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油液污染概念与分类
1.1.1 油液污染概念
1.1.2 油液污染分类
1.2 油液污染理论研究进展
1.2.1 离散相既定轨道模型
1.2.2 离散相随机轨道模型
1.2.3 离散相的其他模型
1.2.4 离散相模型中两相的耦合关系
1.2.5 模型的评价与展望
1.3 油液污染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污染油液理化性能实验
2.1 油液的理化性质
2.1.1 黏度与流动性
2.1.2 密度与组成
2.1.3 表面张力与润滑性能
2.1.4 闪点和凝点
2.1.5 酸值和碱值
2.1.6 氧化稳定性和腐蚀性
2.1.7 介质损耗因数
2.1.8 击穿电压
2.1.9 其他相关性质(如抗泡沫性、耐磨性等)
2.2 污染油液的理化性能实验
2.2.1 单污染物的理化性能
2.2.2 多污染物的理化性能
2.3 污染油液理化性能的仿真分析
2.3.1 油样电气性能的SVM模型
2.3.2 油样流动性能的模型
2.3.3 油样氧化性能的PLS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液污染理论建模
3.1 油液污染的理论模型
3.1.1 污染油液两相的相关定义
3.1.2 污染油液的连续介质理论模型
3.1.3 污染油液的扩散模型的特征线求解
3.2 油液污染的动态特性
3.2.1 数值计算的系统参数
3.2.2 数值计算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
3.2.3 污染油液的运动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液污染振动信号分析
4.1 油液污染信号采集
4.1.1 采集系统
4.1.2 污染油样的配制
4.2 小波分析
4.2.1 污染油液信号的小波分析
4.2.2 污染浓度影响的小波分析
4.3 小波包分析
4.3.1 小波基的选择
4.3.2 污染油液的小波包分析
4.3.3 污染浓度影响的小波包分析
4.4 HHT分析
4.4.1 污染油液的HHT提取
4.4.2 不同污染物含量油液的振动信号的HHT提取
4.5 VMD分析
4.5.1 污染油液的VMD提取
4.5.2 不同污染物浓度油液的振动信号的VMD提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液污染PIV实验分析
5.1 污染油液流场特性分析
5.1.1 POD方法
5.1.2 油液流动特征分析
5.1.3 涡识别与分布
5.1.4 湍动能和耗散率分析
5.1.5 污染油液脉动机理分析
5.2 污染浓度对油液流场特性影响分析
5.2.1 平均速度的分析
5.2.2 脉动速度的分析
5.2.3 湍动能、耗散率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油液污染辨识方法
6.1 油液污染的辨识系统
6.2 油液污染辨识实验
6.2.1 实验装置
6.2.2 实验方法
6.3 油液污染的SPA预测
6.3.1 T-S辨识模型的构建
6.3.2 T-S预测
6.3.3 T-S辨识分析
6.4 油液污染中红外光谱检测
6.4.1 实验仪器与方法
6.4.2 油中颗粒污染物中红外光谱建模
6.4.3 污染浓度模型的构建
6.4.4 中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