延伸至最偏远的区域。我们的生活与其他地方日益息息相关。

第三章 平等性 069
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不平等的世界中,人类作为一个物种,面临的最大的地理挑战就是如何在未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平等。

第四章 可持续性 101
我们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焚烧填满有害污染物的旧沙发?我们是否有权不受他人行为影响接受阳光普照?……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有关人类与地球和生物多样性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困境。我们有权对彼此、对地球做什么?

第五章 展望未来 133
如果我们想象一个积极的未来,那么此种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未来会是何种面貌?生活在其中又是什么感觉呢?也许在未来,我们会共同努力,向着这个更积极的未来,不断迈进。

后续研究 161

后记 17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