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综述
君子有微猷,金声而玉振 张晓虹
求索四十载,问乐育华章
——音乐学家乔建中为学、为政、为人、为师的多重境界 杨银波
托生命于传统 寄情怀于民间
——写在《乔建中文集》出版发行之际 张君仁 杨银波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乔建中音乐学术思想研讨会纪事兼及《乔建中文集》评议 王颖凝 陈丹曦
综合研究
高山仰止 起于平地
——乔建中做事、做文、做人印象 李宝杰
大格局下的务实拓展提升
——乔建中先生对音乐研究所和中国音乐学术的贡献 项阳
擦亮灯塔:乔建中与“左家庄学派” 郭威
三秦多厚重 斯人更传情
——兼及学统传承的要义 郑长铃 林淑娟
躬耕田野,托命学术,尊重传统,服务社会
——乔建中先生的学术伦理刍议 吴玉堂
正道传薪 求是田野
——作为乔建中先生博士生开门弟子的感言 李幼平
“小”中见大:乔建中先生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王旭青
妙谛圆融 风起云涌
——乔建中先生学术研究的多重境界 余御鸿
记恩师乔建中 冯志莲
方法与方法论
乔建中冀中音乐会研究方法论初探 张振涛
从“口传”视角重读乔建中先生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基于本人的学习与研究心得 博特乐图(杨玉成)
乔建中先生治学方法探究 徐天祥
他给了我们什么?
——论乔建中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科体系建构的贡献 贾怡
论“乔建中式现场作业” 黄虎
乔建中与西安鼓乐研究六十年“重访”实践 闫若斌
乔建中“非遗”保护理念及高校传承“新景观”启示 杨婷婷
音乐地理
乔建中“音地关系五论”评析 孟凡玉 朱洁琼
回馈给土地的歌
写在乔建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修订版)出版之后
韩锺恩
乔建中“音地关系”再探微
——从方言民歌中探寻“生音记忆” 刘睿 李建民
从乔建中“音—地—人”关系的学术思想看内蒙古区域音乐文化研究 贺宇 邬佳铃
六届“区域音乐研讨会”与音乐地理学的学术追求 李松兰
国乐纷呈
——中国传统音乐展演的“乔建中模式” 徐龙
音乐游子意 齐鲁故人情
——1973—1978年乔建中师对山东地方音乐的求索 刘清
综合领域
谈乔建中对中国民歌研究的开拓性贡献 李月红
国家情怀浸润的民歌理论建构
——乔建中关于中国民歌四种体裁成因理论管窥 胡小满
树栽益四邻 翘首望兰舟
——论乔建中先生对鼓吹乐、旋律学研究的学术贡献 关意宁
世纪情怀 历史叙事 学术温度
——乔建中二胡文论述评 李祖胜
乔建中先生与冀中“音乐会”的学缘 于宙
乔建中学术情怀与中国音乐学者的当代使命
——浅谈乔建中学术对二胡艺术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周雄
从乔建中《现代琴学论纲》谈“琴学”学科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 胡斌
临响·品乐·哲思
——乔建中当代琵琶艺术研究 于亮
站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中国传统音乐守卫者——乔建中先生 祁慧民
乔建中先生与内蒙古音乐的三十年 张凡 刘玥 包青青
回到“认识自己”
——以乔建中秋曲曲艺文论为径 柳琳
守正 研读 赓续
——乔建中音乐教育思想初探 杨银波
乔建中先生的中国音乐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叙事 田耀农
乔建中先生与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
——“中华传统音乐活态资源建设”专项的20年之缘 罗四洪 洪伟
教育教学
学术研究的指路明灯
——乔建中教授与我的博士学位论文 陆小璐
“累土”之辛,感悟之幸
——随乔建中先生读博点滴 余一玲
言有物,行有格
——谈乔建中对于田野工作与访谈实录的严谨治学态度 张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