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艺术论丛·第18辑:戏曲现代戏及戏曲前沿问题研究专辑
0.00     定价 ¥ 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128972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戏曲为何要编演现代戏?尽管实践上一直在做,但并没有取得共识,甚至业界的一些人也不认可创编现代戏这一做法,认为戏曲是在农业社会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艺术只能表现古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用戏曲来做现代戏,反映现代生活和表现现代文化,卯榫不合,用错了工具。业界一些人带着这样的认识,尽管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来编演现代戏,自然是不会全身心地投入了,更舍不得耗费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来打磨一部现代戏的剧目,于是,多数现代戏剧目成了“快餐文化”,很多是问世之日就是死亡之时,极少成为一个剧种、一个剧团或一个艺人的代表性剧目的。
  这种错误的观念已经成了戏曲现代戏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们说它错误,是基于下列的理由:
  一是从戏曲发展史来看,无论哪一个时代,戏曲都有表现“现代”生活的“现代戏”。宋杂剧的《眼药酸》、南戏的《祖杰和尚》、元杂剧的《窦娥冤》(尽管素材是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反映的完全是元代的社会生活)、明清传奇的《鸣凤记》《清忠谱》《桃花扇》、地方戏淮剧的《丁黄氏》等,皆属于“现代戏”,而且都受到观众的欢迎,并多半成为经典性的剧目。由此可见,编演现代戏,是戏曲的传统,而非从现代开始的。
  二是虽然从20世纪开始,中国社会的经济方式、主流文化,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戏曲的艺术形式与所表现的现代生活,确实有着很大的距离,但是经过百年左右的摸索,已经积累了如何运用戏曲的形式来表现现当代社会生活的成体系的经验,集聚了数以百计的常演不衰的现代戏剧目,并养成了观众用现代戏的观赏标准来衡量现代戏的审美习惯。
  三是就目前的观众接受态度来看,他们从心底里更喜欢现代戏的剧目,因为现代戏摹写的是现代生活,表现的是现代的人,他们能从这些剧目中看到自己所了解或熟知的生活,看到自己或当代人的身影,而更能产生共鸣的情感或获得人生的启迪。当然,其前提是所观看的现代戏是好的,而不是劣质的。2016年在陕西省举行的第17届中国艺术节上,受观众赞誉较高的多数是现代戏,即可以看出观众的审美趋向。现在的戏曲舞台上所演的剧目多数是经典的古装戏,不能说明我们的观众就喜欢表现古代生活的“老”剧目,爱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戏,而是没有多少可与传统剧目媲美的现代戏可看,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华艺术论丛·第18辑:戏曲现代戏及戏曲前沿问题研究专辑》:
  根据创作者和剧团自己谈的经验和观众的反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1)创作者对群众的审美观点有特别深的了解。这一点不是到生活中搜集了材料就创作和只理解生活表面现象的人能够做到的。《杨三姐告状》的作者成兆才、《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李二嫂改嫁》的作者们(刘梅村、刘奇英、靳惠新、王昭声、张斌等根据王安友同名小说改编)都对群众的生活和爱憎理解得很透,他们在剧中不只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透过这些形象可以看到,作者的爱憎与群众的爱憎感情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剧中每一个人物的语言行动都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比如《杨三姐告状》,作者写的是一个在当时引起轰动的真实事件,在创作的时候,杀人犯高占英还没有被判枪毙。如果说当时演出反响强烈可能还借助事件本身,那么几十年后此事件早已成为历史,演出为什么还受到观众欢迎呢?这主要是靠人物身上体现的那种群众的情感。杨三娥,那敢闯、敢拼,虽年轻却不乏智慧,遇挫折而不退缩的精神多么可爱!在她身上有新时代的光辉,但又不是摩登少女和洋学生,她的全身浸透着乡土的美。杨母,悲惨的命运与厚道的性格互相映衬,使人物令人深深同情。高占英,残忍而又狡诈,卑鄙而又伪善,演出让观众看到这种人物的骨髓!甚至像“费氏佳人”这种“二百五”,在剧中不只起一种调剂的作用,我看过几个剧团的演出,每次这个人物出来,都是会引起观众会心的笑声。生活就是由各式各样的人物构成的,人们对周围的人物也有各式各样不同的情感。像《杨三姐告状》这样的戏,不仅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而且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感情体验,谁说我们的戏曲是单一扁平的,而只有西方的艺术才是复杂的、圆形的呢?
  《朝阳沟》成功的原因与《杨三姐告状》相似。这个戏当时演出确实起到了推动青年上山下乡的作用,作者和演员都收到很多青年观众的来信,表示要向拴保和银环学习。但这也早成为一段历史,对许多人来说,甚至是一段不无伤痛的历史,但观众为什么还爱看《朝阳沟》,我想秘密还在人物身上的那种感情,拴保娘、拴保爹的那种淳厚,二大娘那种热心肠和快人快语,老支书说出一些“教导”别人的话,那里边透露着农民的质朴,银环娘有一些浅薄处,但她绝不同于《杨三姐告状》中的费氏,剥去她身上的那层浅薄可笑的东西,这样的人物依然是可爱的。这部作品真正可以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生活才能引起观众共鸣,高于生活才能使观众在观剧时得到比日常生活更集中更强烈的艺术享受。
  妇女的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的真正解放不只是公布一项法令就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让她们在精神上彻底解放。据50年代报纸报道,《李二嫂改嫁》演出后,许多寡妇受到鼓舞,鼓起勇气提出改嫁。在李二嫂由顺从到争取解放的过程中,在她由懦弱到勇敢、由闭锁到开朗的性格转变中,都体现了农村妇女内心深处那许多美好的东西。今天,寡妇改嫁早已不是问题,但人物心灵的历史,却依然可以引起观众感情的激动。
  ……
展开
目录
发展现代戏探讨
论戏曲现代戏历时与共时形态
戏曲现代戏保留剧目论
论现代戏创作的教训与出路
论提升戏曲现代戏表演艺术水平的方法
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
“现代戏曲”辨正
警惕新的“红光亮”创作思维及非戏曲因素的困扰
——以甬剧《筑梦》为例
鲜活流芳的现代戏《芦荡火种》
现代经典
——淮剧现代戏《祥林嫂》“天问”唱腔的个案分析
现代文本·传统视角·性别意识
戏曲现代戏创作现状漫谈
——从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部分获奖
剧目说起
新的视角与改编
——谈新编越剧《-缕麻》
对舞台实践的评析与引导
——论新时期以来戏曲现代戏研究

梅兰芳研究
从世界现代戏剧史的视角认知梅兰芳访美和访苏的意义
浅论梅派名剧《穆桂英挂帅》

戏曲唱片研究
霍恩博斯特尔和他编辑的《东方音乐》唱片集之中国戏曲三种
吴小如先生的京剧老唱片收藏与研究
——兼谈唱片文献学的构建和范畴
台湾角度的戏曲唱片录音研究
——以“台湾四大须生”的李金棠为例
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德成及他灌制的戏曲唱片

旧戏新论
苏剧《琵琶记》“汤药”、“遗嘱”的新发现
——朱国梁改本之一
中日韩戏剧交流
傩戏稽考
《红楼梦》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